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6/09
分享
《信念》连载

第一章 山村一对大部长

信念——谨以此书献给梁柏台周月林夫妇和他的战友们

你的目光如此坚定

闪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

你的眼神如此深沉

蕴含着对人民的一往情深

你斟酌着宪法上的每处标点

你审阅着内务部的每页文件

你记挂着红军家属的柴米油盐

你检查着“六大工程”一瓦一砖

你的脸色为什么这样沉郁

为事业未竟而遗憾终生

你的嘴唇为什么始终紧闭

是严刑拷打时蔑视着敌人

刑场没让你低下高昂的头颅

烽火没有吹乱你整齐的发鬓

巍峨群山是你不朽的风景

璀璨鲜花是你血染的生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第一位司法部长——梁柏台,已经化身家乡——浙江省新昌县查林村的一座花岗岩雕像。与他朝夕相伴的,还有自己的爱妻和战友——中共中央妇女部长周月林。

来龙山麓,巨枫撑绿,松柏耸翠;纪念碑前,桃花灼灼,李花正开。花岗岩的斑纹,增添了烈士雕像的沧桑;查溪水的波浪,日夜将英雄的故事吟唱。

——题记

      山村一对大部长

历史不会忘记,在一片杨柳轻拂的七月,在一片碧波荡漾的南湖,中国共产党在一艘小船中传来第一声婴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漫漫长夜显露出熹微的晨光,古老中华出现了光明与希望。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激昂的旋律,把我们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熟悉的歌声,激活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

百万雄师的长江之歌已经久远,但声威犹存;风吼马嘶的黄河之颂已经过去,但言犹在耳。

我们驱车来到浙江新昌,寻找中华苏维埃时期的一对夫妻部长,寻找一段催人泪下的红色记忆,寻找一种弥足珍贵的神圣信念。

梁柏台大桥早已彩虹飞架,梁柏台小学传出朗朗书声。烈士的纪念碑就在村头的来龙山上。骀荡的春风吹动着他的秀发,岩石的斑纹增添了脸上的风霜,西装领带的他双唇紧闭,神情肃穆地注视着远方。一座灰白色花岗岩的雕像,已把梁柏台永远定格在青春飞扬的时光;一座黑色的烈士纪念亭,正把梁柏台的事迹昭告天地让后人瞻仰。

六角飞檐的纪念亭,黑瓦黑柱,黑色的花岗岩石碑上镌刻着萧劲光大将题写的“梁柏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两旁的柱子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金龙玉玺拱鼻祖”,下联为“智山仁水育先驱”。

纪念碑的背面是“梁柏台烈士纪念碑志”,那红色的记忆在我们前面徐徐展开:

梁柏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法制的开拓者。一八九九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新昌县查林村。一九一九年在杭州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九二年秋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我国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一九二一年春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中国班的第一批学员。一九二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二四年后,长期负责远东的华工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创立了党在远东的工作基础。一九三一年回国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一直担任司法部副部长和部长,兼任最高法院委员、临时检察长、内务部副部长和代部长、中央审计委员等重要职务,起草我国第一部红色宪法,为创制人民法制和人民司法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分局成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五年三月牺牲于江西省大余县,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整个生命。

烈士事迹凝结成了黑色的文字,烈士精神矗立起了高大的丰碑。

离亭不远,就是梁柏台夫人周月林的坟墓。淡绿色的西坑石墓碑上方雕刻着一颗红五星,仿佛一顶红军帽,下方竖刻着“周月林之墓”五个黑色大字,碑后有周月林生平:

周月林同志原籍宁波,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一九二五年参加五卅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去苏联学习和梁柏台结为革命伴侣,一九三一年回国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首任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长,国家医院院长等职。一九八三年定居新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病逝,终年九十二岁。

小小的来龙山麓栖息着两位苏维埃部长的英魂,短短的生平介绍浓缩着两位红军战士的一生。

我们缓步走下来龙山,来到查林村一个叫大道地的地方。

石墙屋堆砌着时光的密码,碇石路泛着历史的幽光!

大道地天井中央有口水井,东西两厢是两排二层楼的旧房。房屋抵不住岁月的风刀霜剑,显得有些破旧和凄凉,梁柏台故居朝西三间,梁柏台发妻陈莲珠的继子梁志洪夫妻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故居第一间是厨房兼厅堂,一个两眼灶前面是一只菜橱,菜橱旁靠壁放着一张陈旧的八仙桌子,三条长凳用来围坐吃饭。随着梁志洪“吱呀”一声推开北边的一扇房门,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房间里面有些阴暗,打开的木窗让光线照了进来。这房其实只有半间,一进门就看见朝南靠壁安置着一张大约一米多宽、两米来长的老式眠床,八根床柱与床体已呈红褐色,床上铺着一领草席,席子上摆放着一条青色的粗布印花棉被。梁志洪说,房间里的陈设一如梁柏台与陈莲珠当年完婚时的模样。

床前板壁上挂着梁柏台的照片和陈莲珠的画像。由于年代不同,西装领带的梁柏台,后梳的浓发下是明净的前额,弯弯的蚕眉下配上一双细长的眼睛,挺秀的鼻梁下是紧闭的双唇,然后配上棱角分明的双颌和微微凸起的下巴,一张长方脸给人沉稳而又刚毅,温良而又坚强的感觉。画像上的陈莲珠,盘头、襟衣,已是位地道的农村老妪,但其蛋形的脸颊,宽阔的额头,淡淡柳眉下那双明亮的眼睛,还有那挺括的鼻梁,略宽的嘴巴,从各个部位都说明着这位女人曾有的美丽,花样的年华。只是现在她的双眼满含着期待和忧伤,但微凹的嘴角却透露出刚毅和坚强,眼角的一丝笑意如波纹般的轻漾,与嘴角的笑纹相连,显得那样和蔼慈祥。画像旁是一把老旧的二胡,不知是谁有意布置,还是随意轻挂?根根丝线是否寄托过这位女人无限的相思?幽幽琴声是否泣诉过她太多的哀怨?

靠窗的一张暗红千桌上有一座台式自鸣钟,短针指向6,长针指向12,是梁柏台与陈莲珠新婚燕尔的春宵苦短?还是梁柏台抛妻别母的离家时光?钟旁还有一个铜制的煤油灯盏,曾经烛照过燕尔新婚的幸福身影?也掩映过女主人多少如铅的眼泪?靠近床边也摆放着一张千桌,桌上摆放着一只竹制的书箱,据说是梁柏台大姐梁小芬用它来珍藏梁柏台读书用过的课本、作文和学习用品。

最后间已辟为“梁柏台生平事迹陈列室”,室内分梁柏台少年时代、一师学习、远东工作、瑞金岁月、留守赣南等各个不同时期的珍贵历史资料。这里有梁柏台结婚时穿过的紫红暗花礼服;有梁柏台《丈夫誓许国说》的作文,“……以身付诸国,竭力以担国事,以保国家,不以私而忘公……”有周月林与孩子在莫斯科的合影留念;也有周月林与五位女红军展示的英姿风采;更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的合影,仔细端详,前排右四为毛泽东,左三为朱德,左六为周月林,中排左二为梁柏台,后排左四为刘少奇。

故居寂寂,道地少人,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我们的脚步迈得轻轻。我们在寻觅,我们在聆听,我们寻觅着英雄的足迹,我们聆听着历史的回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