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先的头像

杨光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2/30
分享
《唐末五代演义》连载

第二十五章 兄弟情放一边,利益至上

888年9月,朝廷任命刘赞重新担任楚州刺史,早年刘赞因为楚州内乱逃奔朱温,也算是他的门徒,于是朱温派兵护送他去楚州复职,路上必须途经徐州地界,他明知时溥一定会找茬,但是样子还得要做,又故意写信给时溥希望给予方便。其实朱温心里很清楚此次必定开打,专门安排大将朱珍为主将,庞师古和李唐宾为副将,率1万精兵护送。时溥对朱温的来信当然置之不理,待朱珍的人马刚刚踏入徐州地界,徐州兵不由分说直接冲杀而来。

朱珍当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于是召集部将商议道:“之前一直寻找机会消灭时溥,这次是他自己送上门来,他这是违抗朝廷命令,我们不仅要消灭他,而且要将挑起争端的罪名扣在他头。徐州军以为我们远道而来没有防备,我们正好示弱把敌军引进埋伏圈,定能取胜。”朱珍假装猝不及防,让正面军队节节抵抗并佯装败退,然后两遇包抄杀过来,徐州军大败,溃不成军往徐州逃去,朱珍和庞师古趁势掩杀,连续攻下沛县和丰县。时溥偷鸡不得反蚀一把米,为挽回颜面亲率5万大军前来迎战,双方在吴康镇摆开阵势,正式撕破脸皮大规模开打。

汴州军在朱温“跋队斩”的严酷治军下,战斗力确实名不虚传。朱珍看到时溥亲率大军而来,况且兵力悬殊较大,只能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才有机会取胜,于是趁两军相遇对方立足未稳之机,率全军孤注一掷直扑敌军。此时徐州军的后续兵马尚未集结完毕,前锋部队在敌方骑兵的冲击之下纷纷退让,后续军队看到此景误以为全军已经被打败,纷纷后撤。时溥的5万大军居然如此不经打,一战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逃回徐州。时溥心想看来这个偷锅贼训练的军队确实不一般,得想办法找一个亡命之徒来对付他,无非破些钱财,于是写信向朱瑄求救。

朱瑄的作战能力的确很强,但是计谋远远不及朱温,前不久还刚刚被他打败,知道朱温不好惹,不过又不得不做做样子,于是写信给朱温:“时溥与大哥在剿灭黄巢的时候是搭档,如今黄贼已经被消灭,大家和睦相处过太平日子吧!况且时溥也是朝廷命官,逼迫过甚对大家都不好。”朱温早就对徐州垂涎三尺,苦于没有机会,好不容易才让时溥钻进自己精心设的局,岂能错过,不仅不予理睬,而且增派兵力去帮助朱珍,打算一举灭掉时溥。

得到增兵的朱珍信心大增,在时溥的地盘横冲直闯,所向无敌,一路犹如秋风扫落叶,沿途的州县纷纷投降,朱温长大的萧县也被收入囊中,前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徐州城外。时溥眼看向朱瑄求援无望,绝望之中只能在徐州加固城防,不敢出城与朱珍正面交战,任凭大片大片土地被他占去。

朱温想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看一看,毕竟自己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有太多太多的往事值得回忆。远眺着不远的萧县,他不由得想起和二哥朱存一起上山打猎的日子,母亲劳苦的模样,往事一遍又一遍在脑海里浮现,人生难以意料啊!心中顿时感慨万千。不过那里的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因为这个时候大哥和母亲已经不在萧县,而是回砀山老家去居住了。

朱珍在萧县安排行营等待朱温的到来,李唐宾的一名部下因为行动迟缓,受到朱珍的责骂,李唐宾在部下的怂恿下闯进大帐与朱珍理论。其实二人都是朱温帐下的得力干将,彼此之间因为战功经常有些小矛盾,朱温每次派兵出征总是安排他们两个在一起,实际是让他们相互掣肘,以防一方做大不好控制,这其实是朱温对下属的一种驾驭之术。不想朱珍性格过于刚烈,说话直来直去,而且脾气非常暴躁,愤怒之余命武士将李唐宾杀掉,完事之后清醒过来才发现已经闯下大祸,立即写信向朱温报告,说李唐宾谋反已经斩首示众。

朱温太了解朱珍的性格,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性格过于刚烈不容人,对下属说话刻薄,于是当众大发雷霆:“肯定是你朱珍擅杀大将,还狡辩。”好在敬翔就在身边,低声对他说:“朱珍乃一员虎将,在军中很有威望,若要处置他就必须做到机密行事,稍有差池走漏风声,朱珍要么举兵反叛,要么投靠你的敌手,那事情就复杂了,”朱温这时才清醒过来,反应确实很快,又故意对众将叹息道:“不过朱珍确实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应该谨慎处理。”当时朱珍已经是汴军中级别最高的军事长官,不过作为将领不能容人确实是最危险的事。

第二天朱温立即下令:“李唐宾谋反已经斩首示众,立刻抓捕他的妻子儿女,听候处置,”并一边派使者去安抚朱珍,一边若无其事起身前往萧县。朱珍当然在汴州城内有自己的眼线,得知朱温的这般反应之后也就放心了,心想自己毕竟是得力干将,与朱大帅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哥们,最多削夺官爵。可是他太低估这个盗贼土匪出身的大帅了,朱温来到营地马上将他抓起来,痛骂他擅杀大将,先斩后奏,这还讲不讲规矩,以后要是人人都效仿你,那这支军队还怎么带?

朱珍这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经来不及,知道这次难逃一死,也不想再多说些什么,只恨自己斗不过这个偷锅贼,居然被他在汴州搞那一通来蒙蔽自己,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我就另起炉灶,要么投奔李克用去。庞师古等诸将都来求情,朱温教训众将道:“怎么李唐宾被杀的时候你们不求情,现在却来说情了,军纪难道是儿戏吗?”于是将朱珍赐死。

其实朱温心里有自己的盘算,如果让朱珍继续领兵打仗,说不准哪天就要另立山头,倒不是他的罪有多大,可是身处唐末乱世,今天这个将帅被手下囚禁,明天那个被杀掉取而代之,此类事件屡屡发生,也只能这样了,该你朱珍运气不好,谁让你有功高震主的嫌疑呢?如果今天不除掉你,难保日后一旦有可乘之机,你会不会将我赶跑呢?

不过朱珍之死主要归于他的性格,骄横不说太天真,还以为自己与朱温是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不会拿自己怎么样,其实江湖哥们那一套对于权力斗争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处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父子兄弟相互残杀屡见不鲜。估计朱珍读书不多,他不懂这些,所以说在激烈的斗争环境里,没有文化太可怕!刀把子历来就斗不过笔杆子,历朝历代均如此。朱温读书虽不多,但是敬翔随时陪伴并给他讲解历史知识,300多年后的朱元璋没有上过一天学,通过努力后面竟然能写诗,这就是乱世枭雄之所以能立足的根本原因。

朱珍和李唐宾之死,对朱温无疑是巨大损失,但是对时溥来讲却是大喜事,此时朱温已经无力继续攻打徐州,让他在山穷水尽的时候等来了转机,所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都不要灰心,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一切兼有转机的可能。朱温接下来的事就是要安抚士兵,以防哗变,观察下级军官对杀掉朱珍的反应,先是将李唐宾的家眷释放并加以抚慰,然后时不时召唤一些将领谈心:“尔等别怪大哥心狠,不这样做没法向李将军交代。”边说边擦眼泪,这当然只是演戏,不过这戏非演不可,否则军队一旦哗变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为安全起见,朱温将朱李二人的部将做一番安护之后就回到汴州,时溥的事情先放一放。

朱温这种冷静的思维,利弊权衡而且果敢决断不得不让人佩服,黄巢就是因为连连擅杀大将而众叛亲离,秦宗权也是因为擅杀大将后仍不以为然,最后被部将囚禁送交朝廷。身为军政长官杀掉大将的风险很大,并非杀完了事如此简单,善后抚慰一点不能马虎,朱温在这方面的确是高手,关键时刻不仅能进,而且能全身而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