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水西岸善化山西麓的莲池村,是红哥行走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采风中印象最深、感触最暖、收获颇丰的一个传统古村落。
莲池村给我的印象,是古老而又神奇,古朴而富新意。村中的古宅、古树、古莲池被勤劳智慧的莲池人用心呵护着的同时,村民们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建设新村、打造新景、倡导新风尚,展示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古村新意给人一种惊喜的体验。
红哥感触最暖的是莲池村勤劳、善良、积极进取的人人。莲池人爱莲、向善、待人热情真诚,莲池村两委更是依托村里的古莲池精心打造传统莲花节,把品质高洁的莲花作为自己的独特文化,以此来陶冶村民情操,树正气倡新风。村中无论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还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乃至朝气蓬勃的娃娃们,见到外人进村都是面带微笑、以礼待人。
红哥探访运河沿岸的地方文化,在莲池村听到的故事最多也最丰富多彩。莲池村的老人会讲,村两委的干部能讲,村里的年轻人爱讲,他们对家乡前世今生的故事如数家珍,对红哥从不藏着掖着。
他们带红哥去看村中村中许姓人家老宅院儿里的一棵400多岁的皂角树,讲出了清朝咸丰年间发生在许家的感人故事。当时的许家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家人靠院儿中老皂角树上结的皂荚做洗衣粉为人家浆洗缝补衣物供养孩子上学,穷人家的孩子争气,许家几代人考出了一个监生两个贡生,还中了一个武秀才。这棵皂角树成了许家的荣耀,也被莲池村的人们视为光荣树而闻名乡里。
村里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对我讲,古莲花池和观音堂在明代就有了,里面的石碑、石檐、石雕都可以做证,史料也有记载。但在此之前这里有座莲池寺,寺内有一个金代香炉,说明古莲池寺是在金代或金代之前修建的。莲花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孙宪周也说前几年还见过那个金代香炉,可惜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
在莲池寺观音堂后东西屋角有两棵痒痒树,只要轻轻一挠树身整棵树就会枝叶乱颤,就像是人被挠了胳肢窝浑身痒痒一样。村中老人说这两棵痒痒树至少在百年以上,这种树长得非常慢,上世纪50年代有碗口粗细,不知什么原因枝干枯死了。到了1996年,人们惊喜地发现两棵枯死的痒痒树根部发出了一丛丛新芽,又过了20多年才长成了两丛孩童手腕儿粗细,一人多高的痒痒树了。大家好奇地围着挠树身,看到枝叶乱颤的样子非常开心。
莲池人最爱讲村东善化山的故事。善化山上有莲池人于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主持建造的“娘娘庙”,里面供奉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这座庙跟浚县城南浮丘山顶修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碧霞宫都是泰山女神的行宫。
由于豫北地区的百姓自古就信奉碧霞元君,几百年来,善化山上的娘娘庙香火非常旺盛,可惜前些年因为开山采石,娘娘庙被拆除,现在只残留下原庙前的一通古石碑,还有一个赑屃和数块底座散落在山坡上。古碑碑文记载了莲池村人在明万历年间捐资修建娘娘庙的事情。
善化山娘娘庙遗址旁,长着三棵已经枯死多年的古柏,这三棵枯柏可是大有来头,莲池人称之为“三义柏”。相传3000多年前,殷纣王实施暴政残害忠良,他的叔叔比干因敢于直言劝谏惹怒了昏君,纣王派三名刺客在善化山截杀比干,三名刺客深明大义,他们敬重比干忧国为民,不忍对他下毒手。可是,不杀比干回去又交不了差。
三人在柏树下商议,放过比干杀身成仁,也落个忠义之名。于是,三位刺客在三棵柏树下拔剑自刎,民间百姓敬其忠义,把他们厚葬于柏树之下,并将三棵柏树取名“三义柏”,人们还把善化山叫做“枉人山”。
“三义柏”本在善化山半山腰,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路。只因山上花斑石材质绝佳,经历代皇室及民间开采,整座山消失大半,如今已是遍地深石坑了。由于民众对“三义柏”心存敬畏,采石者唯独留下了这里的一壁山腰,现今倒让这半山之处成了峰顶了!
数百年前的善化山山青水秀云雾缭绕,苍松翠柏间青砖碧瓦时隐时现,袅袅云雾常常幻化成虎啸山林、骏马奔腾以及花鸟虫鱼、亭台楼阁之状,可谓变幻莫测姿态万千,故而被人们称之为善化山。
善化山上有处奇观叫“石船坑”,山坡上一处低谷内矗立着一块巨石,远远望去极像一只船的样子。石船坑不仅是一看景,还关联着北宋杨家将六郎杨延景截杀奸臣潘仁美的传说。当地民间盛传,北宋时期潘仁美残害忠良杨家将,六郎杨延景死里逃生,探知潘仁美返京要路过善化山,便隐身于道旁石船坑截杀潘仁美,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留下了忠义六郎为报父兄之仇孤胆设伏的佳话。
善化山上还有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叫“敬德石”。唐宋时期,善化山山高林密,狼虫虎豹出没。当地民间传言,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曾路过此山,在黑松林中巨石上歇息时遇到一只猛虎,敬德天生神力,武功高胆子大,见到老虎非但不跑,反而跟老虎干起仗来,最终把凶猛的老虎打跑了。世人敬佩敬德神勇,便把他歇息过的巨石称为“敬德石”。
这正是:
卫水西岸古莲池,水芝盛放美千年。
地杰人灵呈祥瑞,民风淳朴结善缘。
枉人山上三义柏,善华奇观老石船。
敬德打虎留青石,六郎孤胆敢锄奸。
传统美德须发扬,精彩故事永流传。
古村新意赞盛世,沐浴党恩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