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高以兵守三弦水,鉴几为所获,不得进而还。
(宋 司马光:《涑水纪闻》)
特磨道岸隘防线的战斗进入了最激烈的状态。由于民兵比较习惯走这里的地形,杨文广命令以石鉴率领的民兵为先导,配合宋军先锋指挥使沈达所部沿右江,溯文象水而上,首先进入特磨道。
自从侬军攻下邕州,石鉴、杨元卿、吴舜举等逃到桂州,为报亲属被杀的大恨,一直在余靖身边出谋划策。石鉴以他通晓僚语的本事,在离间黄峒蛮三十六峒首领与侬军的关系上立下大功,先是被任命为昭州军事推官,后又任邕州司户参军。
为配合宋军大举进攻特磨道,石鉴又向余靖建言,招募邕州各处峒丁,组成了六千人的民兵部队,他和杨元卿被任命为民兵部队的指挥使,跟随杨文广部的正规军一起进攻特磨道。
宋军到了罗村口就遇到阻击。从罗村口进岸隘,有水深流急的普厅河相隔,侬军在河岸以箭对射,宋军没有渡船,只能在罗村口以箭互射。石鉴率领的民兵部队开始砍竹为筏,待机强渡。
另一部宋军试图从罗村口陆路进发。但这条路上坡陡路险,野竹密布,侬军埋伏在竹林中偷袭。宋军不得不加强这部兵力,随后侬军避开让宋军渡普厅河,且战且退。
宋军打了整整一个月,才算有所进展。但随着侬军退入索伍、者宁河谷,宋军追击遇到了又一个伏击阵地。形成了侬军在山上包围,宋军在河谷中被动据守的状态。
黄达大统领和女兵首领梅深刻领会侬军统帅部的意图,就是特磨道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为和泥防线备战争取时间。但由于侬军多数是仓促训练的农民,也不能轻易进攻,只以大弓与河谷中处于惊恐状态的宋军对峙。
就这样,又拖了宋军整整一个月。后来,宋军大举增兵后,开始向山仰攻,侬军以山周旋,因地势之利反击,与宋军形成拉锯战。宋军的民兵首领、邕州人石鉴也差点成为侬军俘虏。
岸隘防线被突破是由于一个令人悲伤的事件。
此时已是七月中旬,天气十分炎热。连日作战,女兵首领梅和自愿留下帮助侬军的大理女将段红玉带着几名女护兵到离战场不远的山间小河洗澡。
这是一天的早晨,山间雾岚弥漫,远处层峦叠翠,近处水清山秀,鸟语花香。梅和红玉在岸边褪去全身衣物,手挽着手下河,互相泼着水,嬉笑着清洗身上的污垢。
土人们有天浴的习俗,天气又热,梅和红玉几乎每天都要洗澡,这里的河段远离了战场的嚣声,是她俩新发现的一处隐蔽所在。她俩带着新发现的好奇和兴奋在河里像鱼一样游着,尽情扭动自己美丽的躯体。
就在这个时候,危险悄悄来临,一支宋军的斥候小分队来到这里。他们发现了异常,尤其发现了在岸边有扛刀持矛,身背双箭弩的护兵警卫的状况,立刻做出了判断,河里洗澡的不是普通的侬军战士。
这支二十多人的宋兵屏息凝神,像蛇一样悄悄接近岸上的女兵警卫,突然发起攻击,控制住了岸上几位女兵,等到河里的梅和红玉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非但如此,一名宋兵立功心切,还鲁莽地向河里射出一支箭。
正好梅直起半个身子,箭就这样射穿了梅的后心。红玉紧紧搂住梅的身子,瞪着惊骇的眼睛看着吓人的鲜血迅速从梅的前胸后背喷涌而出,染红了眼前的河水,梅一声没吭就闭上了眼睛。
红玉眼泪直流,她背对着岸上的宋兵,一动不动,水面露出半个裸露的身子。她也闭上眼睛,准备承受宋军的又一支利箭,等待利箭穿心,和梅一起赴死。
但岸上的宋军没有射来第二支箭。宋军的率队头目一脚踹翻了那个射箭的宋兵,看着雾岚中河里半祼的女子愣了半晌。然后,他命令所有人后退,他自己小心翼翼地捧着岸边的两个女人的衣裳,趟着半腰深的河水一步一步地走近他们,把衣裳从背后递给红玉,然后回到岸上,命令所有士兵背过脸去。
在河水里,红玉一丝不苟,不紧不慢地给血快流干的梅穿好衣裳,自己也穿好。然后,她抱起梅一步一步从水里走出来。轻雾弥漫之中,清亮河水晃动之间,在岸边的野花和树叶的映衬之下,红玉冷艳的表情美得像一尊女神。这把这个宋军头目看呆了。
梅就这样被干净地留在岸边,红玉还摘了几支野花放在她仿佛睡着了的面庞旁边。梅常用的那把大刀,刀柄上刻着她的头像,也被留在她的身边。红玉和几名女兵被当作俘虏由宋军押走了。这小股宋军侦察分队的头目,就是大宋征南大军统帅狄青的大儿子狄咨,在宋军中化名为狄龙。
当黄达大统领闻报爱妻梅牺牲后,不顾一切疯了似地从阻击阵地上狂奔来到这条小河边,把梅的遗体抱回,像伤牛一样哭嚎了三天三夜。此后,他对战事不管不顾,一心为梅办理后事,将梅葬在他们初次相遇的那座梅小时候在那里帮助父亲放牛的山上。
这座山后来被称为娅拜山,僚语女首领山的意思,村民们此后一千年不在山顶种地。梅牺牲的地方索乌村的村民们,每年在当月的第一个卯日,即她的遇难日,都要杀牛祭奠。她的英灵一直庇护着当地土民,她牺牲几百年后,当地土民感于她一直护佑当地风调雨顺,就在娅拜山建了个庙,时时供奉香火。
由于梅牺牲的消息过于震惊,也由于黄达大统领悲痛不能指挥战事,堂弟黄虎代理指挥作战经验不足,宋军趁机在后援兵力来到的情况下发起了总攻击,岸隘防线终于被突破了。当黄达料理了爱妻的后事,从悲痛中缓过劲后,才下令各部兵力逐次转向到第二道防线——宝月关防线。
侬军在边打边撤的过程中,不时利用预设阵地对宋军进行消耗攻击,使宋军的进展极为缓慢。
在文村的西侧有一座坡者山,山顶有三峰相连,非常险峻,仅有一边稍缓有坡。一部侬军在这里坚守,掩护主力撤退。宋军集中兵力多次强攻,每次都被山上的巨石砸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放弃攻打,转入洞连。这部侬军从容跟随主力转移。
宋军先锋指挥使沈达率兵转攻洞连。黄达大统领亲自指挥这里的阻击战。这里的地形更加险要。周围石山环闭,大小溶洞有几十个。有一条百油河时而是暗河潜行地下,时而露出地面。形成三方封山,仅有一口的地形。
黄达指挥侬军以多股弓弩手埋伏在山林和溶洞之中。宋军闯进洞连,不见侬军阻击阵地,以为侬军放弃了这里,就放胆进入河谷。不料,无数暗箭从丛林、溶洞中飞出,宋兵无处藏身,死伤大半。
沈达率少数士兵拼死逃出,仍被侬军弓箭手追击到五十里之远的安哈村前,躲入当地村民割放田间的谷把才脱险。经此一战,宋军再也不敢进入洞连河谷,只以山峦为据点,与侬军对峙。后来,为了诱敌深入,侬军主动退出洞连,撤到西南二十里的者鹞山据守。
者鹞山在特磨道的西南部,石山耸立,山顶有平地,山前石壁直下普厅河,地势更为险峻。阵地上早已备好无数大块的圆石,排列在半山腰,就等宋军来攻山。
黄达把防守阵地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侬大的营统领。九月初,宋军先锋沈达开始进攻者鹞山。从山脚向山腰仰攻,爬到一半时,被飞石和弓箭猛烈袭击,宋军死伤累累,败下山来。随后攻击多次也无法攻克,最后沈达只好带着所剩无几的宋军退出。
在富州洞波乡的北边腊城山,侬军在这里也预设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阵地,由统领侬天表率一营五百名战士防守。这是一座土山,山下四周陡峻,山顶有一大坪子,是通往邕州的驿站所在地。宋军攻击富州受阻,在向广南转进途中,在这里受到阻击。连攻了三四天,由于侬军兵少,放弃了阵地。宋军烧毁了驿站的民房,杀了不少当地土民来充当侬军冒功。
大统领黄达和堂弟黄虎一边率部撤退,一边按着预先的部署引着宋军转向阿科阵地。阿科在特磨道东北部,是一个交通要道。阿科河谷宽阔,利于骑兵作战。
侬军汲取了教训,重点防守河谷周围石山和溶洞。这个预设阵地备战时间较长,守军不仅演练对付骑兵的战术,弩弓和滚石等防御武器也十分充足。宋军闯进来后,占领了河谷周边有利地形的侬军就对进入河谷的宋军发起攻击。
这个方向来的宋军是由杨文广的副手,权广南西路钤辖和斌率领约三四千人的步骑混和部队。当和斌命令第一队、第二队接连闯进河谷时,并没有在河谷发现侬军,相反河谷四周的高山上鼓声、号声和杀声四起,箭如飞蝗。
宋军的骑兵也发挥不了作用,只能向四周山上仰攻。攻到半山里,身后突起侬军伏兵,第一和第二队宋军几乎全部覆灭。和斌只好率领剩下的宋军退出河谷,在河谷外与侬军对峙。直到侬军为了在更有利的宝月关防线歼敌主动撤退,宋军才敢跟进。
在九月十月间,侬军边打边退,终于将宋军进攻的主力引到宝月关防线。这里是一个更大的预设战场,是侬军第二道防线的核心阵地,早已由大首领侬夏卿率特磨道战士严阵以待。
黄达大统领率从第一道岸隘防线撤下来的侬军和侬夏卿大首领合兵一处,组成铜墙铁壁。这时,距离特磨道保卫战打响已过去了近六个月,五六万由正规军和民兵组成的宋军打得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