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当时,在寺河只有第四集团军,第九十六军新十四师的一个团驻扎。按照当时既定的作战计划,第四集团军,向洛南方向转移。第一战区司令官陈诚,被胡宗南接替后,不同意撤退。于是第四集团军进退两难。胡宗南把第四集团军留在前线,一是,可以使第四集团军抵御日军西犯,二是,无形中消耗了杂牌军的主力。 第四集团军代总司令裴昌会不能违令,又怕打光部队,各怀心事,只派一个团镇守寺河。结果日本鬼子的几轮进攻,就击垮了寺河守军。占领火山关,一步步向石大山逼近。
石大山,位于卢氏县官道口东北约十里处,从山外看,好像是个佛手,东西长约二十余里,南北宽约十余里。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山腹以下坡度很小,正南面有半里多宽的山凹。石大山对面是将军山,其北面山腹中,突出一条小山脊,叫陈家岭。陈家岭前面的东西两条大沟,围绕着整个石大山,由灵宝寺河街西南起,折向正南,到官道口附近后又分为两岔,一岔一直向东至瓮关,一岔折向北至火山关。火山关是石大山,北端的一个关口,非常狭窄,只能并行两匹马,是卢氏北部要隘之一。
时至初夏,石大山满山碧绿,日本鬼子分散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向山头猛攻。那一个个墨绿色的钢盔帽,活像一坡滚圆的西瓜。
王安所部及三十八军弟兄们,利用地形优势,恨恨地阻击敌人,敌人的一次次冲锋,均被我军打退。
后来敌人在半山腰,装了十多门小钢炮,朝着石大山阵地开火。这小钢炮的威力极大,顷刻之间,战壕里烈焰滚滚,国军士兵,死伤惨重。战壕掩体许多地段,被炸出诺大的豁口。日本鬼子乘乱兵分三路,分别从东部、北部、西北部同时向石大山发起进攻。终因寡不敌众,石大山阵地失守。
石大山阵地,是官道口守卫的最后一道屏障。丢失了石大山阵地,就意味着官道口将朝夕不保。王安所部接到命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石大山阵地夺回来。
初夏的石大山,尽管生长着稠密的、一人多高的灌木丛,但一两天下来,早已被战火,烧成一片焦土,一目了然。山顶的战壕里,日本鬼子的几挺重机枪,虎视眈眈地盯着山坡的每一个角落。
张连长带领全连战士,以及三十八军友军的战友们,多次对石大山阵地发起猛攻。均被鬼子暴雨般的子弹压了下来,伤亡惨重。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王安抱起一个炸药包,向山坡上冲去。敌人掉转枪口,把密集的子弹撒向王安。王安趴在地上,借助着低矮的草丛掩护,慢慢向石大山阵地的战壕靠近,国军战士,集中火力掩护王安前进。就在王安快要接近阵地战壕时,鬼子的一颗颗手雷,在王安的身边炸响。王安被密集的子弹,封锁在草丛底下,半点动弹不得,眼看夕阳西下,王安无功而返。
王安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观察,石大山的东南面,有一段峭壁。夜间,你们在西南面佯攻,我趁黑想办法,从峭壁爬上去,只要占了制高点,就好办了。”班长和张文廉听了王安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征求了张连长的意见,决定入夜就行动。
四月初的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只在西天上,晃了几下身影,就落在了西山的后面。王安带了一捆手榴弹,借着星光的微弱光线,小心翼翼地爬向峭壁。王安从小在山里长大,爬树攀岩对他来说,像家常便饭一样,不是什么难事儿。
连长一边安排主力部队,在石大山西南面,朝着石大山阵地佯攻,一边安排班长,带领张文廉一行,借着夜色,悄悄从侧面,匍匐前进,接近战壕。
王安像壁虎一样,紧紧地贴住崖壁,双手牢牢地扣住崖石的凹陷部位,双脚轻轻向上移动。西南方的佯攻,吸引了敌人的全部注意力。王安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山顶,出现在鬼子的身后。王安快速地拿出几颗手榴弹,准确无误地投到机枪轰鸣的敌人群中。冲天的爆炸,弄得鬼子晕头转向。机枪哑了,鬼子懵了,趴在战壕里,连头也不敢抬起。
趁乱,班长和张文廉、小俊等战士,垮上战壕,配合王安,同鬼子展开白刃战。鬼子看到从天而降的国军士兵,顽抗一阵,无心恋战,纷纷退出战壕,向南沟撤去。王安的手榴弹,又及时地护送了鬼子们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