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余年的隋唐大运河,在浚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历史的印记,泛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古运河从2600多年前的宿胥口,流进魏武帝枋城筑堰遏淇水而入的白沟,从孔子讲学的淇门古镇流经新镇码头、九流渡口,流到一个名字叫“小河”的古老集镇。
不少熟悉红哥的朋友问我:红哥喜欢研究家乡地方文化,知道咱们浚县小河镇为啥叫“小河”吗?这个问题就跟流经小河集南的古运河有关了。
小河集在明代之前不叫小河,而是叫“顺河集”。明代洪武年间,官府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向浚县迁民,张姓、马姓和谢姓移民在古运河北岸定居下来,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紧邻运河,便因村落地势取名“顺河村”。
当时的古运河在顺河村折向东流,因地利之便交通比较发达,聚集的人口增多,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于是,顺河村便成了顺河集,意思就是南临运河的集镇。
大凡河流暴涨发洪水时,转弯的地方因流水不畅容易决堤。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天降暴雨,卫河水暴涨决口,洪水涌向北岸的顺河集,冲毁了镇子上的房屋,整个顺河集泡在水中一片汪洋。
通过那次的水灾,居住在顺河集的村民们看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冲着运河容易决堤的水口且地势偏低,便搬迁到一条小河边地势高的土岭上建起新的村落,从此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由于新的村落紧靠一条小河,所以取名为“小河”。
明代时期的小河镇就是久负盛名的“蔬菜之乡”,“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的美誉自古就在浚县一带广为流传。尤其是小河镇产的白菜,个头儿又大又圆,生吃又脆又甜,炒菜、炖菜汤汁乳白味道鲜美,明代中期作为贡品供皇帝享用。
明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的浚县人王越将小河白菜带至京师,作为礼物把家乡特产分发给朝中同僚,大家食用后纷纷夸赞好吃。
明孝宗朱佑樘听说后也要品尝,王越把几棵小河白菜进呈给皇上,结果皇上吃过后啧啧称赞龙颜大悦,钦点浚县小河白菜为御用菜。从此,小河白菜名声大振,一朝成名天下知。
王越当然更加高兴,特意为家乡的小河白菜作了一首《白菜图》诗:
菜之味兮不可轻
世间万物皆可成
但愿人人知此味
天下何愁不太平
古运河岸边的小河镇因河而兴,又因小河白菜而声名远扬。如今的小河镇很多村庄家家户户年年种白菜,“小河白菜”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还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千年古运河的水流过小河这片土地,不但滋养出了小河白菜这个被人们传颂了数百年的宫廷佳肴,还孕育了小河人勤劳淳朴的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