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敲响了元朝统治政权的丧钟,历史的车轮进入了大明朝。作者笔下的故事自然就终结了,但在杜氏家谱中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情况需要叙述一下,且揭开其谜底,作为本书的尾声。
杜云华为都昌杜姓始祖,在历朝历届的《杜氏宗谱》中,我们看到了有关杜云华的记载,而他的众多儿子(杜万一、杜可用、杜万祥等人)却名不见家谱,虽然在他的名下,十三个儿子赫然存在,但十三人竟是以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数字而命名,这却为何?
其实,只要脑子转个弯一想,这个问题极好理解,杜万一、杜可用以及所有参与两次反元武装斗争的兄弟,都是元朝政权的叛逆,被元朝统治阶级定性为“贼”,从《元史》记载中便知。自古以来,人们都是用“成者英雄败者贼”来论千秋功罪。因此,杜氏家谱只好对此避而不谈,更别说为其“歌功颂德”了。不仅如此,为了避免统治阶级株连九族,只能隐其名而记之。那么,是谁给杜氏“十三太保”改名字的呢?其实并非若干年后的杜氏子孙,而是南康起义的幸存者杜万祥本人。
上文书说到,杜万祥与白莲花从庐山东林寺回到都昌,居住在万仙英娘家万家畈。从此,杜万祥将满腔悲愤倾注于笔墨,一是写诗作词,抒发情感;二是搜集史料,编写家谱;三是记述自己亲历的反元斗争,撰写一部名曰《万乘记》的书。杜万祥在编写家谱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因父亲杜云华赈粥施茶的善举以及天赐仙井之事已被编入邑志,而兄长杜万一与三哥杜可用包括自己等兄弟都是元朝统治的“叛逆”,不可能正面载入包括家谱在内的史书。他想唯一的办法只有改名,但名字怎么改,杜万祥想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叫赵昺,父亲一生矢志保宋抗元,忠于大宋,不如就以纪念宋朝最后的皇帝而取名,将昺字去日即“丙”字加数字而更名。于是在后来的江右《杜氏家谱》中,十三世杜云华的十三子(十四世)看不到杜万一、杜万方、杜可用及杜万祥等人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杜丙一、杜丙二、杜丙三、杜丙四、杜丙五、杜丙六、杜丙七、杜丙八、杜丙九、杜丙十、杜丙十一、杜丙十二、杜丙十三。
从此,杜万祥即以杜丙十自居,杜可继,字万祥销声匿迹了。
谭润香与白莲花两位妻子共为杜丙十生了十一个儿子,在为儿子取名字时,杜丙十干脆依样画葫芦,父辈名字之“丙”字既然取自南宋最后的皇帝昺帝,下一辈则连以“恩”字,即以“恩”加数字取名。是故后来江右《杜氏宗谱》世系中,江右杜氏十四世杜丙十的十一子(十五世)的名字为:杜恩一、杜恩二、杜恩三、杜恩四、杜恩五、杜恩六、杜恩七、杜恩八、杜恩九、杜恩十、杜恩十一。其中,恩一、恩二、恩三、恩五、恩七、恩九共六人为发妻谭氏所生,恩四、恩六、恩八、恩十、恩十一共五人为次妻白氏所生。《杜氏宗谱》江右世系是这样记载的:
云华:邦本公幼子,母安义简氏。行庚二,讳元。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岁,嘉定十三年庚辰科进士,补授会昌丞。娶会昌傅氏,生子十三人:丙一、丙二、丙三、丙四、丙五、丙六、丙七、丙八、丙九、丙十、丙十一、丙十二、丙十三。邑人皆称十三太保。
理宗绍定时,因胡元骚扰,公弃官徙居都昌四十一都草垅头,构室而居。时荒旱连年,公尝以粥拯道之饥者,又经十数年以施茶为事,有黄冠道人亦经十数年啜之,一日,道人拔随身所佩之剑谓公曰:公多行善事,贫道察之久矣,今当以报。言讫,忽不知所去,惟见甘泉上溢。公曰:此乃天赐神惠也。由是,得水活者不可胜数,疾祷求而病愈者亦不可胜数。故名曰:仙井畈。事详邑志。云华公之十三子如下:
丙一:云华公长子。丙二:云华公次子。丙三:云华公三子。
丙四:云华公四子。丙五:云华公五子。丙六:云华公六子。
丙七:云华公七子。丙八:云华公八子。丙九:云华公九子。
丙十:云华公第十子,共生十一子:恩一、恩二、恩三、恩四、恩五、恩六、恩七、恩八、恩九、恩十、恩十一。
丙十一:云华公十一子。丙十二:云华公十二子。丙十三:云华公十三子。(注:宗谱对十三人记述非常简单,不做任何交待)
杜丙十将自己所写诗稿及文字记述交给了子孙,是以后来的历代家谱的记载便是如此了。杜丙十过世后,其子孙恐元朝统治者及地方官府什么时候突然“想起”左蠡仙井畈这个曾经作乱的地方,为了避祸选择离开这是非之地,则鸟散各择所居。由于各种原因,其子孙搬迁非一地而止,选择较为频繁,以至杜丙十所写文字遗失殆尽。
杜丙十的十一个儿子有五人传后,这五人是:杜恩三、杜恩四、杜恩七、杜恩九、杜恩十。余者在家谱中皆未作详细交代。由是,江右杜氏十三世杜云华及其子十四世杜丙十世系,析分杜恩三、杜恩四、杜恩七、杜恩九、杜恩十五个支系繁衍发展。迄今七百余年过去,杜云华(杜丙十)的子孙分布于安徽、湖北黄梅、江苏扬州、江西南昌市(含南昌与新建两县)、进贤县、永修县、星子县、都昌县等地。
据粗略统计,当今杜云华或杜丙十的后代总人口应有数万人。单就都昌县而言,除蔡岭镇排垅杜村属于杜云华二兄杜安华的后代外,杜云华及其子杜丙十的后代分布于:西源乡茅垅村、汪墩乡三江口(杜家垅、杜家咀)、左里镇白尾港(杜家山)、和合乡西田畈共五处。据2009年重修杜氏宗谱统计,都昌杜姓人口约4500余人。
为纪念南宋昺帝祥兴元年(1278年)杜万一发起的武装抗元战争;为纪念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由万乘天王杜可用领导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为纪念在这两次战争中英勇牺牲和慷慨就义的英雄志士;为纪念七百多年前江西省南康军都昌县左蠡草垅头(即仙井畈)那口“天赐神惠”的仙井,作古风一篇,以叙其事云:
南宋孱弱如羔羊,惹馋胡元北方狼。
胡马铁蹄度阴山,大江南北变战场。
君王奸佞无脊梁,忠臣良将枉断肠。
尸积如山皆冤魂,饿殍遍地哀歌殇。
临安沦陷恭帝降,端宗亡命漂海洋。
山河破碎不忍看,抗元志士起四方。
县丞杜元诗圣后,忧国忧民心忧伤。
胸怀保家救国志,辞官归里居都昌。
赈粥施茶人心悦,天赐仙井玄机藏。
始创都邑白莲会,光明社会人向往。
四方民众奔左蠡,尚文尚武保家乡。
饶州问计拜贤相,意欲东征振朝纲。
不期失水染风寒,临终寄托众儿郎。
白莲旗下聚民众,同仇敌忾灭虎狼。
万一继志求贤良,厉兵秣马搞武装。
登高一呼万众应,愤然誓师起都昌。
龙颜震怒速下旨,江西行省出兵忙。
元将使诈泊商船,赚开城门难提防。
困兽犹斗神鬼泣,兄弟死战刀下亡。
可文被擒送隆兴,宁受磔刑不肯降。
戊寅抗元长兄死,己卯崖山昺帝亡。
可用忍悲不流泪,国仇家恨记心房。
东山再起称天王,前赴后继兴刀枪。
替天行道救黎民,万乘大旗迎风扬。
文有天奇曹丞相,武有谭氏副天王。
更有国师智明僧,神机不输太公姜。
攻城占地闹鄡阳,风声鹤唳惊元邦。
史弼奉旨讨叛逆,五万大军过长江。
三路进兵势头猛,四面围困孤南康。
血战十日力耗尽,途穷被俘恨上苍。
江州引颈亦从容,城门头颅笑夕阳。
自古成败论功罪,却留贼名载史章。
老天见怜剩一人,云华十子杜万祥。
隐居乡村忆旧事,长叹生死两茫茫。
一夫二妻十一子,五传其后世代昌。
时光流逝七百年,子孙万人遍四方。
欣逢当今太平世,和谐发展民安康。
都昌左里一口井,见证历史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