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有“如果”吗?
或许,你也大体认同这样的说法: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或后果。
不过,这样的说法,或许过于理性而晦涩。
对于梁晓静来说,“如果”就像草丛中的一颗露珠,不乏晶莹剔透,不乏让人流连驻足的亮丽,不乏云破月来的希冀;只是,一旦旭日东升,就成了云烟过眼的往昔。
这种感触,源自于他在小街上的一段往事。说得再确切些,她,曾经来过小街,而梁晓静邂逅了她。
其实,在此之前,梁晓静也看过那部名为“小街“的影片,更多次翻阅过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连环画。稍稍遗憾的是,影片中,”小街“似乎只是故事展开的地点和背景,并没有太多工笔画似的细致入微的描绘,因而没能够给梁晓静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他印象较深的,倒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那介于友情、亲情与恋情之间的情谊。最让他心驰神往的就是,一个闲暇的日子里,那一对年轻人,来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湖畔。在那儿,他们尽情的嬉戏、游逛、闲聊,他们的欢声笑语,就飘撒在那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边郁郁葱葱的小树林里,树林与湖畔之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此外,就是影片中的那一首歌了:
在我童年的时候,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没有忧愁,没有哀伤。
唱起她,心中充满欢乐。
啦,啦,啦......
每当我唱起她,
心中充满欢乐......
这深情悠长的歌声,就像轻拂柳梢的春风,时常萦绕在梁晓静心间。不过,多听了几次之后,他不免不时这样暗自思忖道:嗯,既然歌词中说”没有忧愁“”没有哀伤“,那歌声为什么会有着不绝如缕的忧郁与不平呢?这样的歌声,说是”如泣如诉“,或许有失公允;如果说是”如怨如慕“,应该是蛮贴切的吧?
那么,会不会是唱得有点走味了呢?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人家是大歌手,不至于连歌曲的情感基调都把握不准啊!
哦,或许是这样的,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那些普通人的心灵深处,总免不了那时代的烙印,带有某种感伤的色彩。因此,我们更应该透过歌词那表面上的意思,把握住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征与氛围。妈妈留下的歌,原本是欢乐的;只是,当现实的上空阴云密布时,再唱起童年的那首歌,就难免几分忧郁与不平了。当然,我们更应该感受到,那歌声,还寄予着对未来的希冀与呼唤......
”这家伙,是不是有点多愁善感呢?简直有点林黛玉的影子——“看了以上那一大段内心独白,你或许会这样说。
就算是这样吧,众所周知,人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改变,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于《小街》这部电影,梁晓静有着自己独到的视角与感受,也不足为奇。
因为,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前,他就一直生活在一条小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