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皇秋成的头像

皇秋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3/05
分享
《上南乡》连载

第二十三章 天下菜园(8)

苏少康到县里参加三级干部会议,会议是在县剧院召开的。据说这个剧院以演柳琴戏闻名。柳琴戏是临沂、苍山、郯城一带的戏曲,过去叫拉魂腔,也叫肘鼓子,是穷苦人谋生的手段。他们挨家挨户,到谁的门上拉上一段,曲子婉转悠扬,常常能打动主家,从而讨得一口饭吃。苏少康坐在剧院里,戴着大红花,作为先进典型的代表发言,尽管他从台上走下来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些什么,他的心里还是感慨万千。

住在县政府招待所的时候,他跟坦埠子的增民书记一个房间,从他的交谈中得知,现在许多农户已经准备种大棚了,听说这次会议之后,县里有一个决定,要针对大棚农户发放贷款,刺激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过去县上的农业经济以种粮为主,北边兼顾棉花,南部大蒜。现在要以坦上崮镇、西泇河镇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开发蔬菜这一经济作物的种植。现在看来,种植大棚蔬菜已经不单单是大棚村的事情了,因为二十里河堰许多村庄已经开始试种,包括往西糖稀湖,也都开始了。他们买了木棒、竹杆、铁丝、稻草、塑料薄膜。瓜种也订好了,只等到了八月十五,把玉黍黍桔一砍,就开始打墙盖棚啊。

三天的三级干部会议结束之后,苏少康载誉归来,整个大棚村都为之轰动了。他们觉得,这荣誉不仅仅是少康一个人的,也是他们大家的,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高兴了一阵子后,苏少康冷静下来,他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农户都要种棚,要是这些农户都种上了,这些黄瓜往哪里卖啊,不能不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因为种了菜就要往外卖,只有换了钱,才算收益。如果都在内地销,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把外地的客户吸引过来,把菜销到城里去,才是惟一的办法。可是如何把外地的客户吸引过来?要想把他们吸引过来,就得建一个集场子,就跟现在坦上崮镇每隔五天逢一次大集一样。有了集市,卖东西的和买东西的就往那奔。如果建成这么一个蔬菜购销市场,不信那些客商不来收菜。

这个伟大的设想是苏少康在一个深夜里琢磨出来的。

第二天,他决定把这个想法跟他吃退休金的爸爸苏永明说一说。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大事,得有一个人讨论讨论才行。

苏永明自从领上县里定时发放的退休金,俨然成了一个公家人。他有一大爱好,养花。圈里的人谁要是想看他养的牡丹、月季、菊花、梅花、鸡冠花,苏永明总是乐不可支,因为只有他这样一位吃公家饭的人,才有闲情逸致做这些事情,这就是他与圈里人的不同之处。

在所有持赞同意见的人中,只有一个人看不惯苏永明的这种闲情逸致,这个人就是永明家的。因为有事没事他总是在那个小花园里瞅啊瞅,眼眼迷成一条缝,还耽误地里的活计。

“上边又没招虱子,瞅什么瞅?”

“没招虱子,招虫子了。”

“叫虫子把你的花都吃了,看你还瞅不瞅。”

苏永明从怀里掏出一小瓶药,在女人面前晃了晃。

“你是不是又到少康那里要的,他们种棚挣钱容易吗?得花多少本钱,你还拿来糟蹋。”

“我自己花钱买的,我自己有工资。”

苏永明一提起他的工资,女人便没话说了。在全村,这是他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常常能把人吓趴下。的确,这工资是他从南京跑到北京跑出来的,谁有他这个毅力,一跑就是十年。永明家的常常对他不务正业的东跑西颠很不满,可是现在你看,她没话说了,因为她也在享受着这一份工资带来的好处。吃盐买油、人情世事,都指望他这百十块钱。

少康赶到家里的时候,苏永明老两口子正在拌嘴。他照例劝说了一阵子,然后把他建设蔬菜批发市场的想法跟他爸说了。

苏永明把大腿一拍,说道:“哎呀,这是一个好法子呀,你想,要是那么多户都种了大棚,上哪里卖去,就得建这么一个地方。要是镇上不同意,我去说说,好歹我也是吃公家饭的,又是老革命家,我有这个责任。”

少康赶紧制止:“爸,我就是跟你说一说这事,让你拿个主意。”

苏永明大叹一声,“行,太行了,我走南闯北,有了你这个儿子,也算是造化,我们苏家,光荣啊。”

爷俩谈着的时候,永明家的已经炒了四个菜,叫这爷俩喝上一杯。

苏永明说:“你看,本来咱爷俩好好的住在一块,你现在却跑到那个地方。那个荒乱的地方,不知道你住得惯住不惯?”

少康说:“不就是五六里路吗?不远,想来就来。”

苏永明说:“也是,你现在是大棚村的书记,大小也是个官。根据我的经验,在咱们农村,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走出去。你看看我,南征北战,总算熬了个退休,月月拿工资。”

苏永明总是试图用他的人生哲学来解释一切,证明他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少康说:“爸,我不是书记。”

“哦,你怎么还不申请,我明天就给你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只要入了党,这个支部书记就是你的。”苏永明就是这么固执,固执得可爱。

就在少康在圈里跟他爸喝酒的时候,另一边瑞白也领起孩子,来到铁匠铺,把少康要在大棚村前边建设蔬菜批发市场的事情偷偷地告诉了她爹娘。老铁匠朱六九听完,沉思了半响,说:“这样也好,你想啊,那些来贩菜的,要是没有个去处,没有个落脚的点,谁还来。过去那些走江湖跑单帮的,还得投宿住店呢。”

朱六九家的没有什么主见,也分析不出什么道道,她烙饼去了,这是她的拿手饭。但凡亲戚们来了,要酒饭招待,她就撖两个大油饼,切成扇形,摞在一起,待亲戚们喝过酒,就把笼布包裹着的一摞油饼端上来。

瑞白娘烙的油饼,一层一层,油软喷香。瑞白吃完她娘烙的油饼,领着容儿回了大棚村。

天眼么乱的时候,瑞白和少康在大棚村口碰到一起。少康问:“你去哪了?”瑞白问:“你去哪了?”并且把“你”念得重出一秤砣。其实他们都知道对方去了哪里,都不愿意承认,都不愿意说出来,虽然说出来也没什么,可是他们就愿意较这个劲。

苏少康真的开始为他的蔬菜批发市场准备起来了。首先他把大棚户宋增信和于洪江这两个党员叫到家里,把这个想法跟他们讲了出来。这两个党员听完之后,都觉得是个好主意。

“可是资金从哪里来?”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讲出了同一个问题。

少康说:“我从县上开会,得到一个消息,今年县上要往咱种大棚的农户放贷款,咱们可以以扩大大棚种植规模的方式贷款,把这些零散的贷款集中起来,不就是一笔款子了吗?”

两个党员猛拍一下大腿:“对啊!”

于洪江说:“你看,咱们村有五十一户人家,一家贷五千块钱,还二十五万呢。”

“不用二十五万,二十万足够了。”少康说,“咱们可以分两步走,今年先建一个简易一些的,规模小一些的,等市场挣了钱,再扩大规模。”

“可是,他们同意吗?他们会以他们的名义贷的款放心交给咱使用吗?”增信说。

“这个事情我考虑过,咱们就是以入股的方式,挣了钱,每年都有分红,谁愿意参加谁参加。”

“这倒是个好主意。”增信说。

“从现在开始,咱们挨家挨户动员。”少康说。

于洪江说:“还有一件事,我想了许久了。既然咱们大棚村成了县里的典型,干脆向党组织申请成立党支部,像个真正的村庄一样。咱再干啥事,也好干多了。”

增信说:“洪江大哥说的对,真要有了党支部,少康就是支部书记。”

“我连党员都不是,我能是支部书记?”少康摇着头。

“直接找赵振纲申请。”于洪江说。

他们很快划分了区域,谁负责哪户,谁负责哪户,这样又计划了一会子,三个人才散伙。等到宋增信和于洪江走后,苏少康再一次陷入到深深的思索中。现在,他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户响应这件事情,要经过一番动员之后才能知道个七大八,但是他有这个信心,根据他这两年种菜的经验,蔬菜销售是一个大环节,而这里边利润又最大。自古以来,商埠都是兴旺发达的地方。那些城市,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不都是因为商贾云集,才繁荣兴盛起来的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三个人又碰在一起,凑了一下情况。

少康问:“洪江大哥,你那边几家?”

洪江说:“一共七家。”

少康又问增信:“你那边几家?”

增信说:“也就十家。”

少康说:“我这边有十九家。”

少康算了算,一共三十六家,每户按五千块钱算的话,一共是十八万。

增信说:“还差两万块钱。”

少康说:“我家里还有一万二千块钱,是我这几年积攒下来的。”

增信说:“我这里有五千。”

洪江说:“我这里也有五千。”

少康说:“洪江大哥,你就不要拿了,你儿子急等着结婚,盖房子呢。”

洪江说:“不要紧,盖房子的事情可以缓到明年再说,到那时候,咱们的蔬菜批发市场也就挣到钱了。”

经过一番仔细的盘算,终于凑够了二十万块钱。

贷款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棚村是县里重点支持的对象。夏季还没过去,他们的贷款计划就批下来了。当然没有入股参加建设蔬菜批发市场的农户也有贷款批下来,不过他们都把这些钱用在了建新棚上。也有的是给他们的亲戚们贷的,因为大棚村的贷款是县里的重点支持对象,办理贷款手续相对容易得多,别的村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贷款一到位,他们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地点选在大棚村前面,二〇六国道边上。根据规划,一个占地二十亩的市场,西边是十间瓦房,其中七间是敞棚,三间是带檐子的。这三间带檐子的瓦房又分隔开,两间办公室,一间财务室。另外靠南边是两排钢结构大棚。四面用红砖垒成一道矮墙,上面用铁柄插成一排栏杆。为了节省资金,他们把大棚村的劳力编排成一个施工队,一户一个,能当大工的当大工,能干小工的干小工,大工每天补助五元,小工每天补助三元。这时候正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时候,干活出活。少康踌躇满志,他看到,每天都有几十号人马在那里忙碌着,在他的指挥下,搬砖的搬砖,拌灰的拌灰,搭架子的搭架子,砌墙的砌墙,抹墙的抹墙。好一派热闹的劳动景象。

这时候,对于种大棚的农户来说,正是一年当中最清闲的时候。大棚拆完了,地里的庄稼种上了,女人和孩子们坐在大路边,自家的大棚前面,不紧不慢地打着苫子。有些苫子用了一年,坏了,该替换的替换下来,准备冬天再用啊。男人们乐意去工地上挣几块钱,吃盐买火,甚至晚上抱回一个大西瓜,一家人吃上一晚上,也十分满足。再说这市场是给他们自己建的,都有一股,挣了钱要分红,为什么不卖力干呢。少康仿佛看到蔬菜批发市场渐渐地有了模样,内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可是就在蔬菜批发市场如火如荼地建设的时候,有两件事情着实让他闹心了一阵子。一个是于洪江的儿子于小安,他把人家未过门的闺女的肚子搞大了。眼看着冒尖了,闺女的娘家当然着急了,闺女更是急得直掉眼泪。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赶紧结婚了事。这种事情,怎能在娘家,要是孩子生下来了,把祖宗三辈的脸都丢尽了。反过来再说于洪江这边,盖新房子已经来不及了,就是来得及,也没有钱啊。他把那五千块钱拿出来,用到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上了。好在女方不要洪江盖新房子了,只要求给他们五千块钱的彩礼钱。可是那五千块钱入了账,拿不出来了。于洪江愁得吃不下饭,他上哪里捞那五千块钱啊。本来今年也卖了万把块钱,他的收入是最好的。因为他的大棚上面苫了一块破塑料薄膜,那块刮坏的破塑料薄膜不但可以挡雨遮雪,还能保温。一年下来,他的草苫子烂的也少。可是他的大棚料子钱都是借的,一还借款,再一花销,也就不多了。

小安说:“爹,不行咱就不娶了,看他们能怎么着。到时候他们还不得把闺女乖乖地送过来。”

于洪江气得抓起一根棍子朝这混帐小子打去,于小安爬起来就跑。“爹,我这是替你分忧呢。”于洪江在后面追。村子里的人不知道这爷俩又闹腾什么,追出来看西洋景。有的摇头晃脑,“这爷俩,上演的哪一出啊!”人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爷俩张牙舞爪的作派,也不太在意,哈哈笑一阵子了事。

于洪江没追上儿子,喘着粗气回来了,把棍子扔到一边。大家弄明白事情的原委,纷纷劝说:“我说老于,你儿子替你省钱哩,你还不识好,他有本事,给你拐个儿媳子,一分钱不用花不更好嘛。”

“省钱?这个孽子,人家好好一个闺女,看上了他,真是瞎了眼了。要是咱家的闺女,咱心里啥滋味?”

大家笑一阵子,纷纷走了,留下于洪江一个人喘着粗气,生着闷气。

小兰匆匆地跑过来,说:“爹。”

于洪江说:“这儿没你的事,快帮着瑞青看店去。你记住,农药店里挣的每一分钱,将来都是你的,只要你把瑞青的心拢哄住喽。”

瑞青开了一个农资店,小兰给他看店。两个人虽然相爱,但是还没经过双方大人的应允,没订婚约。

苏少康听说于洪江和小安这爷俩又闹上了,找到于洪江,问:“女方那头怎么说?”

“还是坚持要五千块钱。”

“那就给他们嘛。现在都兴这样,你们家又没有新房,又没给人家彩礼。真要给彩礼,兴许五千块钱还不够呢。”

于洪江把脸瓦曲得像个瓢叉,说:“我上哪弄这五千块钱啊!”

“要不,先把那五千块钱拿回去,办完了这事再说。”

“不行,建市场的钱还不够呢。”

“再兑乎吧,料子可以赊一下。”

“可是现在,已经赊了不少了。”

“不大差这一点。”

于洪江双手紧紧地握住少康的手,久久地说不出话来。之后,他把那五千块钱取回来,交给儿子,说:“给女方送去吧,记住,到了你丈人那里捡好的说,别再混帐了。”小安接过那五千块钱,备了四色礼,朝女方家去了。而少康则不得不到外地赊销建筑材料去了。

等到新的大棚黄瓜上市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增福家的黄瓜秧死了。他在坦上崮镇的蔬菜医院买了‘灰敌克’,打上两天后,黄瓜茎叶卷曲变黄,幼瓜变黄变硬,三天之后,大瓜变成了黄白色,随后就全部枯萎死掉了。

“有这样的事?”苏少康马上来到增福家的大棚,一看,果然整个大棚的黄瓜秧都死了,连黄瓜也失去了那绿油油的颜色。增福和增福家的正坐在大棚里哭,哭声在空荡荡的大棚里来回震荡,听了让人心酸。

少康掐了一把黄瓜叶子,放在手心里看了又看,也没看出究竟,转身朝着正哭鼻子的增福,问:“这农药从哪里买的?”

增福止住哭声:“就是从农资公司对过的蔬菜医院买的。”

“走,看看去。”少康说。

增信随手抓了一把黄瓜秧,又摘了几颗黄瓜,带上。

蔬菜医院的老板姓李,跟李二是当家子。可是,大棚出了这样的事情,亲戚关系也不顶事了。眼瞅着一棚黄瓜刚摘了三茬,就这样完了,两万块钱的黄瓜钱就这样白白扔了,想想都让人心疼。

他们从蔬菜医院的李老板那里得知,坦埠子、泇头、圈里,购买这种农药,喷洒这种农药的还有十二家,黄瓜也都死了。算上增福,一共是十三家大棚。

生产这种农药的厂家是北方国邦化工厂。他几次跟厂家联系,均未联系上,可把蔬菜医院的李老板急坏了。

李二知道了这件事,到大棚村看了一趟,果不其然。

增福家的说:“二哥,厂家想每户赔偿两千块钱了事,你看两千块钱行吧?”

“两千块钱咋行?这是谁给办的?”

“少康。”

“你们不是给焦点访谈打电话了吗?”

“打了,可是他们没来,只让山东的新闻媒体来的,也登报了,可是始终没解决了。”增福家的说。

碰巧瑞白也在增福家的棚里。“要不,咱们去一趟,找那个坑人的厂子去,看他们怎么说?”

“对,找他们去,不行就宰了他个王八羔子。”李二干的就是杀猪宰羊的行当。

傍晚,瑞白把这件事跟少康一说。少康说:“跟李二一起去?”

“怎么了?”

少康说:“这事你甭操心了。”

“一户两千块钱,打发叫花子啊。”

“你去就能变成三千五千?”

“我就能变成三千五千。”瑞白气得脸色煞白。

“那也不行!”

“为啥?”

“你——不能和李二一起去!”

瑞白把衣服掷在地上:“我就和他一起去,怎么了?只兴你跟那个小算盘勾勾搭搭。”

小算盘是蔬菜批发市场新招聘的会计,叫刘静。背地里,瑞白都叫她小算盘。自从蔬菜批发市场筹建以来,尤其南方的客商来了许多,市场边建边用,每天到市场收瓜卖瓜的客流激增,于是二期扩建工程又提上了日程,蔬菜批发市场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大棚村及其周边的十个村庄被划为大棚经济工作区,少康也从一名种大棚的农户摇身一变,成了大棚经济工作区的书记,管辖着二十里河堰十个村庄的政务。可是少康不是那种胡来的人,虽然和瑞白的感情不太好,可他绝对不会跟瑞白离婚的。

瑞白和少康吵了一架,一个人来到铁匠铺。两个老人正看电视。瑞白娘见闺女这时候来,猜着一定又和少康闹别扭了。说:“孩子都大了,你们也该收收心了,这样吵来吵去,叫外人笑话。”说罢,把瑞白拉到身前,看了一遍,没见伤痕,知道只是吵了嘴。瑞白一边抹眼泪,一边点着头,仿佛只有在铁匠铺,她才能找回往昔的自己。

第二天天还没亮,少康就开车赶到铁匠铺。原来瑞白离开大棚村,少康也去市场,召集全体管理人员开会,讨论市场改制的问题。这时候容儿自个儿在家里,拔取电热水壶上的插头时,被开水烫着了。幸亏邻居及早发现,给少康打了电话,少康当即把容儿送到了县医院。

瑞白一听,身子立刻软了。她再也顾不上跟少康吵架的事,急切地问:“容儿咋样了?”

“还好,现在已经没事了,过两天就可以出院。”

瑞白一下子跌坐在铁匠炉旁边的椅子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