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紫苏的头像

鲁紫苏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12/15
分享

漫读红楼连载

漫读红楼,通过自己重读经典作品《红楼梦》,融本书与个人体会相结合,以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引发对人物,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第一章 天生我才不补天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以上是原著中的文字。

历过一番的梦幻,是什么呢?纵观写作背景,应该就是家世的起落,从巅峰状态,加速下降,直至社会最底层的“绳床瓦灶,茅椽篷牖”的落魄,心理落差之大,作者怀疑不是真的,如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只可惜,这种贫穷的梦延续到他的后半生直至离世。家道的沦陷,自尊的作者,不太好意思直白地讲,但又是切肤之痛的感受,无他,只好以书记之,纪念这段无常的岁月。

毕竟相隔了这几百年,即便是在曹公眼里如此不堪地日子,对我来讲,也是如此地美好,令我等没大见过世面的庸妇依然向往。绳床,谓之用绳编织成的坐具,类似马扎子吊床类的。马扎子呢,老头儿老太太提溜的遛弯歇脚的工具;而吊床,则充满了浪漫的色彩,类似秋千荡荡乎高飞,悠悠乎流水似的户外布置,而且也有诗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很美丽的景色,很唯美的情怀;而“瓦灶”呢,就是用泥土炼制成的煮饭的器皿,也很好啊,那时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化工料等添加剂羼进去。纯天然,煮饭自有一种天然的味道,这本是普通百姓的日子啊。

家道中落,少年不发愤读书,或虽发愤读书,但因政治原因,没有参加考试公平竞争的机会。虽学富五车,终难施展自己强大抱负,也是憾事。

故,作者又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作者又自谦道“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这样呢,就在开篇第一自然段,把两个贯穿全文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引出。曹公给人起名非常有意思,常以谐音暗示。这两人物也不例外。

似乎,“梦”和“幻”一开始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接着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一个宏大而又辽远的时代去戏说。

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也被拿来当石头入世的缘起,这位传说中著名的娘娘本炼制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来填补那广袤破裂的天空。不巧的是,同时炼制的兄弟石头都被先后用之,惟留了一颗弃之不用,丢在青埂山下。按说背地里咱不能腹诽女娲娘娘对工程预算的精确度,这三万六千五百一分之一的误差,在俗世已是弥足可贵,但是,只剩下一块石头,这石头也太尴尬了。只是不幸的是,石头经女娲法力之手抚摸打造,已有灵性,见众石皆得补天,惟独它无用,深感惭愧,日夜悲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感动了神仙了,感动了菩萨了!一日,这块石头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走来,二人俱“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笑着来到峰下,坐在石边聊天畅谈。“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独自久处无人寂莫的大荒山的青埂峰上,自然对没经历过的红尘诱惑是向往的。

那石头此时无牵无挂,心想何不来一个说走就走潇洒的旅行?如果石头听说过汪国真的诗,他也会吟诵出,用以说服这一僧一道,“凡是遥远的地方/对于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人意/我们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那石头见这僧道二人仙形道体,自惭形秽,肯请二位相助携它去人间逛一遭,僧道大笑。实言相告,人间呢,虽有乐趣,但也不能长久依恃,又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人道铁石心肠,无能感化,但那石头听了这两位高人讲述人间的繁华景象,思凡的心如火山炽热燃烧,哪里听得进去?无奈,二位僧道就成全了它。静极生动,无是生非,说白了,这个石头下凡的动机无非是体验生活,满足下好奇心而已。这体验在它多年无心无思的坐禅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僧道吟咒作法,把巨石变成了一个易携带的晶莹美玉,放入人间。此处省略字无数。

又经几世几劫,漫长的好多年以后,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路经青埂峰下,忽见一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有诗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原来啊,这块没被补天的石头投胎到人间历尽悲欢离合后回来了。而且他还把自己的人间经历,写成了文章,空空道人止步,细读石头上的字,知道了石头以上发生的故事。

大荒山太荒凉了,这只多愁善感的石头,经过多少漫长的日日夜夜守候,冥冥中遇到一个道人,有慧眼,驻足凝神观望石头,这个道人,是石头的贵人啊。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压在巨石下五百年的石猴,即后来的孙悟空,日夜盼望东土的高僧唐玄奘救他出去呢。这个道人,也是我们人类的贵人哪,若无他穿针引线,使这部书在世上流传,我们人类怎么那么幸运地读到这部巨著呢?

于是,那石头说话了,开始讲述它的人间经历,空空道人倾听,且大致浏览了下石头上的字,内容为大多家庭闺阁琐事、闲情诗词之类,“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道人恐世人不喜欢读,但石头却非常谦虚委婉地说“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这让本不爱管闲事的空空道人不好意思拒绝了。

那石头又说道,“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如此谨慎小心,如此诚恳请求,空空道人最后答应了石头,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空空道人通过此书,悟到人间感情为何物,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寓指狭义的男女情感,鉴,为镜之意,引以为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样,就由两个僧道、一个空空道人,把这块石头入世后几世几劫的故事连接起来,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暗示石头入世投胎变为人最后出家,空见色,再由色悟空,人间走一遭,以此肉身修行大彻大悟方成佛道。

故事开始了,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可别小瞧了这四句诗,有提纲挈领之效能。试着小解下:满纸都是荒唐可笑的文字,在大荒山无稽崖呆着的石头,讲过的故事自然是虚构无据可考,可谓无稽之谈,不符合才子佳人,歌功颂德之类,但是,作者态度是认真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辛酸的泪水!读过看过该书的人们也许会不解地认为作者痴迷蠢呆,但没有引起心灵深处的激荡,读者又怎么会真正地理解体谅其中蕴含的无上密意呢?

四句诗,把我们读者从茫茫的宇宙太空,寂静的山峰之上,拉回了这个人间烟火的俗世凡间。

于是就在一个名为渺渺、名为茫茫的大士、真人作法后,携美玉来到人间,石头摇身一变投胎人间变成了什么人呢,投身到什么富贵人家中呢?这几世几劫的漫长时间发生的故事,浓缩在第一回的上半部分,神秘莫测,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