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4/11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一章 一溪卫水千古流:寻访浚县运河的前世今生

一溪卫水千古流,隋永济渠汉白沟;

宋时御河明卫漕,清代卫河今悠悠。

浚县境内的大运河称作“卫河”,卫河的前身是古时黄河的一条支流,它的名字叫“白沟”。

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月,曹操率军北渡黄河至黎阳(今浚县)境内。为了攻打盘踞在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的袁尚,曹操“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他命令军士修通白沟,在淇河投下枋木筑堰(今鹤壁市浚县新镇镇枋城村附近),引淇水入白沟增大水流量漕运军粮。也就是说,早在1800多年前,古老的诗经源头淇河已经汇入白沟,成为当今卫河的一个支流。

大业元年至六年(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组织上百万百姓,疏浚之前历代王朝开凿的河道,修通了永济渠,其中就包括古黎阳境内的白沟。永济渠贯通南北,“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此后,唐代继续对永济渠进行开凿、疏浚和整修,隋唐大运河基本成型。

宋代改永济渠为“御河”,明朝时又更名“卫漕”。到了清代,由于这条河“源出太行北入海,卫国之地载春秋”。河水发源于春秋卫地,流至天津卫入海,于是取其首末两端“卫”字而名之曰“卫河”,卫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通常所说的卫河指的是河南新乡合河镇至河北馆陶称沟弯一段。《河南省志·地理志》记载:卫河长347公里,其中在河南省长240公里,流经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5市8县区。

流经浚县的大运河卫河段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全长约71公里。先后流经新镇镇、小河镇、卫溪街道、浚州街道、屯子镇和王庄镇。历史上,浚县运河一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也是沿河两岸码头最多的河段,尤其是明清时期卫河漕运达到鼎盛,带动了浚县运输业和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的繁华景象。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陆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卫河漕运断航,通航时间近1800年。

卫河,是千年隋唐大运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位于河南段区域中心,是大运河初创时期的典型河段,既见证了城市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又承载了卫水两岸璀璨丰厚的文化记忆,因此成为隋唐大运河历史文化沉淀最为厚重的主要河段之一。

如今的大运河浚县卫河段基本保持了历史上卫河的原有风貌,是中国古代运河的典型代表。2014年,大运河浚县卫河段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隋代黎阳仓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千年运河今犹在,不见当年划桨郎。在140余里的浚县运河两岸,留下了诸多历史古镇和村庄,保存着不少古迹名胜,埋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过往,流传着形形色色悲欢离合的故事。

关注我们,跟我们一道穿越时空行走运河之畔,探寻历史留下的印迹,揭开浚县运河古老而神秘的面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