搜索
余朝阳的头像

余朝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14
分享
《脚力》连载

第一十四章 送别

郭守敬一行人顺流回到黄河湾后,郭守敬也就得和于青万话别了。但是,于青万却太不想就此一别,这次,和要告别爱薛,送走札马鲁丁又不同,他已经离不得郭守敬了。

“那就正好,你我已为知己,我可得拜会于兄的高堂才是。”郭守敬大器地告诉于青万。

他也发现了于青万的不同寻常处,在燕京时,他们那群人常常议论,都觉得似乎是少了一个人,和于青万相处这一段时间后,郭守敬觉得,于青万就是这个人。

郭守敬登门拜访,于氏喜出望外,又落落大方,彼此深礼后,于氏惊道:“儿呀,你说这贵人像谁?”她明明白白地提示于青万,于青万有些感觉,可还差一点儿,“像你唐朝的大祖宗。”于氏欢然地告诉于青万。

于家在唐朝的大祖宗是有画像流传下来的,于氏更在梦中见了这大祖宗,“难怪!”于青万猛拍一下大额头,那天,在黄河边,一见郭守敬,自己的魂儿也就被摄住了,还嘎地一下就不怕马了。

于氏不知道儿子竟然不怕马了,既然说到了于家的祖宗,她也就顺着数下去,直到于青万他爹。“那门馆还在吗?”郭守敬恭敬地问,“在呢。”于氏答道。

于青万想带郭守敬去看,又没有信心,也就忐忑地说:“我见了札马鲁丁那些仪器后,也就凭记忆倒腾了一些四不像,还都堆在门馆里了。”

郭守敬走进门馆,定睛一看,“札马鲁丁用这看天?”郭守敬指着一根贴着木刻度旋转环面的铜条,这铜条两端立有两块带观测空的小铜片,“对!挺灵便的。”于青万长了些信心。

“这比咱窥管好,咱窥管明显笨拙些。”郭守敬也有所得。

“郭兄,你看这个。”于青万举起一个木时刻盘。

“三百六十刻。”郭守敬立马看出了究竟,感概道:“这值得借鉴,这比我们的一百刻更能应天。”

晚上,胖子也找到了信心,这次,他的黄河鲤鱼做得不咋的,但郭守敬对他的几道耙耙菜是一道道地赞不绝口。夜深了,郭守敬就在鲤鱼庄歇息,第二天一早,便赶往宁夏府路,他会在和张文谦交接完水利工程后,赶回燕京。

郭守敬也和于青万约好了共同进燕京的汇合地点,这地点就是黄河九渡。

于青万决定到燕京,于氏也就带着欢快的心情,准备着离开这黄河湾的大大小小的事儿,那天,郭守敬也给于氏说了当下的燕京,和燕京美好的规划。

“燕京真的不缺大米?”于氏也不过是开心地问问,“娘,你知道大运河吗?”于青万兴奋地反问娘,“你当娘是傻子。”于氏乐乐的,“过去,普天下的米都运往东京城,而今,普天下的米都运往燕京城。”于青万告诉娘。

“我不过是说说,就是娘缺个啥,老铺长还不帮衬着?”于氏说。

她心里是有底的,于青万推荐老铺长接替自己的邮长职位,老铺长也还就了位。这老铺长会做人,更会孝敬于氏,于氏心里是有底的。

这一天,门馆外的平地上停了三架官家的马车,其中一架一看就挺舒适,是坐人的,一架马车装的是七七八八的家什,一架马车装的是于家祖传的书籍。

于青万早给祖宗的坟头上了香,给爹的坟头上了香。今后,胖子也会在清明代于青万上坟上香,也会在这些祖宗和爹的日子代于青万上香的。

“大额头,你这真的就走了!”胖子拖家带口地站在于家的大门外,于青万和娘离开后,胖子和大花会住在这个小院,看顾这个小院的。

“你想我就困在这黄河湾,像那在铁笼子里的海东青一样,还等着你来炖?”于青万故意厉害地看着胖子。

“你那猎鹰哪是海东青,就肥得家兔样了,这炖天麻的事儿,我是给你说了也是没说的。”胖子促促的。

于氏出来了,依然挺拔,于青万还是上前,搀扶着娘上了马车。胖子和大花一声娘,一声娘地叫着,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九朵大大小小的胖金花。

“闺女,过来!”于氏招呼大花到车边,褪下自己的羊脂玉手镯,要交给大花,“使不得!使不得!”大花张开双手真不接,又往后退了一步,“闺女,你为娘年年坐月子,虽没生下个传宗接代的,可也是费心费力了,快接着,不然,娘就不认你了。”

大花只好上前接了手镯,胖子却没把这当回事儿,他整个儿就呆了。

“出发!”于青万吩咐马车启动,他看也不看后面,只跟在娘的马车边往前走,简便得就不像是离别,更如同对这生活了三十七年的黄河湾就没有一丝感情。

“大额头!你心好硬!”胖子终于憋不住了,哭着说:“你不要我了!你这次是真的不要我了!你走吧!”

胖子哭得泪人般,也还不能发泄情绪,便捡了一大块带草根的泥,向着马车扔了过去。马车已经悠悠走远,这大泥块也没有扔出几步,它在空中分散了。

其他人也围拢了过来,“这人只认娘。”有人添油加醋地说,这是于青万走了,若于青万在,自从他做了急脚,有了长枪,多舌的人就得把舌头卷着。“把自家男人的祖宗搁下,自个儿到燕京享福,这人可够花心的。”说这话的就是二十四年前首先诽谤于氏的,胖子忍无可忍,就要对这已经半老的妇人发狠话,嘴巴却被大花用手捂住。

“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人家的路越走越宽,那是人家一脚一脚地走出来的。”也有人说出了胖子说不出的公道话,更有不少人应和。

最后,大伙儿都挤进了门馆,于青万倒腾的那些东些已经搬进小院了,这门馆也就有了先前的气息。大伙儿进来后,有人给孔子像磕头,更多的人是走到那楠木教桌前,专注地看着那滩深色血痕,还有人用手指面拭着那砍出的刀口,都回忆着于青万爹的往事。

傍晚,于青万和娘到了黄河九渡,老铺长热情迎候,款待甚周。

第二天,中书左丞张文谦和银符副河渠使郭守敬一同到达,张文谦是来为郭守敬送行的,也是来和于青万叙谈的。见面后,张文谦也就斥退左右,和郭守敬话旧,也和于青万交心。于青万知晓了以刘秉忠为首的邢州人物,也知道了郭守敬从邢州崭露头角到而今的一步步历程,更觉得能和这些人物在一起是自己的大幸。

于青万也是第一次知道黄河湾外的天下大事,更加明白了忽必烈和其他蒙古大汗的不同。忽必烈经营中原前,邢州从一万五千户,减少到只有几百户,忽必烈在刘秉忠的谏议下,采取汉法,重视民生,中原也就从邢州开始恢复生机。

张文谦也向于青万说到了眼下得留心的状况。在忽必烈大汗的汗朝中,蒙古王公大臣占据了最显要的位置,但具体掌握权力的还多是汉臣,蒙古王公大臣要的更多的是荣耀;眼下,忽必烈大汗开始重用回回人,这些回回大臣的数量还远不及汉臣,但其中的一些回回大臣的权力却更加重要了起来,且越来越和汉臣对抗。

当天下午,于青万和于氏随郭守敬过了黄河九渡,一路上,于青万依然是在于氏的车旁疾走,从未上车坐乘,这使郭守敬更觉得他的不同。

“你可真是铁脚板。”郭守敬有时也要下车架,陪于青万走一程,“我唯一的本事就是走路,我也享受这一步步走到燕京的过程。”于青万告诉郭守敬,也是告诫自己,他在燕京要施展的本事,也就是人所难及的脚力。

从环洲到延安路,再到霍州,又到平定州,真定路,中山府,一路上,郭守敬关心的是水利,于青万记住的是急递铺和路线,直到雄州。

“这是刘丞相的信鸽。”郭守敬听到熟悉的鸽哨声,仰望天空,这时,高空却出现了一只老鹰,并俯冲向信鸽。护送郭守敬的箭手张弓搭箭,就要射下那老鹰,“莫着急,大家都看刘丞相信鸽的能耐好了。”郭守敬立刻叫住了箭手。

信鸽突然升空,摆脱了老鹰,老鹰扑空后,也就滑翔着,没在意这信鸽的脾气。这银灰色的信鸽却从后面扑向了黑色的老鹰,抓在了老鹰背上,还用嘴叼住了老鹰的头顶。

众人喝彩,于青万也兴致勃勃地走到了郭守敬跟前。“刘丞相说这信鸽斗过鹰,只是没有亲见,此刻,算是见识了”郭守敬告诉于青万,也等待着这斗鹰的信鸽。

信鸽像是明白了郭守敬的意思,也就放过了老鹰,老鹰狼狈不堪地飞走了。

银灰色的信鸽落在了郭守敬的手掌上,郭守敬取下信鸽小腿上的小竹管,剖开仔细看着。于青万看的是信鸽,这信鸽艳丽清澈的眼睛发出无比有力的眼神。

“我们得就此分手了,上都形势有变,刘丞相要你先到上都就职。”郭守敬把刘秉忠的手书交给郭守敬看。

刘秉忠是忽必烈最重要的谋臣,眼下的官职是领中书省事,且有太保头衔,汉臣们也就称呼刘秉忠为刘丞相。上都,最初是忽必烈在蒙哥为大汗时的王府,又叫开平府,位置在燕京北方的三百里地,五年前,忽必烈在开平府登上大汗的宝座,并定都开平府,两年前,忽必烈升开平府为上都。

这两年,忽必烈在刘秉忠等汉臣的谏议下,决定定都燕京,但燕京还在规划中,忽必烈和多数蒙古大臣和重要汉臣也都在上都,上都依然是权力最集中的地方。

“阿合马是谁?”于青万看着纸条问。

“刘丞相会仔细告诉你,我只知道阿合马是领中书左右部,兼都转运使,之前,他还做过上都同知。”郭守敬掂量着说,他真不想多说人的是非,却又补充道:“回回大臣也不是都和汉臣做对,可此阿合马就是废止汉法的鼓吹人。我一心于天文、水利,太不想搅入权力倾轧,但若让阿合马之流张牙舞爪,其嚣张的气焰也就会无孔不入,我等也就是个坐立不安的结局。”

“看来,那只老鹰就是阿合马了。”于青万明白道。

“刘丞相急调你入上都,期望的是增加斗鸽的力量。”郭守敬转过身,看着于氏的车架,想了想,说:“上都是蒙汉交接地,吃住条件不如燕京,若于兄放心,我就把贵高堂请到燕京的我家伺候。”

“那就真感激和拜托郭兄了!”于青万给了一个深深的抱拳。

他没有客套,他是去上都斗鹰的,他不想娘受连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