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9
分享
《邂逅唐伯虎》连载

第三十七章 异乡思亲

时光荏苒,转眼快到大年春节。

其时,先生和徐经已经在旅舍隐居数日。这些日子里,先生把从家中带来的数箱子史经籍一部部取出来仔细地翻看。他现在已然看到黎明前的曙光,自然得努力拼一把。可是徐经只是翻了两天书籍就心烦了,京城的异样繁华令他骚动不已。不错,先生所带来的书,都是些以前读过的,又怎么会引起他的兴趣呢?只过了两三日,他已经耐不住心性,干脆扔了书又想找先生外出游玩。

先生其时正在自己客房内看一本《退斋记》,是前元朝刘因受友人滕安邀约,到滕安家中“退斋”内所作。在该篇文章中,刘因借用老子的学问思想,严辞批评了欲进先退、以退为进、隐含深刻心计权谋的“老氏之术”,刘因写作此文的本意,明里是为滕安的“退斋”作传,暗地里却是影射同朝中屡次归隐却又奉诏出山的许衡。

先生正看得起劲,徐经却一步闯进来,笑嘻嘻地对他道:“我说伯虎,跟着你来京城,难不成整日里光是看书啊!听说这京城好看的美景多着呢!比如玉泉山、西湖,还有香山、天坛,还有碧云寺、太液池、积水潭,好玩的地方多了去。咱还是到处逛逛吧!”

“徐大公子,咱离会试时日真是不多了,还是不要把精力白白地给浪费掉吧?”先生两眼不离书本,逐字逐句认真品读,似乎这种文章很难考到,但毕竟其中藏有一些做官和做人的道理,所以不敢马虎。

“就得了吧你!凭你的才学,就是不看这些东西也能考中状元,最不济,也是个榜眼探花。”

“若真是像你说的那么简单,那我读书还有何用?”先生又想起何秀姑送他时离别的眼神,似乎她对他能否考上状元的期望值挺高,万一考不上,她又会怎么想?

“现在离会试还早着呢!就去玩一天如何?就在今日,明日里熟悉之后,我再不叨扰你,好不好?”

先生终于熬不过他,只好放下书道:“行,就玩一天,但话须说在前边,若今科我考不上状元,从此和你一刀两断。”

于是,立刻和徐经离了旅舍。

二人出大街之后,意欲先去太液池,一打听,那太液池却是在内城,一般百姓根本进不去。又拉着一个经过旅舍的赶驴车老汉,向他询问附近有何好玩之处,顺便租他的车。那老汉是城西村子里的,刚到内城送完木炭,听说要租他的车,寻思可以再挣几个钱,便请他们上驴车,一路慢慢走,道:“要说那天坛,是当朝皇上奉天祭祀之处,位置在正阳门东侧,除在当朝祭天之时派兵守卫,平日里管控倒不甚严,足可赏游。游完天坛,我再带你们过宣武门去妙应寺和积水潭,大概看完这些地方,一天时间差不多打发了。也别怪老汉我多嘴,陪你们走一天,倒是能给多少银钱?”

“五钱银子,够了吧?不够我们可就找别的车了。”徐经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口里摸出一小块银子比划着。老汉看见,高兴地道:“够了够了,就是陪你们玩两日也够了。驾……”

“老人家怎么称呼?”

“我姓刘,你们就叫我老刘吧……”

老人的心情真是畅亮,竟也感染了先生,心说,来一趟不容易,真是得好好领略一下京城风光。

一声鞭响,眼见小毛驴儿跑得更加欢实,一直向着城门跑过去……

先生和徐经,在京城里整整玩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们所领略的风景真是不少。第一日先到天坛。从远处看,只见天坛之殿三重檐攒尖顶,上中下三层分别铺青、黄、绿三种颜色琉璃瓦,座落在数层云台之上,四周石雕栏杆拱卫。等走近了,听赶车老汉说,此殿又称大祈殿,或者泰享殿,皇上奉祭之时,规模庞大,礼仪威严,数万百姓齐集天坛周围,行三跪九叩大礼,乞求上天保佑皇土永固,国泰民昌。

第二日,他们又去游积水潭。到达时,居然有新奇的发现,那积水潭通过通惠河与京杭运河相连,水面广阔,目睹之处,俱是槽船客船,看着就觉得亲切。

第三日,自然要游一游香山。想不到昨夜里竟下了一场小雪。因为尚在冬季,满目山中覆着一层白雪,其时除了山的峻伟,剩下的就是一片片松柏的树杆,对面的一座山峰,亦是笼罩在淡淡晨霭之中。

人已至此,赶车刘老汉又解说道:“这儿就是有名的香山,是自大金国时就有的皇家园林,对面那座山峰叫香炉峰,名字来历却也有趣,因峰顶有块石头酷似香炉,当地人都这么叫。此峰地势险要,所以当地人又称‘鬼见愁’。跟你们说,这座山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只是你们来的不是时候。看见松柏之间的那些树了吗?它们叫黄栌,叶片儿都是圆形的,本来春夏都是绿的,一到秋天快落叶时,全都变得通红,满山遍野都是。京城里的官老爷们,每年秋天都要来香山看红叶呢!”

“想不到此地竟有如此奇景?”先生心里立刻展现出一幅奇异的图画:山还是这座山,树还是这些树,只是眼前的白雪忽然不见了。山的高低处,无不耸立着一株株长满红叶的大树,那红叶颜色似火,不,比火还要娇艳,能映红半边云霞。起风了,缀满红叶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眼见一片片红叶向着近处远处飘荡……

忽然一阵风迎面扑来,刺骨寒冷。三个人同时打个冷颤。

“伯虎,咱快些回去吧!”徐经现在已经腿脚疲乏,精神上有些颓唐。冬日里看山景,似乎并没有什么乐趣。于是大家一齐步行下山,寻了驴车赶回程的路。

在进入京城之时,先生他们又遇到官兵开道,跟着一人骑马远远而来。先生定睛一看,马上之人约有五十来岁,头戴乌纱,面皮儿白净且带黑须飘飘,却不是王鏊王侍郎是谁?

其时,他早跳下驴车,徐经也跟着跳下车,两人就在城门口侍立,想要等王侍郎经过时,跟他打招呼。眼见王侍郎马到眼前,先生刚要向前一挤,却被两名兵卫用力挡住,只见王侍郎打马如飞,箭一般消失在城门中。

“哎哥,刚才是王侍郎吧?你咋不拦住他呢?”徐经中跺着脚直埋怨。

“我倒是想拦来着,可是你看看这阵势……”

令他们意想不到,城门口忽然一阵马蹄声急,王侍郎竟又打马回来,先生和徐经一见大喜……

王侍郎刚才进城时,一眼就发现先生,意想不到会在京城西门遇到故乡中人,自然兴奋。但刚才他本想停留,因马跑得太快,一阵风直冲进城门,立刻打马又转回来跟先生见面。

那天晚上,王侍郎将先生和徐经带回到府里,专设家宴招待他们。席间,王侍郎问了先生很多关于备考之事,希望他能够再给苏州府吴门里争光。王侍郎的寄托,令先生很是激情高昂,他借着酒意主动表态道:“老师请放心,这次会试,小可应该可以得中,或许能列三甲之内。”

“噢,你竟有如此把握?”王先生闻听先生的话,眉头不由得微微一挑,分明眼前的年轻人仍有些少年时的自信。

“老师,伯虎的文笔真是不错,自进京城之后,他整日里在家复习功课,从不懈怠,他一定没问题的。”徐经却也在一旁帮着他说话。

王侍郎若有所悟,点点头道:“既如此,那就好好准备吧!我倒真想听到你们的好消息呢!不过,老夫另有一言相告,想要用三成功课做成一件事,身上必须有五成十成的功课才行。你们还是安心读书学习,万万不可到处乱拜官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是,老师,学生们谨记教诲……”

再过几日,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终于来到了。

在春节之前,先生和徐经算是谨记了王侍郎的告诫,他们整日里住在旅舍足不出户,几乎把带来的书都看了一遍。先生偶尔看到徐经跟他一样孜孜不倦,却也暗暗佩服:徐家在江阴真正是富家大户,他的为人处事的机灵劲儿,是先生完全比不上的。

年总是要过的。其时徐经又提议,春节是大年,咱也不能光读书,再开开心心地玩几天好不好?先生却也同意,他心知,人生并不是永远读书,总得有些快乐才行。便回道:“行,现在开始过年,这件事情我完全依你!”于是二人又瞅空领略一番京城的年货大集,买些特色干果和腊肠、酱肉等风味小吃。

当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春联、街上开始响起阵阵鞭炮之时,先生和徐经一起在客房内安放一张小桌,摆上数样京城里的烤鸭酱肉和切腊肠,二人相对而坐。聊聊数杯酒之后,心内竟也生出些许思乡情绪。先生心里自然是新婚的何秀姑,她现在家里岂不是独守空房?不知她现在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对了,此番到京城会试,万一考不出个名堂来,如何对得起她?好在前些日子听说王侍郎派人回家看望父亲,顺便要送东西回去,先生立刻手写一封书信托王侍郎的仆从带给何秀姑,至今未见回信。

先生抬眼看看徐经,他此时却也流露出一丝思乡的愁容。先生微微一笑,心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幸亏他乡有故知。正要和徐经举杯庆贺新春佳节,忽然有人敲门,是店家于掌柜。先生和徐经长住旅舍,早就和于掌柜相熟。先生见于掌柜手里托了一个盘子,上面分别是一盘卤猪下货、一盘公鸡冻和一壶酒,立马明白他的心思,赶紧请他坐下。于掌柜的到来,多少冲淡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三个人拉着各地乡土风情,同时碰杯换盏,一阵喝得都挺高兴,也都沾了些酒意。

却在此时,门外楼下忽然又有人喊:“唐寅先生在吗?”先生听着耳熟,吃了一惊,连忙跑下楼,只见上次请托送信的吴侍郎家的仆人正站在楼下。先生慌忙邀他上楼喝酒,仆人道:“不必了,程侍郎已放我假回家过年,我正急得不行。先生,我倒替你捎回来一封家书,您快看看吧!”

仆人一边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封家书交给先生,转身要走。先生慌忙又拦住他,道:“麻烦借问一下,我家娘子,她在家过年可有所准备?”

“嗯,还行吧!我倒见了些,三牲供祭之物都有,另外花红酒鱼之类也不缺。对了,您不在家,好像有您一个朋友,姓什么?好像是姓都吧?这种姓真少见。他正好送东西过去……”

“是这样?”先生心里怔了怔,却也释然。毕竟都穆还算是他的朋友。先生自己现在不在家,要是连个上门瞧瞧的人都没有,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

于是不再疑有其它,只是跟徐经在京城一心一意过大年,整日里饮酒取乐,偶尔逛逛京城民俗,小日子倒也过得快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