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定义
杜云华——南康抗元武装缔造者
杜云华,宋嘉定十三年(1220)庚午科进士,补受会昌丞。绍定六年(1233)因“胡元骚扰”弃官归里,迁居都昌四十一都草垅头。他灾年赈粥,常年施茶,因之“天赐”仙井,德布邑内,乡民以为天人。后来他组建都邑白莲会,则四方响应,万众入会。他所进行的一 系列善举在于取悦民意,凝聚人心,使之万众归心,则其可以领袖一方。而积聚人心的目的却在于宣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培植抗元力量。
杜云华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病故,没能够实际参加四年后祥兴元年(1278)的都昌农民武装抗元,但他把接力棒传给了他的儿子杜万一、杜可用等兄弟。毛泽东主席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 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在宋末元初两年间,无论是杜万一发起的武装抗元,还是杜可用领导的农民起义,就是两场革命,两场没有成功的革命。毫无疑问,没有杜云华在起义前期的革命活动,就没有这两场革命。因此,杜云华定义是南康抗元武装的缔造者。
杜万一——抗元民族英雄
《元史》对于杜万一与杜可用的定性分别给了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为 “杜万一乱都昌”,后者为“南康杜可用叛”。在概念上,“乱” 与 “叛”有着本质的区别。乱是搅扰、捣乱和作梗的意思,叛是叛变、变节与背叛的意思。作者理解《元史》所表达的意思,杜万一并非大元臣民,只是一个阻碍大元统一天下的 “捣乱分子”;而当元朝 统一天下后,宇内百姓皆为臣民,凡是出来闹事的都为背叛。所以,给杜万一与杜可用的定义是不同的。
杜万一是在宋祥兴元年(1278)发起武装抗元,那时候还有个亡命天涯的宋朝小皇帝,杜万一是以保家卫国之名举兵,事实上,杜万一也是接受了父亲杜云华带有 “忠君”意义的爱国主义思想,原本就没有取而代之的欲望。尽管《新元史》说 “都昌杜万一僭号”,但其 僭号 “保康王”的本质还是保宋,而且其“僭号”也是出于无奈, 因为无法得到宋朝皇帝的封赐,为了号令部下和影响民众才僭号的。 因此,对比岳飞、辛弃疾及文天祥等人,杜万一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杜可用——农民起义领袖
由于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对杜可用的定义显然与前者不同。杜可用是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举兵,其时崖山海战结束,南宋已亡,天下就只有一个大元朝,只要与大元作对就是兵变,就是背叛。所以《元史》说 “南康杜可用叛”,《新元史》则说“南康贼杜 可用伪称万乘元年”。杜可用事实上立了“万乘”年号,称了“天 王”,就是想要推翻元朝政权,自己当皇帝。
或许杜可用自立新朝并非本意,而是被逼上梁山,因为他原本就是杜万一武装抗元时的发起和参与者,我们假设两年后南宋还在,杜可用可能就不会自称天王。宋朝没了,但遗留的武装队伍基础还在,反元的指导思想和纲领还在,加上国仇家恨,坚定反元的意志就不会动摇,在天下只有一个元朝的情况下,杜可用不自立新朝怎么办?
什么叫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就是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杜可用建立“万乘”自称“天王”,与秦末陈胜、吴广号 “大楚”、东汉末年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以及唐代黄巢国号“大齐”等性质是一样的。因此,作者给予杜可用的定义是———农民起义军领袖。
宋末元初两场战争史料
《元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六·商挺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子五人:琥、瞞、瑭、骔、琦。琥 字台符。至元十四年,以姚枢、许衡荐,拜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都昌妖贼杜万一,覼号倡乱,行台檄琥按问。械系胁从者盈狱,琥悉 以诖误纵遣之。党与窜伏者犹众,琥揭榜招徕,不三日云集。
《元史》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四十·贾居贞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十五年(1278),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时逮捕民间受宋二王文帖者甚急,坐系巨室三百馀,居贞至,悉出之,投其文帖于水火。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大水坏民庐,居贞发廪赈之。杜万一乱都昌,居贞调兵擒之,有列巨室姓名百数来上,云与贼连,居贞曰:“元恶诛矣,蔓延何为?”命火其牒。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贾居贞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祖守谦,金尚书右丞。父颐,金蔡州观察推官。至元十五年,迁参知政事。未几,改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濒行,老幼号注相送,刻其像祀于州学。江西大水,居贞发粟振之,遣吏具舟载糜粥以食饿者,全活无算。都昌杜万一僭号,拥众数 万,居贞曰:“都昌与吾南康只隔一湖,不速馘此贼,南康将乱。”乃遣部将方招讨伏兵舟中,伪为贾,径造都昌,擒万一磔之。有列通贼 姓名百余人来上者,居贞曰:“元恶已诛,蔓延何为?”取其牒烧之。
《元史》卷十一·本纪第十一·世祖八
十七年夏四月壬申朔,中书省臣言:“唆都军士扰民,故南剑等路民复叛。及忙古带往招徕之,民始获安。”诏以忙古带仍行省福州。癸酉,南康杜可用叛,命史弼讨擒之。定杭州宣慰司官四员,以游显、管如德、忽都虎、刘宣充之。丙子,隆兴路杨门站复为怀安县。 庚辰,四川宣慰使也罕的斤请赐海青符,命以二符给之。壬午,史弼入朝。
《新元史》卷十·本纪第十·世祖四
十七年夏四月癸酉,南康贼杜可用伪称万乘元年,伏诛。
从杜甫—杜云华—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为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字子美)三十六叶孙,江右始祖南康知府杜昌华(讳策)三十三叶孙,都昌始祖杜云华(讳元)二十一叶孙。从唐祖杜甫到本书作者共三十七代人。
唐代
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生于睿宗先天元年(712)。检校工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之孙,兖州司马杜闲长子。
杜宗武:杜甫次子,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
杜嗣业:杜宗武次子。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杜昌华:杜嗣业幼子,讳策。生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唐文宗开成元年(836)举进士,领教江右之南康。江右杜氏始祖。
杜显荣:杜昌华幼子,生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
杜伯璋:杜显荣幼子,生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
杜文达:杜伯璋长子。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
五代
杜正道:杜文达长子,生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
杜启升:杜正道长子,生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
宋代
杜严:杜启升长子,生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宋进士,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县令。
杜达德:杜严长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仁宗庆历四年(1044),大思想家、文学家参知政事范仲淹以达德有孟轲、杨雄之风,举荐给仁宗,授将仕郎(文散官名,从九品)之职。
杜宇清:杜达德之子,生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
杜正心:杜宇清长子,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杜天福:杜正心之子,生于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
杜邦本:杜天福之子,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
杜云华:杜邦本幼子,讳元。生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6),本书主要人物。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进士,随才补授会昌丞,娶会昌傅氏。因胡元骚扰弃官归里,即于宋绍定六年(1233)徙居都昌四十一都(今左里镇)草垅头,为当今都昌杜姓始祖。
杜丙十:杜云华第十子,本书主要人物杜万一、杜可用的胞弟。生于宋淳九年(1249)。原名杜可继,字万祥。经历了宋末元初两次反元战争,是左蠡仙井畈杜氏“十三太保”中唯一的幸存者。生十一子,五子传后,后世子孙遍布四省,为当今都昌四千多杜姓人的嫡祖。
元代
杜恩九:杜丙十第九子,生于元大德四年(1300)
杜升一:杜恩九长子,生于元泰定二年(1325)
杜文远:杜升一长子,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
明代
杜子诚:杜升一长子,生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
杜嵩华:杜子诚幼子,明洪熙乙巳年(1425)
杜汝镇:杜嵩华长子,生于明代宗景泰六年 (1455),字静夫,号西田。明嘉靖年间,携子旋迁二都西田畈(今和合乡杜家村)。
杜元顺:杜汝镇幼子,生于明弘治丁巳年(1497)。
杜涣:杜元顺三子,生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
杜国选:杜涣六子,生于明嘉靖乙丑年(1565)。
杜希参:杜国选长子,生于明万历乙酉年(1585)。
杜朝藩:杜希参长子,生于明万历辛亥年(1611)。
杜化捷:杜朝藩长子,生于明崇祯乙亥年(1635)。
清代
杜沐魁:杜化捷长子,生于清顺治癸巳年(1653)。
杜君伯:杜沐魁三子,生于清康熙丁丑年(1697)。
杜德贞:杜君伯幼子,生于清乾隆壬戌年(1742)。
杜大沔:杜德贞幼子,生于清嘉庆乙丑年(1805)。
杜宗柏:杜大沔长子,生于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
杜联佳:杜宗柏幼子,生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
民国
杜世金:杜联佳之子。
当代
本书作者: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和合乡西田畈杜家村人(出生地为景德镇市珠山区大黄家弄)。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九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都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为《浔阳晚报》特约记者。2009年重修江右《杜氏宗谱》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