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整理,一次次的修改。
终于整理修改成如今这番模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似乎完成了一次朝圣,向着那份信念,那份神圣,那份崇高,那份伟大,从东海之滨,走走停停地来到青藏高原。
那里是山的故乡,那里是美的源头!
几年的写作,恰似一次沐浴,一次洗礼,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数载的笔耕,恰似一次旅行,领略到沿路的风景,感受着伟大的精神。我首先要感谢这次写作的经历,感谢梁家的两位前辈,是你们给了我崇高和壮美,教育和启迪,精神与动力。
我要感谢陈刚老师。在身患脑卒中的情况下,你一次次接待了我的采访,一坐几个小时,一谈忘记病痛。身残志坚的操守,终生追求的信念,资料积累的丰盈,为人治学的严谨,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关梁柏台周月林的资料,电话中循循善诱的指导和热情洋溢的鼓励,支持着我在孤独而艰辛的写作之路上跋涉探索。特别是一笔笔修改着我的初稿,一处处指点着史料的正误,让我动容,催我奋进。可以这样说,没有陈刚老师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指引,就不会有本书的诞生。
我要感谢父老乡亲。一次次惊动柏台家的左邻右舍,一次次拜访村里的耄耋老人,你们无论多忙多累甚至有病,都不厌其烦热情接待。特别是梁柏台继子梁志洪,儿子车祸住院治疗,还是忙里偷闲向我介绍情况。
我要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支持,特别是王慧敏社长为本书定调出题,指明了本书的方向,给予了写作的动力。
我要感谢那些摄影作者。为了做到图文并茂,我在搜搜上下载了一些照片,大概时间的久远,大部分照片查究不出来源,我也无法注明出处。但不管如何,这是你们的劳动成果,我要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要感谢的还有新昌县的领导。特别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岳梦,大到本书主题的确立,小到采访对象的安排,无不商量协调,事必躬亲。平时常常来电致函,嘘寒问暖,体现真挚的友情和故乡的温暖。还有县委宣传部的其他同志,正是他们一次次下载文稿,送来迎往,架起了我与陈刚老师之间的桥梁,才使得本书从写作到修改的一路顺畅。
当然,要感谢的还有很多。
衷心地谢谢你们!
2013年10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