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3/05
分享
《信念》连载

第三十四章 竭力以担分局事

送走红军和战友,梁柏台又赶回梅坑。马道口村的梁氏宗祠,此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驻地,现在变成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办公的地方。项英忙于军事部署,陈毅腿伤正在治疗,梁柏台一个人承担起政府工作。如坚壁清野、粮食贮藏、伤员安置、部队给养,以及组织破路断桥、设置障碍等等。1934年11月开始,梁柏台组织将中央苏区兵工厂、制币厂、印刷厂的多余机械设备埋藏于瑞金县宽田上堡一带。后来又指定专人在会昌白鹅掩蔽了一批机器设备。他清理了大批文件资料,挑选最有价值的分装数箱,派人秘密送往深山埋藏,其余的全部焚毁,不使落入敌手。

中央机关人员撤离后,中央政府的全套机构都被保留下来。为了迷惑敌人,对外没有公布成立了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各部门、各机关仍然保持原来的名称;留下来的各部门负责人,继续照常领导执行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和任务。《红色中华》报仍然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名义正常出版,宣传内容仍然是扩大红军、征收公粮、优待红军家属等。红军主力部队从中央苏区各防线撤离时,红二十四师、十多个独立团及其他地方部队已经接过了防务任务。在北、东、西三路,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顽强的阻击战。几十万“围剿”苏区的敌军,就这样被只有一万六千多人的苏区留守部队紧紧拖住,为中央红军集结、休整、补充赢得了时间,为红军主力转移突围起到了重要的掩护作用。正是苏区党政军活动的正常开展,成功地迷惑了敌人。在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后的十多天,国民党军一直以为中央党政军机关和红军主力还在苏区,不敢贸然进犯,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直到10月下旬,北路敌人占领宁都县城后,才确知红军主力已突围西进;11月中旬,蒋介石才彻底弄清红一方面军主力西移的战略意图。此时,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已整整一个月。

1934年10月下旬,国民党军队约20个师的兵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向苏区腹地紧缩,中央苏区的各个县城和交通据点纷纷沦陷。10月14日,北路敌军占领兴国县城;10月26日,进占宁都县城。11月1日,东路敌军进占长汀县城;11月10日,东路敌军第十师抢先占领瑞金县城。11月17日,北路敌军占领于都县城;11月23日,东路军占领会昌县城。

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中央苏区的主要县城和重要圩镇后,加紧构筑堡垒封锁钱,将中央苏区截成几块。然后又在每块内构筑纵横的封锁钱,企图把留下的苏区红军围困在狭小的地区,进行“瓮中捉鳖”,分区清剿后最终彻底消灭。

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由瑞金梅坑,迁到于都县宽田的石含村和龙泉迳村,悄悄搬迁的队伍中抬着陈毅的担架,梁柏台跑前跑后地处理着各种事情,还时时叮嘱抬陈毅担架的两位老乡,上山落水时不要有太大的振动,以免给陈毅增加更多的痛苦。中央分局驻在龙泉迳,中央办事处驻在石含村的一个祠堂里。梁柏台让陈毅住在里厢房,并把陈毅的脚高高的吊了起来,以利于消肿。自己则住在外厢房,随时可以照料,也便于汇报沟通。

黑云压城城欲摧。国民党“清乡委员会”、“没收委员会”、“铲共义勇团”、“挨户团”等反动组织卷土重来,“便衣队”、“别动队”等特务组织更是多如牛毛。“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遍布苏区各个角落。在“清剿区,无不烧之屋,无不伐之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阖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活埋、挖心、肢解、碎割!到处是“国破家亡”的惨痛景象!据后来粗略统计,在白军侵占中央苏区的最初几个月内,瑞金被杀18万多人,于都被杀3600多人,宁都被杀4700多人,兴国被杀2100多人,会昌被杀972人,长汀被杀3237人。被完全毁坏的村庄145个,房屋近35万间。在近3年的时间里,整个中央苏区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达70多万人,占人口的五分之一!

为了揭露敌人暴行,唤起人民斗志,根据项英的部署,梁柏台和陈毅,草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第一号布告。先由梁柏台起草,再由陈毅在病床前改定。布告以六言韵文的传统形式,生动晓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专反共,欺压士兵、残杀人民的罪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布告

第一号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七日)白军士兵兄弟多是工农出身

受了军阀压迫才来进攻红军

三年离乡背井永别儿女双亲

残杀自己兄弟究竟为谁牺牲

修筑马路堡垒天天辛苦不停

干饭两顿不饱军饷克扣干净

于今天寒地冻棉衣还没上身

受尽官长打骂当做牛马畜牲

可恨国民狗党代表资本豪绅

出卖满洲华北半个中国送尽

高叫无力抗日屠杀革命人民

不管中国灭亡围攻苏区红军

我苏维埃政府工农自己政权

工人增加工资八时工作一天

打倒豪绅地主农民分地分田

实行反帝抗日大队已经先遣

野战红军出动快要对日作战

白军士兵弟兄莫听军阀欺骗

切勿烧杀抢掠你我本无仇怨

协同群众游击大家打成一片

快把枪头掉转实行暴动兵变

杀死反动官长加入红军作战

实现自由解放革命反日分田

工农兵大团结胜利就在眼前

主任陈毅

副主任梁柏台

号召白军士兵“莫听军阀欺骗”,“快把枪头掉转,实行暴动兵变,杀死反动官长,加入红军作战”。布告由《红色中华》报社印刷厂铅印,日期是“十月革命”的纪念日,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纪念日的十一月七日。陈毅和梁柏台布置办事处人员,尽力争取到敌占区和国民党军驻地广为张贴散发。当时中央苏区和闽西、闽北、赣南、闽浙赣等根据地的联系还没有完全中断,布告随《红色中华》报一起送到了这些地方。一时国民党军官视布告为“最危险的宣传品”,在驻地和军中大肆搜抄和焚毁。(《陈毅传》第74页)

12月,陈毅和梁柏台作为苏区的政府首脑,承受着种种“亡国之痛”。奸商地主富农,哄抬物价,拒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钞票。投机革命的人,投降国民党军,为其带路指认,惨杀干部群众,或者替国民党作欺骗宣传,诱胁群众入民团、办守望队,更严酷地压迫群众。陈毅、梁柏台于1日联名签发了中央政府办事处第三号布告。布告指出:“近查有些地方的奸商富农,趁国民党匪军侵入中心苏区城市的时候故意拒用国家银行纸票,或抬高物价,抑低国票价格,很明显,这是扰乱市场,危害群众,响应白匪进攻的反革命行为。”布告规定:“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票、银角、钢元等国币在苏区内应一律照常通用。在苏维埃所管辖的地方及红色武装队伍所达到的地方,如有奸商富农反革命分子拒用国币,或鼓[蛊]惑群众拒用国币者,各级政府应具体捉拿严办。如系个别工农分子被人蒙蔽,拒用国票者,各级政府应一面向其解释,一面追求原因,严办造谣鼓动破坏国币信用的反革命分子。”第三号布告对安定人心、稳定市场起了较好的作用。

12月20日,梁柏台和陈毅又联名发布《动员工农群众 积极击杀革命叛徒》的紧急命令:“当革命战争最紧急的时候,有少数无气节的、不坚决的或假冒革命的坏分子趁国民党深入苏区的时候,执行背叛革命投降白军,有的替白军带路来惨杀群众,有的替白军作欺骗宣传,强迫群众上敌人圈套,办起民团,办守望队、义务队等,企图更残酷的屠宰工农群众,血洗苏区。这些革命叛徒是万恶的帝国主义、国民党最忠实的走狗,是我工农阶级的死敌,应以坚决的手段来击杀这些叛徒。这是目前战胜敌人,保卫苏区最主要的条件。中央为扑灭叛徒保卫苏区,特颁布紧急命令。”命令规定:对革命叛徒、反动分子“概处死刑”,“本人及家中的财产全部没收”。对受敌人欺骗的工农群众,“只要不积极帮助白军团匪等进攻苏区,不参加反革命的工作,一概不加追究”,“均仍然得为自由的苏维埃公民”。

这两个告示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安定人心、稳定市场,巩固内部、促进储粮筹款和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宽田周围的瑞西县在发布第三号布告后的半个月中,不仅使苏维埃国币在全县通用,群众还主动捐献3000多块银元支援红军反“清剿”。胜利县也在12月份没收奸商、地主、富家6800多元。紧急命令动员群众扑杀叛徒和镇压反革命成绩也颇大,于都县梓山、漂头和会昌县白鹅一带,10来天内就扑杀了反动地主和铲共团分子140多人,使敌人在占领这些地方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建立不起反共民团组织。(《陈毅传》第75页)

宽田会议上,陈毅再次提出化整为零、开展游击的战略转变,项英在主力回师无望的情况下接受了陈毅的意见。会后,中央分局立即开展主力红军突围意义的宣传,分析中央苏区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12月25日和28日,中央军区政治局编发了《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训令的讨论提纲》、《巩固我们的部队》。12月底,中央分局派出张鼎丞、钟循仁、阮啸仙、赖昌祚、胡海等干部到闽西、闽赣、赣南、瑞西、东固等地区,加强对游击战争的领导。

12月29日,项英向瑞西、瑞金两县党的活动分子作了题为《目前“清剿”形势与党的紧急任务》的报告,提出粉碎敌人“清剿”的八条措施:“开展群众游击战争”;“领导游击战争是党当前的唯一中心任务”;“彻底的正确的进行坚壁清野工作,准备持久战斗”等等。

留在苏区的7000多名伤病员,除一部分痊愈归队外,还剩下3000多名伤病员。这么多重伤病员既不可能随部队突围转移,也不可能集中休养,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群众,分散隐蔽。

然而以部队为家的红军伤病员,一旦离开红军这个大家庭,在心理上一时难以承受。因此,分局决定由陈毅梁柏台负责动员疏散工作,陈毅也是因重伤而留下来的,他与其他伤员的心情是相通的,由他做动员说服工作,易为伤病员接受。

陈毅拄着拐棍,亲自向伤员讲明严重的敌情和险恶的处境,亲切耐心地动员他们立即疏散:第五次反“围剿”虽然失败了,但革命的火种不会灭,革命的高潮还会出现的;现在形势险恶,同志们先疏散回家或到老百姓家里去隐蔽养伤,伤好后,种地也好,打游击也好,等革命发展时再回来;大家千万要珍重,做失败形势下的英雄。(王辅一、张雪亮:《陈毅请乡亲收下红军伤员》,《周末》)

陈毅和梁柏台又动员地方干部和群众分头收容安置,恳切地对群众说:“你们把这些负伤的同志抬回去,做儿子也好,做女婿也好,他们伤好了,多一个劳动力,也多一个报仇人!”经过多方努力,群众把伤员当亲人,抬的抬,背的背,很快将这些伤病员妥善安置在宽田、黄龙、段屋、高陂等区乡群众的家中,每户一人两人,有的接待三四人。(郭光倍、钟良培:《关于中央分局和瑞西县的一些情况》,江西党史资料第2辑第199页。)

伤病员在老乡家里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许多伤病员很快恢复了健康,补充到红军独立师。1935年春节前,梁柏台代表中央政府办事处慰问伤病员,给每个人发了一块光洋、一斤盐。2月中下旬,敌人对伤病员安置地区疯狂地进行“清剿”,轻伤员大部分事先转移,重伤员则转移到山上。但参加“清剿”“铲共团”团丁大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很多伤病员被捕后惨遭杀害。也有一部分伤病员被群众认做“丈夫”、“儿子”,被保护了下来。(陈刚:《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

1934年12月底的一个晚上,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机关,从于都宽田的石含、龙泉迳村转移到小密区黄龙乡的井塘村。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仅剩下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县交界处,南北长百里、东西宽六七十里的小小的“三角地区”了。1935年1月,苏区形势继续恶化,敌人向三角地区步步紧逼。特别是牛岭战役后形势更为严峻,于都河两岸的敌人南北夹击,试图将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及红军部队,封锁在西江、宽田、黄龙一带,一举歼灭。赣南省机关部队,也被余汉谋部3个师包围,封锁在于都南部狭小地区。缺粮少药,物资匮乏,弹药不足,通讯中断,如不迅速突围,有可能全军覆没。

如何进行突围,中央分局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留下少数部队和机关人员在中央苏区活动,其余向西突围到湘赣边界一带再图发展。另一种主张向湘赣边、闽赣边和福建平和、漳浦,广东饶平一带突围,分局和办事处率一部分部队继续留在苏区进行斗争。两种意见争论不休,项英只好发报中央,请中央决定。

梁柏台虽不懂军事,也没有发表意见。但无论哪种意见,作为中央办事处副主任的他,理应战斗到最后。因此他努力适应着日益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央军区在宽田举办游击训练班,他常抽空去听课。随身携带着《关于游击队动作的指示》、《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训令的讨论提纲》和《巩固我们的部队》等小册子,一有空就认真学习,并学习射击技术。

2月3日是大年除夕,梁柏台和周月林一起到井塘老屋钟氏祠堂,去看望何叔衡和瞿秋白。何叔衡的胡子已经几个月没有修剪,长成了乱蓬蓬的长髯,显得更加苍老。瞿秋白脸黄且肿,不时干咳,体质很差。周月林拿出做好的米果,招呼大家快吃。梁柏台揪心地说:“目前的形势恰似去年10月主力红军转移之前的情形,部队和机关应该尽快分路突围出去,否则将全军覆没。现在首先要将老弱病残和不适宜坚持游击的人员疏散转移出去。”他看看秋白,又看看何叔衡,然后说:“何老和秋白,要赶快转移到白区大城市去,如能到香港或上海就好了。”

何叔衡一边香甜地吃着米果,一边笑哈哈地说:“我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为苏维埃流完最后一滴血!”

瞿秋白咳嗽着,轻声地说:“为中国革命牺牲,那是人生最大的光荣!”(陈刚:《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

大年初一和初二,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人员连续两天进行军事野操(演习)。

瞿秋白决定为庆祝新年进行元宵节文艺汇演,给军民以欢欣和鼓舞。

1935年2月7日,在火线和农村演出的“红旗”、“战号”、“火星”三个剧团,根据瞿秋白的指示,返回中央分局驻地会演。

元宵节前夜,井塘村淡蓝色的雾雨与艳丽的红绸相交织,铿锵锣鼓和阵阵掌声相应和。舞台是门板和条凳搭建而成,灯光是燃烧的松明和滋滋的汽灯。《牺牲》、《女英雄》、《非人生活》、《游击》、《堡垒中的士兵》、《追击》、《你教我打枪》、《摸哨》、《抢粮》、《埋伏》、《冲锋》……歌舞、话剧、山歌、器乐独奏和合奏,使井塘的寒夜充满了浓浓的暖意,使战争的上空充满了无比的欢乐。

中央分局的负责人项英、陈毅、陈潭秋、何叔衡、毛泽覃、刘伯坚、周月林等人和瞿秋白一起,冒雨观看演出。

大家撑着雨伞、披着蓑衣戴着笠帽,忘记了凄风冷雨,忘记了饥饿困倦,忘记了白军压境大敌当前。演出的忘我,观看的忘情,大家共同营造成一个天地的舞台,共同营造出一个绝无仅有的浪漫。

夜色渐深,雨也越下越大,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演到高潮时台上台下一片欢呼,演出结束后很多人都抱在一起哭了。

周月林和大家一起,尽情地乐着,开怀地笑着。就是没有丈夫梁柏台的身影,因为那天梁柏台奉项英之命,去赣南省委联络工作。想不到此去竟成永别!

偶尔,一串串马蹄声磕击着井塘村古老的卵石路,黑暗中的卵石飞溅出星星火花。那是毛泽覃骑着他的枣红马,去执行不为人知的任务。

汇演结束后,瞿秋白对演出作了点评和总结,并给优秀节目评了奖。这是瞿秋白在中央苏区所做的最后一项工作。

井塘歌舞,翻飞的彩绸像彩虹一般飘挂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的天空!

井塘歌舞,那苏区中央分局机关的绝唱,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