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越的头像

梁越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07
分享
《隐没的战象》连载

第四十七章 大理使节发回的最后一份报告

佛祖护佑之神圣国主:

贤明治国之国相大人:


这是最后一份发自南天国的报告了。写这份报告时,我正和侬王的大军师黄玮进士一道,带领一千多人的队伍走在返回大理国都的路上。本来,一切情况均可以回到国都面见国主和国相大人再详细汇报,可一千多人走上千里路程,走得很慢,需要许多日子。

另外,这一千多人归附我大理,这样重要的事情还是先写成报告,让信使马不停蹄先送到至高无上的国主和贤明的国相大人面前为好。如果你们不允许他们成为大理国的臣民,还来得及派人阻止他们继续前进。

当侬王带着为部族寻找到新家园的空前荣光回到和泥大寨时,几乎所有的部族子民,包括追随侬人部族西迁的其他各民族,还有汉人进士大军师黄玮,这个谋略惊人的智者,还有我,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侬王没有实现割据荆湖和两广的战略目标,也没能成为大宋上国的邕桂七州节度使,经过这次远征发现如此广阔的天地,将会建立一个全新的,囊括大理国羁縻之地和百万大象之地、百万稻田之地的大南天国。

侬王率万人远征,尽得澜沧和兰那之地虚实,他只要组织投奔在大南天国大旗之下聚集在和泥大寨的各族土民,因大宋上国的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余靖大人进行严酷的清乡行动,而不得不源源不断投奔而来的两广僚人,到目前为止,聚集在和泥一带的这些人已近十万之众。

       侬王在这些人之中,很容易精选出二三万名战士,足可以征服澜沧土邦,实现这个宏大目标。澜沧土邦,占据了和大宋上国广南西路同样大的地盘,而全土邦的人口仅有三十万,军队的人数和战力,完全不是身经百战的侬军的对手。

而侬王却做出了一个让侬人部族军民和其他所有各族土人们震惊的决定,并以他能与天语的无上权威让所有不甘心的将领们服从。侬王做出的决定是:隐去他的大南天国!

他的信使将他的命令送往特磨道和广源州,命令还在与大宋上国军队对峙的特磨道大统领、他的继父侬夏卿和广源州大统领、亲弟侬智会向大宋投诚归附,接受上国地方官员的管辖。命令将千辛万苦训练成军的一百多头战象全部转为耕象。

侬王还命令他的军队各营的统领们,开始组织聚集在和泥大寨的近十万土民,除留下一部在原地焚荒开垦稻田之外,分批向澜沧土邦和兰那之地移民。

他命令所有的移民不再奉他的旗帜,到澜沧土邦接受土邦大首领的管理,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向土邦大首领缴纳赋税。侬王派去信使向澜沧土邦大首领说明了一切,这一举措受到极需人口和劳力的澜沧土邦大首领的欢迎。

佛祖护佑之神圣国主,贤明治国之国相大人,在随侬军东征西战,又南下西进的万里路途上,我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自称“我们”为“僚”的族群非常庞大,侬人是其中一支。就此问题我曾请教过博学的侬王大军师、大宋上国的广州进士黄玮。

得知这一庞大群族原先生活的地域极为广泛,他们是象的族群,自先秦以来,一直被称为百越。百越之间支系很多,但语言大致相通,尤其是最底层的生活语言。

他们居住庞大分散,但却有共同的心理特质,性情和象一样温和,兼具牛一样的坚韧,与象群共进退。只有最愤怒,最无可奈何的时候,他们才成为战象。一旦成为战象,就会爆发出磅礡洪荒之力。

在广州城外,我就看到仅仅一头愤怒的战象,就能把上国军队在城外坚固的阵地肆意蹂躙的情景。那个惨烈的场面足以让见到的人拥有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侬智高,这个战象部族之王,终于不愿再起刀兵,他要把自己变成耕象,自己作个稻田之王。也许,从不为人所知的遥远年代开始,百越族群之一部竟然迁徙到了澜沧和兰那之地,我跟随侬军南下西进的沿途,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语言相通,不仅对侬人没有敌意,相反彼此之间见面热泪盈眶,互称远方来的人为亲人和兄弟。

象一样的性格、柔软的内心,使他们很快能融合起来。因此,侬王决定向澜沧和兰那移民。兰那没有大的土邦,侬王派去的两名大统领肩负起了管理兰那之地的重任。

总之,大南天国昨天还如同一头威猛的战象,挑战了天朝上国龙的权威,使上国险失南方半壁,可现在这头战象却不可思议地隐去了,从此再没有它的身影。

就连飘扬了几代人的大红龙旗,也换上了只画上稻田的黄旗。侬王下令,在和泥大寨,他将以稻田,僚语称为那,作为自己的姓氏!

在我和大军师黄玮进士临出发回大理国都的前一晚,侬王和我们两人倾心长谈,几乎彻夜未眠。他说一切均依天意,不要改变。既然按知邕州萧注大人的说法,侬王的人头都已送到汴京,大宋天朝以此为由杀了他的亲人们,侬王更没必要“复活”,天朝的史书就那样写吧!

由于不管是澜沧还是兰那,都是炎热瘴气之地,跟随侬军的一千多汉人不宜移民澜沧和兰那。这些汉人,于大宋上国,他们已是叛贼,故土难归。

他们多是能工巧匠,大军师黄玮更是满腹经伦,足以兴起大理汉学文教重任。侬王请求大理国接纳他们,让他们成为大理国的臣民,这些能工巧匠也必将在我大理国大放异彩。

侬王和大军师、广州进士黄玮的兄弟之情令人动容,黄玮多次表示愿誓死追随侬王,侬王坚决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从今以后,他只是稻田之王,鸟兽之王,不再需要大军师的宏谋远略。何况,山高路远,瘴气弥漫,只适合侬人和各族土民们生存,他们自成其俗。

无论如何,滇地从南诏时立国,已有数百年,作为大宋上国进士,大军师黄玮移住大理都城,用自己的学问教化一方,也是人尽其材。两人回忆起在广源州的艰难日子,想起二军师黄师宓的牺牲,既是师生又是兄弟的两人抱头痛哭,直到东方发白。

侬王侬智高并不能算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雄主,也不是一个拥有征服欲的王者,他只是想为族人找到能够庇护他们的家园。他这样安排隐去,并解体大南天国,一是消除大理国的戒备,以此来表明侬部族军民对大理国决无觊觎之心,二是不再要引起大宋上国的注意。

这样,追随他的僚人们和其他各族土民们,从广源州,从特磨道,甚至从两广之地,将可以平安自由地沿着他远征走过的路,找到新的家园。

他只要追随他的土民们能够在天地之间生存下去,并不在乎君王的名位,不在乎控制多少人口和土地。从此,他下令所有人只能称他为稻田之王——那王。在和泥濮水江一带,用不了几十年,人们将把大南天国,把侬王忘记得干干净净,只知道这里仅有一个稻田之王——那王!

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就这样彻底平息了。大宋的史书一定会这样写,大宋上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叛首侬智高的首级被送到了上国的京师,叛首之母娅王、本名阿侬伏诛,上国的南方半壁万民畏服,金瓯无缺。

而侬人部族,那个曾经轰轰烈烈建立起大南天国的战象之族,用她的隐没于稻田之中换来族人更广阔更自由的新家园。大南天国和他们的仁惠皇帝,天选之子——赛法,从此将成为传说,只存在于侬人部族的记忆里。

知道了他的所想,我把记录侬军一路征战,准备将来刻在贝叶经上的文字,一把火烧掉了。这是一个值得给予尊重的最高首领,我没有理由不遵从他内心的感受。

迢迢千里,景色宜人,在向大理国都进发的路上,一千多汉人百姓有老有幼,有男有女,他们互相搀扶着跋山涉水,他们对大理国能够接纳他们成为新的臣民充满了期盼。

想到我的出使任务也已完成,不久就可以见到国主和国相大人,巨大的幸福瞬间充满我的身心。愿国主国祚长存,至少超过一千年。愿国相大人健康无病,享无穷之福。

你们忠实的仆人、使节 易千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