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畈人的头像

田畈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29
分享
《仙井传》连载

第七章 打合州蒙哥毙命 建团练乡民习武

自弃官“闲”居以来,杜云华始终在关注蒙古军的动向。在组建都邑白莲会后尤为重视,他需要把握战争态势,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把蒙古军的侵略行径与掠夺财物、屠杀宋民的罪孽告诉会众,以激起民众的对胡元的仇恨,激发大家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绪。他心里一直思谋着采取什么形式组建一支抗元武装,以保家卫国。

早在理宗瑞平元年(1234年)春,宋、蒙联合出兵,攻破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汝南),金哀宗完颜守绪在幽兰轩自缢而死。金国灭亡后,南宋朝廷对和平抱有幻想,未能警惕防范蒙古军入侵,其时窝阔台已决定大举南侵。对于宋、蒙联合灭金的做法,杜云华很不以为然,觉得南宋朝廷这是在给豺狼做帮凶,虽然大宋与金邦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时局大变,金邦虽然占据着华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但其势力渐弱,难于对南宋造成威胁,金邦存在,则形成三足鼎立态势,蒙元日益强大,且有吞并天下的狼子野心,是大宋最危险的敌人,元邦是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宋蒙合伙把金邦灭了,等于帮助元邦除掉了一个竞争对手,蒙元马上就会卸磨杀驴,下一个目标就是宋朝了,这就叫做兔死狗烹。杜云华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读书人,他痛恨南宋朝廷如此的不争气,泱泱大国竟然对北方游民奴颜屈膝,这种畏敌如虎,只求偏安的军事和外交政策,只能被敌人更加瞧不起,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的结果是任人宰割。

果然不出所料,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南宋朝廷派遣使者与蒙古通好,元邦表面上不置可否,暗里已经做好了攻宋的准备。不久,蒙古大军兵分两路大举侵宋。东路军由皇子阔出、诸王口温不花(别里古台子)与国王塔思等统率,汉军万户史天泽等从征。八月,蒙古军入唐州,末将全子才弃军逃遁。十月,阔出统大军攻陷枣阳,接着引兵西掠襄阳、邓州等地。端平三年(1236年),襄阳宋将叛降蒙古,城中储积的大量粮食与军器、金银等尽为蒙古军所得。

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军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随后又抄掠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复州(今湖北仙桃、天门、监利)等地。

嘉熙二年(1238年),塔思率军攻下安庆府(今安庆市潜山县),劫掠而还。另一路蒙古军由宗王穆直、大将按竺迩等率领,取宕昌、阶、文(今甘肃武都与文县)诸州,遂与阔端军会合,一起攻破成都。同年,达海绀卜等又率军攻入四川,陷隆庆(今四川剑阁县)。

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军接上攻打重庆,继而东下万州(今四川万县)、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但此次蒙古军受挫而还。

淳祐元年(1241年),蒙古军复进四川,所到之处,攻无不克,竟连破二百一十余座城,所到之处兵民惨遭屠掠。

是年十一月,窝阔台去世,乃马真皇后称制。在窝阔台汗时期,蒙古军发起的侵宋战争,使荆襄、四川、两淮的许多地方遭到蹂躏。

1246年8月,窝阔台长子贵由即位为汗,1248年农历三月,贵由汗去世,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临朝称制。1251年7月,宗王大臣们共同拥戴拖雷长子蒙哥登基,是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

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蒙哥与四弟忽必烈及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蒙哥汗亲率主力大军征讨四川。

早在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开始,宋朝就在合州东十里的钓鱼山上筑寨,以抗击蒙古军。淳佑三年(1243年)又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处,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此后,钓鱼城逐渐发展,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其城池可谓固若金汤。

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蒙哥汗亲领大军攻打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先后对一字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以及外城发起猛攻,但均被击退。至五月才分兵攻下钓鱼城周围城池要塞,使钓鱼城孤悬一隅。但是,钓鱼城地势十分险要,防御坚固,更加上钓鱼城军民同仇敌忾,严防死守,以至蒙哥攻打数月,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

夏季到来,蜀中炎热,瘟疫流行,蒙古大军许多将士死亡,致使士气低沉。六月,南宋派出增援钓鱼城的军队被蒙古军击退后,蒙哥汗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元军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

农历七月,蒙哥身先士卒,亲冒矢石督师攻城,不料被宋军的守城武器矢石击中头部,负了重伤,蒙古军退守钓鱼山。8月11日(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蒙哥汗伤重不治,死于合川东钓鱼山上,年五十岁。蒙古大军无奈退出四川,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

出师未捷身先死,蒙哥汗死不瞑目,恨透了合川的宋人,他在弥留之际留下临终遗言,将来若是攻下了钓鱼城,一定要屠城,南宋全部军民一个不留。蒙哥的遗嘱反而激励了钓鱼城军民誓死守城的坚强斗志,战也是死,降也是死,倒不如战死。此后,钓鱼城守将几番易人,直到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才告失陷。但是继位的忽必烈并未遵循蒙哥的遗言,赦免了所有军民,这是后话。

但是,蒙哥汗关于屠城的临终遗嘱,却像一把尖刀深深扎进了杜云华的心脏,由此对蒙元的暴戾残忍不寒而栗,他假想,如果一旦蒙古大军打过长江,兵至赣北,南康、都昌的军民将会如何?要么是拱手投降,甘受胡元奴役,要么就是引颈受戮,血流成河。他深知,怯懦的南宋朝廷是靠不住的,老百姓如果不能自救,那就等着挨蒙古军的屠刀。为此,只有自我武装,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才能抵抗蒙元侵略者,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件事已是火烧眉毛,刻不容缓了。

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杜云华以白莲会会首的名誉,把白莲会各分会头领及骨干召集到自己家中,举行会议。是年,谭天麟的儿子谭天麟与曹睿的儿子曹天奇都到了而立之年,杜云华八子杜万和也十七岁了,这些已经成年的下一代都参加了白莲会,杜万一、杜万方、杜万盛、杜万国兄弟及谭天麟、曹天奇都担任了主要工作。

与会人员到齐后,杜云华开始阐述会议的主要议题,他说:“北方胡元狼子野心,视我大宋为无物,数年来,蒙古军的铁骑在大宋的土地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朝廷军队非败即降,不堪一击,如此下去,不日祸及江南,形势非常紧迫,人为刀俎,我等岂能甘为鱼肉,因此,我们必须武装起来,靠自己以自救,也就是那句口号,白莲保家园!”

曹睿问道:“依云华公所见,我等该如何建立武装。”

杜云华说:“我想先以民间习武的形式出现,召集四乡民众习武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可以强身健体,营造尚武氛围;第二,从精神上提高民众的斗志,激发大家保家卫国的热情;第三,从组织上奠定了武装队伍的基础,可以打造兵器,还可以研究战略战术,一旦战争迫近,到了危急关头,即可召之即来,正式组建武装队伍。”

谭久远道:“云华公的提议甚好,若一开始就拉抗元队伍,乡民未必能够立刻接受,毕竟打仗是要流血牺牲的,目前号召民众习武,大家都感兴趣,必然踊跃参加,等把大家集拢了,再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把精神头提起来了,等到需要组建队伍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了。”

杜万一道:“即便是组织习武,也当有个名称、挂个旗号才好。”

曹睿道:“万一贤侄说的极是,树立一面旗帜,才有影响力。”

曹天奇思索一会,提议道:“就叫白莲神烛习武团练如何?”

曹睿问道:“你且解释一下,为何叫这个名称。”

曹天奇道:“白莲,是一个大的界定,即属于白莲会;神烛,含有佛光普照的意思,也谐音神助;习武,是对外宣称练习武艺;团练,则表示是非官家的民间武术团体,即民众集结练习之意。”

悟天方丈不由得赞道:“这名称甚好,后生可畏,可喜可贺!”

于是,一支由都邑白莲会组织的民间习武团体成立了,杜云华采纳曹天奇的建议,将习武团取名为“白莲神烛习武团练”。杜云华担任团练总监督,谭久远与曹睿为总督参谋,杜万一为团练总教头,杜万方与杜万国为骑射教头、杜万盛与杜万里为步下刀枪教头、谭天麟为舟船水上教头,西山寺智明和尚为棍棒教头,曹天奇为文书。

鄱阳湖边的都昌县民众历来喜欢舞刀弄枪,练习武艺,“白莲神烛习武团练”成立后,除白莲会会众之外,都邑青壮年也踊跃参加。

杜云华利用白莲教“反对黑暗,追求光明”的教义,大力宣传爱国思想,晓以民族大义,把“白莲保家园”与“抗元保大宋”两句口号合二为一,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民族精神和反元斗志。杜云华号召,凡是白莲会人员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首先倾其家资,在陶家冲出口空旷之处建演习场,实为白莲教军事大本营。在演戏场中央树立一根旗杆,挂上“白莲神烛习武团练”长条旗帜,接着打造兵器,根据各自习武爱好,或大刀或长枪,人手一件。数月后,饶州、彭泽、湖口等地也设习武分团,随着习武人员日益增加,一股“保家卫国”的武装力量已然初步形成。

杜云华博览群书,对古代军事、战役亦有研究。为此,他主导成立了一个西山讲武堂,设在西山寺后院。他把自己十三个儿子和谭天麟、曹天奇以及饶州的金彪(饶州白莲会会首金龙之子)、吕大忠(饶州白莲会副会首吕恒之弟)等人进行重点培养,讲述孙子兵法、武侯阵法和古代著名战例,努力造就优秀军事指挥人才,带兵将领,从军事上为建立抗元武装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用心良苦。从而他发现两个最具军事天赋和才能的人才,就是三儿子杜可用与曹睿之子曹天奇。

都昌知县听说杜云华在左蠡建立习武团练,并开办讲武堂,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很感兴趣,于是,知县带着县丞、县尉一干人到左蠡参观,知县与杜云华也算是老朋友了,在左蠡看过习民众武场景,知县大加赞赏,并予以倡导。此后,都昌各地掀起了习武热潮。这正是,磨刀只为防豺狼,习武才能保家乡。欲知后事如何,请续看下一回。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