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从新镇淇门古镇入境,到浚县北部的屯子镇老关嘴出镜,河流全长71公里,河道总体呈西南至东北走向。
然而,古运河从小河镇南张庄卫河桥向东至滑县道口古镇之间的10余里河道,却是南北回旋蜿蜒曲折,可谓兜兜转转九曲十八弯,河岸上有宗湾、申湾、曹湾、东湾多个以居民姓氏和河道拐弯地势命名的村庄。
龙年初夏,麦穗泛黄。红哥驱车从浚县古城出发,自小河镇南的张庄卫河桥向东,沿右岸河堤行走大运河。随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弯弯绕绕走了十多里路,沿途经过西张庄、东张庄、梨园村、申湾、烧酒营、吴摆渡、曹湾村,隔河望见晏下滩、宗湾、东王湾等多个村庄,领略到了古运河一弯一景,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隋唐古运河小河段两岸的村庄多为明代初年迁民而来,村名以姓氏和所处位置以及从事营生有关。比如宗湾、申湾、曹湾、东王湾等村子,分别为宗姓、申姓、曹姓、王姓人家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至河湾处而命名。
古运河岸边的吴摆渡村,则是因明朝时吴姓人家从内黄县北高堤村迁至运河之畔定居,由于当时卫河上设有渡口摆渡,故而取名“吴摆渡”。
运河边上的梨园村是因为明洪武年间郑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中种植有梨树园,所以取村名梨园。烧酒营村是明洪武年间郑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至此处定居,因村民以烧酒为营生,所以取名“烧酒营”。
古运河沿岸村庄的命名体现了居民的姓氏和村子所处的位置,有的则反映出了村子的自然风貌和生活特色,折射出了古老运河的人文历史和独特文化。
时值夏季,运河两岸的油菜已经成熟。沿岸村庄勤劳朴实的村民在河滩地里忙着收割。青黄的麦田在夏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层一层金色的波浪,人们的脸上漾起丰收在望的喜悦。
从宗湾到申湾,从曹湾到东湾,一湾一湾的河道里流淌着清澈碧绿的运河水,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和百姓的心田。
一湾一湾的风景犹如一首首流动的诗,又好像一幅幅炫美的画。运河之上,一架架坚固的高桥替代了古时连通两岸撑船摆渡的渡口,便利了两岸人们的日常往来和交流。
河畔杨柳依依鸟儿欢唱,堤上道路平坦开阔,两岸村庄宁静和美,新时代的运河两岸生机盎然,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溪卫水荡碧清
九湾美景入画屏
千古运河漾新韵
万世和美享太平
伫立于运河岸边,望麦田金浪涌动,听流水潺潺妙音。不由得令人心潮澎湃、心旷神怡。
在豫北大地上流淌了上千年的隋唐大运河,河水中蕴含着无穷的壮丽,流淌着许许多多奇美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