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建军的头像

赵建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7/06
分享
《山魂》连载

第二章

               二

王安,民国三年生人。来到世上,就没有一天好日子。刚会挪脚的时候,害了一场疙痨,差点要了他的小命。那疙痨是个日怪的脏病,浑身上下出满脓疱,奇痒难受。由于光景太穷,没钱瞧大夫,害了一个多月,弄得有出气没回气。幸亏遇上一个好心的江湖游医,用硫磺水擦拭患处,五六天立见奇效。游医说:疙痨本姓芥,先搭手上害,腰上缠三匝,沟蛋揭锅盖。

黄连苦,王安的命比黄连还苦。三岁,整天尿裤子,整天哭成花脸猫的三岁,王安的父亲死了。那年刚过霜降,其父去柿子坪给张成孝家夹柿子,不料想树枝断裂,连同盛柿子的箩头从高空飞下,被跌得一踏糊涂。幼年丧父,被列为人生三大不幸之首,可见其残忍程度。为弥补王安家的损失,张家大院把一年洗衣裳的活计,优先安排给王安的母亲。说实在,这洗衣裳的苦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争取到的。为了多洗衣多挣钱,维持家用,夏天,王安的母亲顶着烈日,在河边忙碌;冬天,王安的母亲砸开冰层,取水洗衣。大堆大堆的脏衣服,一件件在王安母亲的手上,完成缺一不可的程序:先用皂角水浸泡,再在石板上锤打,最后在潭水中漂净、晒干。多少次,她因饥饿和疲惫而晕倒在地,多少次,因天气原因,未能如期交活而忍受辱骂。九岁那年,王安的母亲积劳成疾,久病不愈,终于撇下乳臭未干的他,而去阴曹地府里,陪伴孤独的父亲。于是王安便成了吃百家饭的孤儿,于是王安便孤单单地挖草根,孤单单地卖山柴,于是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谁家有事,他都乐意帮忙。

王安,老诚持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很有责任心。村里大小事情都离不开他,总是把他推在前面。村里的一帮年轻人也乐意听他使唤。这打墓抬棺可是苦力活,这活儿也无疑落在了,这群年轻人的肩上,也只有王安等这帮有力气的人才能胜任。

一天前,确认了张文花的死讯,并找到尸体时,家里已请来了,虎岭的刘仙儿,刘仙儿可是远近闻名的阴阳先生,方圆一百多里,不知道县长为何人多得是,却没有人不知道刘仙儿大名的。刘仙儿,七十岁左右,笑容慈祥,一脸和蔼。听说刘仙儿一肚子诗书,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特别是阴阳八卦更是精通。据说家里的古书,一间房子都放不下。

昨天,刘仙儿已在墓地上,下了罗盘,定了方位。这里的确是一个充满吉祥磁场的好地方,三面环山,不远处有一条小溪,从左后方切近,绕墓地蜿蜒而去;对面的远处,有一座挺拔的山峰,正对坟头,是为应山。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一行有一行的讲究。在挖墓动土前,先在墓前点一挂鞭,在地上插上三支香点燃,再洒三盅烧酒以敬土地。然后,刘仙儿用镢头,在中线浅浅画个样,算是动土了。如果是老年人去世,孝子还得向墓地跪拜,磕三个响头,才能动土。

山里人打墓,共有两种打法:穷打法:就是在地上,打下一个约三尺宽,七尺五长,四尺五深的青坑。埋葬时把棺材吊下去,用土填埋隆丘即可;还有一些特别贫穷的人家,只是简单地挖一个坑,用芦蓆卷起尸体,掩埋了事,连棺材也不用。富打法:是在先生定好的方位内,打一个宽四尺五,长九尺,深九尺的青坑,然后,再向里发展,挖出一个高四尺五,深七尺五的窑洞。下葬时,把棺材吊进青坑,然后再推进窑洞里,把洞口用袋子装土封死,填满青坑,再隆上坟丘。最后,再在坟丘前,砌一个青砖牌楼,牌楼中间镶嵌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逝者生平、为人等文字。这样的富打法,都是大户人家或是有钱人,才能折腾得起。

虽是初夏,太阳很扎人,刘仙儿坐在墓地边的一颗杨树下乘凉,嫩嫩的叶子,把阳光挡在外边。王安一帮年轻人,轮留换班,两人一组,一人下去刨一茬土,再由一人下去用铁锨把土撂出。歇息的人,有的在树下,拿起水烟枪吸几口过过瘾,有的用碗从酒坛里,倒几口酒豪气一把。

山里过事情,不论是红事情还是白事情,不论是一掷千金的大富户,还是吝啬小气的小财主,一般都准备十几把,甚至几十把水烟枪,放在显眼处,供来客享用。酒,大多是自家酿制的,整坛放在案上,自斟自饮,也算一片盛情。当然平民百姓过事,就没法比了,只是点到为止。

年轻人有干劲,天擦黑,已出好青坑,窑洞也挖进六尺有余。晚上又点燃汽灯,干到戍时,就大功告成了。

次日,按照刘仙儿的掐算,未时为下葬吉时。一早,已把一应下葬所需,全部准备妥当,单等出灵时辰。张成孝还在吕家洼,请了一班响家,那响家在卢氏县颇有盛名,很不一般。

巳时正式开饭。饭毕,王安带领一帮年轻人,早早用绳拴好棺材,穿好老杠,单等号令。刚过午时,张小成宣布,开始起灵,响家呜呜咽咽的哀乐,回响在绑马庄的上空,听后让人忍不住落泪。张家大院离墓地不远,歇一歇儿就到。张文花年轻,没有长长的送葬队伍,更没有送葬队伍的嚎啕哭声,亲朋好友在揪心的唢呐声里,默默流泪。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