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越的头像

梁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15
分享
《隐没的战象》连载

第五十一章 后记:侬智高事件最后的历史述事

金鼓声阑剑戟收,使君回收雅歌楼。

樽前一节清商曲,销尽穷边万里愁。

(宋 陶弼:《安城即事三首》)


写一本书需要十六年吗?回答是需要的。

本书的写作准备,其中史料研究、田野考察和思考用了整整十五年。记得2008年初夏,作者第一次走进神秘的“特磨道”,即今天云南的广南、富宁两县之地,就感受到一个巨大的灵魂在这里徘徊了一千年。他就是北宋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在传说中,他的一生如同战象般始终不屈地奋斗。

从这年开始,作者追寻这位至今仍被“特磨道”民间称为天之男儿——赛法的历史人物的传说,十几年如一日走访滇南各县,还曾沿侬军西撤路线从桑怒河谷,到朗勃拉邦,渡湄公河,又上会芬高原,到达清莱、清迈。

又沿湄公河而上,到掸邦北部,攀过无数山脉丛林,到毗邻藏南的克钦邦北部……不知有多少野老村夫,巫师僧道,在田间地头,在古榕树下,用汉语的西南官话,用傣语、老语、泰语、掸语向作者讲述他们的口传秘史,拿出秘不示人的斑驳发霉的旧书。

2009年到2010年公历跨年那几天,作者就在湄南河上看着满天的孔明灯发呆,沿河两岸人声鼎沸,但自个儿的心情却异常宁静。2017年春节,作者在湄公河畔漫步,那几天看着河床的大片大片鹅卵石,心中却响起历史的啸声,好像看到一头战象在仰望苍天。

2020年10月,在当年侬军与追击而来的宋军进行最后一战,就此转进大理国境的文山州丘北县凹掌村古战场,作者拜祭了埋葬山洞里受伤牺牲的侬军将领的一个土坟,并捐献了村里每年对这个英灵千年祭祀要用的一头牛。

在中越边界,作者被这样的现象深深震撼,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家族竟被生生割裂成两个国家!公元2023年的春节,一个视频被全网热传:中越边界上的家族亲人,只能隔着国界的铁丝网碰酒杯、说话、唱歌,彼此泪流满面。这个家族属于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主体在中国。侬智高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他参加北宋科举,写汉文诗,尊汉族文人为军师。他所建立的政权均按当时的中国官制。

他和他的父辈、祖辈三代人在血雨腥风中所求的,就是奋力率领全部族成为中国人。他的故事苍凉宏阔,神秘悠远,就连他的结局都拥有无数谜团。

让我们看看宋仁宗集团处理侬智高事件之后,该事件在历史上延续的最后记述——

侬智会率领侬军余部一直坚守在岜特山防线,无论是想趁机火中取栗的交趾军,还是以平贼清乡为名大肆进攻的宋军都无法攻破。留在半个广源州土地上的侬军余部创造了奇迹,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和多年修筑的工事坚决抗击,守住了侬人部族的最后家园。后来,侬宗旦和卢豹、黎貌等首领返回广源州,加强了侬军余部在广源州的防守力量。

看到侬军主力被宋军打败西走,交趾人派遣任命了一个广源州观察使刘纪,宣称拥有整个广源州的主权。但侬军余部仍坚决抗战,处处燃起杀敌的战火。

侬军余部由侬智会为全军大统领,温闷峒、火峒由侬宗旦、侬日新父子防守;下雷峒由侬盛德防守。其余各峒首领,如任峒首领侬顺清、宫阙峒首领侬智春、武陵峒首领麻顺福、古农峒首领侬士忠、八细峒首领卢豹、古弄峒首领崇概、古万峒首领黎貌等,无不拼死固守隘路,自保境土。

看到南部边疆危机这一严峻情势的知邕州陶弼多次向大宋中枢进行沟通和争取,天朝中枢的衮衮诸公们终于放下了架子,接受了几年前还是蛮贼、叛首,必欲灭之而后快的侬宗旦父子的“内属”,接受特磨道大首领侬夏卿和侬平、侬亮的归附。

当知邕州陶弼带着最大的诚意最后来到岜特山天街山城时,侬智会大统领也接受了“内属”。至此,当年广源州南天国所在的一半土地终于被接纳,侬人部族几十万土民不再是域外蛮人,重新成为中国人。

陶弼这位目光远大的戍边名臣,给予侬军余部以极大尊重,将他们改编成大宋的边防力量。侬智会被分配坚守古勿洞(勿阳洞)和后来由古勿洞升置的归化州。在这里侬智会率军民多次痛击入侵的交趾军,他守边御敌的英勇事迹甚至被当时的宋神宗和宰相王安石在君臣对话时多次谈论,记录在那时的官方文献中。

宋神宗圣旨封侬智会为右千牛卫将军,其子侬进安为保顺郎将,并赐予锦袍、金涂银带。右千牛卫将军的官阶为正四品,在武官中已属高阶,想想当年部族领袖侬智高只求一个团练使,甚至只求个宋官袍笏而不可得,这种历史的吊诡和无情不禁让人长叹。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四月,交趾李朝的广源州观察使刘纪率三千人马从广源州方向入侵归化州,被侬智会率一千二百多峒丁击退。

战后,侬智会以“逆战有功”被封为宫苑副使,儿子侬进安获封西头供奉官。大宋中枢还给侬智会“全俸终身”,这是给予武官的极高荣誉。从这年开始,侬军余部和大宋的边防力量融为一体,成为南疆捍卫国土的主力。

七个月后,即当年的十一月,交趾李朝蓄谋已久对大宋的侵略正式爆发。交趾军不再从广源州寻求突破,其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八万大军相继攻破钦、廉等州,直扑邕州。

这时,知邕州是当年在抵御侬军进攻广州中颇有作为的时任知英州的苏缄。苏缄没有畏怯,率城中仅有的老弱宋军两千八百人迎敌。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交趾军正式攻击邕州城,苏缄带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以神臂弓射杀攀城的敌人和城下的战象,发火箭焚毁爬城云梯和其他大型攻城器械。

苏缄日夜巡城,无数次击退交趾军。邕州被围四十二天,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刘彝派遣广南西路都监张守节率领的援兵在半路被截,全军覆没。邕州城内粮尽泉涸,守城军民伤亡殆尽,最后交趾军在城外把一袋袋泥土叠起,与城墙齐时,才蚁附登城。

守军巷战将尽时,苏缄率家人集于屋内,全家三十六口纵火自焚,壮烈殉国。交趾军进行屠城,杀死全城居民达五万八千余口。大宋的南部边疆裂开大口,流出如江河水一般的鲜血。交趾军除了杀死广南西路各族人民十几万之外,又掳走十几万。

正当交趾军就要北攻桂州,欲实施囊括洞庭湖以南领土的狼子野心之际,大宋中枢急调时为检校太尉、雄武军留后的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宣抚使,调集正规军和辅助兵力共三十万南下。

六月大军进入广南西路,血战数月后,宋军于十二月收复邕州、廉州、钦州,将溃逃的交趾寇逐出境外。郭逵认为广源州是咽吭之地,又有以侬军余部为主体的边防力量,决定先收复广源州。宋军在侬军余部的配合下一战而胜,迫使交趾李朝任命的广源州观察使刘纪投降。

接着宋军越境追击,攻拔决里隘,乘胜攻取桃榔、门州等地,在富良江与交趾军决战,大败交趾军,击毙交趾李朝皇帝李乾德的两个儿子李弘真和李昭文。李乾德被迫遣使纳款乞降。

战后的邕州以南之地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大宋中枢以年过六旬且多病的陶弼复任知邕州,不久将收复的广源州改名为顺州,设置顺州安抚都监司,统辖诸州洞,又调陶弼去当知顺州,侬人部族的世居家园终于全部回到中国怀抱。但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陶弼在任上病逝,这一消息传到汴京,再次动摇了大宋中枢对南部边疆的治理信心。

第二年元丰二年(1079年),交趾派往大宋的间谍把这个情况及时传回,于是交趾瞅准了时机,向宋廷要求划割整个广源州。让边疆人民,尤其是侬人部族欲哭无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广南西路转运副使苗时中高喊“不如弃之”的呼声在文武大臣中甚嚣尘上,宋神宗竟然下诏将广源州像块破布一样扔给交趾。

这时的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赵卨总算清醒,立即据理力争。但受到宋神宗的训斥。其荒唐话记在大宋正史里,原话是:“今顺州荒远,瘴疠之地,朝廷得之未为利,交趾失之未为害……”

大宋朝廷从皇帝到宰执大臣们不仅不相信边疆人民自我管理和保卫边疆的伟力,就连广源州本是盛产黄金和丹砂的宝地,拥有巨大的国土资源也没有清晰认识,以战胜方割地给外邦,重北轻南的治国思维再次展现它强大的惯性。宋人诗有“因贪交趾象,却失广源金”之句来嘲讽昏庸的宋神宗。

侬人部族心向中国,几代人血战就是为了摆脱交趾的侵略控制,当下就有二万户近十万人内迁,不愿当异国臣民。此时侬宗旦已迁居内地,顺州辖下的顺安州知州侬盛德、归化州知州侬智会誓死不从,坚决不同意割让领土。

非但如此,侬智会以部族大统领和右千牛卫将军高衔的威名,除了两州之外,尽最大可能保住半个广源州的领土。手捧宋廷赐割广源州的公文,交趾官员面对侬智会这位身经百战的侬军大统领,现在的大宋戍边老将虽然恨之入骨,却不敢轻启战端。只能不断派使者来索取归化州和顺安州。

继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熊本明白朝廷中枢的荒唐,就以侬智会、侬盛德乃归顺之人,朝廷无法约束为由拒绝。交趾不但不死心,反而于元丰五年(1082年)竟“累来取索右江户口”,把扩张野心从左江推进到右江。索取不成,交趾再一次出兵。

当年九月,交趾上源州知州杨寿安侵入归化州,在归化州驻扎军队,图谋入侵顺安州等七州洞。元丰六年(1083年),交趾以追捕侬智会为借口再犯归化州,又遣其使臣黎文盛来索取顺安州、归化州领土。

元丰七年(1084年),交趾“欲并取侬智会勿阳地,捣虚掠归化,逐智会”。连年征战,年事已高的侬智会只好到右江借兵。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熊本遣使责问交趾,交趾才退兵。

交趾李朝的首席谈判代表黎文盛为要不到归化州而耿耿于怀,忍不住写信责备广南西路经略使安抚使熊本:“侬氏所纳土,皆广源之属也。幸遇圣明,万政更张,何爱此硗确瘴疠之地,不以回赐本道,存庇外臣?……土有主属,守吏挈而逃去,盗主之物也。主守自盗,不赦之赃;盗物寄赃,法亦不许,况可污于省籍乎?”大意是说侬智会“偷”了交趾广源州的属地归化州来献给大宋,大宋不但不归还归化州,还包庇“盗主之物”的侬智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侬智会的仇恨。

侬智会最后结局史无明载,但幸赖他率侬军余部坚守,今天桂西四县之地仍归属中国,这是他了不起的历史功绩。在广西天等县金洞乡福利村都军屯保存有其墓、庙,庙门有“侬大将军”和“威震南疆”匾额。

一千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史书这样写道:“1052年,民族英雄侬智高因不堪交趾侵略和朝廷镇压,毅然发动了一场震撼北宋王朝的民族战争,谱写了他热爱祖国,酷爱和平与自由……对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和征剿不断进行顽强的反抗和斗争。”

震撼南疆,牵动三国四方的侬智高事件影响了东南亚的格局。

泰国历史学泰斗巴色•纳那空教授所著《史前期泰人进大东南亚》,文中提及泰侬族的首领侬智高时说:“其于1053年宣布自己为南傣国王,同时,占据广西南宁城和其他各城,但后来被中国和越南合伙镇压平息。是否可能这样:在上述那个伟大的军队里的泰人不愿意在别人的管制之下,最后在1179年去占据清莱、西双版纳,于1229年去占据阿萨姆邦,大约在佛历18世纪建立老挝国和素可泰国。”

法国学者菲利普•德维耶所著《老挝》则说:“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大部分泰老(僚)人是从云南经红河上游河谷,奠边府和南翁河谷,大约在11世纪到达湄公河的。他们同吉蔑天朝和素可泰王国建立了联系。”

一条被后世称为“百越古道”,或者“比侬之路”的融语言、文化、血脉、亲情为一体的道路,先是二千年前由张骞主持进行的西南探险被首次发现。然后是南宋的周去非再次发现,写进他的名著《岭外代答》里。第三次被发现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镇安知府赵翼,他随清廷的征缅大军从广西去到缅甸,惊奇地发现:“自粤西至滇之西南徼外,(语言)大略相通。余在滇南各土司地,令随行之镇安人以乡语与僰人问答,相通竟十之六七。”

无论是秦代、还是宋代和清代,进入和开发这些莽荒之地的中国南方民族,在代代传承的记忆中,在生活磨难的无数艰辛中尽力记住自己从中国来,与当地民族共同构建了东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老挝的“稻田之国”的军民,甚至用来自家乡广西的地名来命名新开垦出稻田的地方。

从两广之地到越南北部,从滇越之地到泰、老勐僚大地,一个人的名字被人们传说千年。写作者穷尽历史美学,还原一段具有不朽人类精神的震撼人心的中国史,这是本书写作的意义。

侬智高事件揭示了一千年前南方各民族在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与中原王朝失误的执政集团、野心膨胀的交趾统治集团所产生的剧烈嬗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今,在滇桂之地,中国—南亚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拥有巨大影响,东南亚诸国对中国的民间亲和力空前,不能不说侬智高事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仅此一点,已臻不朽。此为后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