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畈人的头像

田畈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31
分享
《仙井传》连载

第八章 赴饶州云华问计 会芝山万里谈兵

咸淳十年(1274年)深秋一日,在多宝老爷庙水域,一只木船离岸后扬起风帆向东驶去。船头上站立着一位白发长髯的老人,他就是都邑白莲会的会首杜云华,跟随他一起乘船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杜万一、杜万方和杜可用。他们这是要去哪里,干什么去?原来杜云华此行要去饶州拜会一个重要人物——托病隐退的南宋老丞相江万里。

说到这里,还需把江万里的相关情况简要叙述一下。

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原籍南康军都昌县,为今都昌阳峰乡府前江村人。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出生,嘉定十五年(1222年)贡入大学,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以舍选登进士第,绍定三年(1230年)以舍选出身任池州(今安徽池州市)教授。后召馆试,历任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嘉熙四年(1240年)出知吉州军,淳祐二年(1242年)迁直秘阁兼知隆兴(今南昌市)府。未几,改任绍兴府千秋鸣禧观,又以驾部郎官召迁尚右兼侍讲。淳祐六年(1246年)升迁监察御史兼侍讲,不久又升殿中侍御史。宝祐三年(1255年)任福建转运使。开庆元年(1259年),江万里投入京湖(今湖北省与湖南省北部地区)宣抚大使贾似道幕下任参谋官。十月,贾似道入相,江万里同时入朝兼国子监祭酒,侍读。景定元年(1260年)入对,迁刑部侍郎,接着升吏部尚书。次年进迁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院事兼太子宾客。

江万里秉性耿直,临事不能无言,贾似道恶其轻发而被解职,只以端明殿学士提临安府洞霄宫。景定四年(1263年),江万里以原职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是年十一月度宗即位,诏求直言善谏之士,召江万里回行都临安,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贾似道同朝。贾似道擅政后,极力推行卖国主张,使宋朝疆土日削,国势日危,江万里不能耐何,于同年七月奏请归田,未允。

江万里每与贾似道相忤,不得已四次上书求退,均未能。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江万里出知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兼江东(今皖南与赣东等地区)特运使,后又转湖南任安抚使。咸淳五年(1269年)自湖南召拜参知政事,封南康郡公,又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咸淳六年(1270年)元军围攻襄阳,江万里屡请派援军救护,贾似道不许,被委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江万里不肯就职,依旧职提举洞霄宫。咸淳九年(1273年),江万里奉旨再度出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

咸淳十年(1274年)正月,江万里以年老多病辞去湖南职,依旧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六月,元世祖忽必烈颁伐宋问罪之诏,遍谕各行中书省及蒙古、汉军万户、千户军士。七月,宋度宗驾崩,其4岁的儿子赵显(恭帝)即位,后元军大举侵宋,而贾似道辈不理朝政,不思抵抗侵略,江万里见大势巳去,无力回天,以疾退居饶州芝山。面对南宋腐朽没落和蒙元的兴起,他心如止水,悲叹不已,由是凿池于芝山后圃,名曰止水,即止水池也,又在水池旁建一亭,名曰“止水亭”。

对于上述江万里的出身、仕途及处境,杜云华几乎了如指掌。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江万里官居丞相,尽人皆知;其次,江万里品行高尚,人皆敬仰;其三,江万里为都昌籍人,邑人尤为关注。当杜云华得知江丞相退居饶州后,就有前去拜访的念头,以便深层了解天下大局,想听听老丞相对农民武装抗元的意见。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饶州,看看江万里是否愿意召见。江万里看过书信,很是高兴,立即回书表示,都邑同乡来访,倍感亲切,随时恭候光临。

于是,杜云华这才携三子驾舟前往饶州。当日下午,杜云华船至饶州码头,刚下船,便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岸边拱手道:“来者是都邑义士杜老先生么,晚辈江镐奉家父之命,特在此恭候尊驾。”

杜云华立即作揖还礼:“有劳江公子亲迎,老朽不胜惶恐!”

江镐径直将杜氏父子带到芝山止水亭,江万里已在亭中设座备茶等候客人。江万里请杜云华入座,江镐与杜氏三子侍立。

杜云华开言道:“草民仰慕老丞相久矣,家乡三岁孩童皆知老丞相之英名,今日得见尊颜,实乃杜元三生之幸也!”

江万里摆摆手:“休要如此说,在这里没有什么丞相或草民,你我不过两个老人而已,未知杜义士高龄几何?”

杜云华答:“我庆元二年丙辰岁生,属龙,今七十有八矣。”

江万里道:“我庆元四年戊午岁生,属马,你长两岁,当为兄长。”

杜云华道:“岂敢,岂敢,老丞相将天比地。”

江万里说:“莫要客气,其实我对杜义士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你本是唐杜工部之后,曾为会昌县丞,也是朝廷命官,只因胡元扰宋,难于为官守职,才急流勇退,弃官归里,比我更高一筹。你徙居都邑,扶贫济困,赈粥施茶,多有善举,深得邑人敬仰,尤其是天赐仙井的神奇故事,传遍鄱阳湖地区,妇孺皆知,我未到饶州之前便有所耳闻,看了你求见的书信之后,便知你必有大志,万里心中十分欣然。”

杜云华道:“老丞相过奖,云华不忍饿殍遍野,故尽绵薄之力。天灾易抗,人祸难避,民不聊生,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啊!”

江万里道:“杜义士忧国忧民之心,确有乃祖诗圣之性情,此番甘冒风寒颠簸之苦,乘舟来到饶州,定有心腹之事言讲。”

杜云华道:“老丞相,目下胡元大举侵宋,元将伯颜出兵襄阳,势如破竹,沙洋(今湖北钟祥以南)、新城已经沦陷,我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未知朝廷尚有御敌良策,或有良将、劲旅挽救残局?”

江万里长叹一声:“度宗驾崩,四岁恭帝即位,谢太后听政,贾似道专权,如今之局面,纵有武侯再世,亦无回天之力啊!”

杜云华大恸:“社稷将倾,生灵涂炭,如之奈何?”

江万里老泪纵横:“大宋三百年河山,不日将尽归他人,万里已是枯木朽株,退居饶州,坐以待毙,唯以死以报国。”

杜云华止住悲声:“云华有一事相告,想请老丞相钧旨。”

江万里道:“云华公不要客气,有事但讲,万里洗耳恭听。”

杜云华道:“实不相瞒,云华弃官归里后,即有意组织抗元队伍以保家卫国。我之所以迁居左蠡,因其三面环水,背靠连绵苏山,乃为用兵作战之地。后我又假白莲教之名,发展教徒数万之众,可召之即来,敢问老丞相对民众武装抗元如何看待?”

江万里连声叫好:“历史以来,每当国家蒙难,社稷危机之时,总会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朝廷不济事,百姓自奋起,若天下多有老英雄之壮志凌云者,足可与蒙元虎狼之师抗衡。”

杜云华道:“都昌弹丸之地,恐孤军难持久。”

江万里道:“如果简单保家自卫,固守都昌,无疑是守株待兔,被动等蒙元大军上门。万里以为,以云华公在民众中的声誉,竖起反元大旗,联合都昌、饶州、湖口、彭泽四地民众,统一指挥。以湖口、彭泽之众守长江,抵御江州方向的元军;将都昌武装分为两支,一支坚守都昌老爷庙水域,阻止来自南康的元兵登陆;另一支过漳田渡,与饶州的抗元力量合兵一处,向浮梁进军。在浮梁整顿军队,扩充兵力,然后兵出婺源,东进皖浙,向临安(今杭州市,南宋都城)靠拢,则救大宋有望。但是,仅一支孤旅,各地没有响应,实难坚持啊!”

杜云华闻言,起身施礼:“老丞相之言,让云华茅塞顿开,待我回去之后再作安排,与众人谋之,一旦举旗发兵,云华及诸子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成则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败则举家共赴国难。”

江万里道:“壮哉!值此国家危难之秋,大厦将倾之际,云华公不畏强敌,一身是胆,抛却一家之安危,果敢举义抗元,实乃大宋社稷之幸、天下百姓之福也,当名垂千秋,功载史册。”

当日,杜氏父子在饶州留宿。次日,江万里吩咐江镐到码头为杜氏父子送行。登船后,杜云华伫立船头,他仰望灰蒙蒙的天空,又俯视脚下碧蓝蓝的湖水,想到自己年轻入仕,胸怀大志,不想至今年近耄耋,却一事无成,不由得一声长叹。杜万一三人紧挨着父亲左右。这时天上悄然下起了绵绵细雨,湖面上一阵寒风袭来,杜云华不由得激灵打了个战栗,心中一阵凄楚,不由得长叹一声:“我老矣!”随即吟诗道:

告别贤相离饶州,风雨湖中行孤舟。

年近耄耋人将去,白莲保家志难酬。

杜可用道:“父亲保重身体,自当是龙马精神,老当益壮。”

杜云华道:“人过七十古来稀,我年近八旬,已是风烛残年,到了禾老自勾头(都昌方言)的时候,身体不济岂是可以保重得了的。”

船至多宝老爷庙拢岸,舟人将下船的跳板搭好,由于细雨不断,跳板湿滑,杜云华在过跳板下船时脚下一滑,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跌入水中。三个儿子大吃一惊,几乎同时跳入水中,急速将老父亲救上岸来,杜万一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老人换上,杜可用飞快到附近村子叫了一顶轿子,兄弟三人急匆匆把父亲抬回家中。这正是,处心积虑图抗元,不期英雄已暮年。欲知杜云华性命如何,续看下回。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