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东岸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古城,自古素有“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之美誉。“十里城池”自然是指浚县古城;“一溪水”说的就是明代古城西城门外的隋唐大运河;“两架青山”指的是城东的大伾山和城南的浮丘山。
浮丘山是太行山余脉,位于县城西南,东峙大伾,西滨卫河,是个风景秀丽的所在。浮丘山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0.65里,面积约0.98平方公里,至高海拔103米,相对高程45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用在浮丘山最恰当不过了。
浚县浮丘山宋朝时称作“小横山”,金元时期的碑文才出现“浮丘”这个名字。浮丘山向来以风景名胜著称,山上古柏夹道,郁郁葱葱,山下卫水粼粼,波光倒影,明代古建筑群遍布山间,登山游览者四时不绝。尤其是每年正月、五月、八月浮丘山古庙会期间,四方香客纷至沓来,浮丘山上游人如织,高峰时日客流量达数十万之众。
浮丘山有“四奇”:一奇“看山之前先看水,秀水奇山望浮丘。”浮丘山西麓大运河水涨之时,站在运河西岸隔河东望,犹如一座山丘浮在水面,浮丘山因此而得名。
二奇“一城分山作二岭,一山化作两重山。”明嘉靖年间,浚县城南城垣修建于浮丘山半山腰之间,将一座山分作南北两部分。城外部分在县城之南称为南山,城内部分因有尼姑庵,故名小姑山。
三奇“南山开阔如平地,宋元之时作州城。”浮丘山南部山顶地势开阔宽敞平坦,在山顶走路行车如履平地,因此明代在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碧霞宫。而在明代之前,这里还是宋代晚期至元末明初浚州州府所在地,一州之府在山顶办公长达200多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浚县第一所公立学校浚县县立初级师范也建在浮丘山顶东侧,也就是碧霞宫北千佛寺西的位置,学校在这里授课育人七年后搬迁到大伾山西麓,并改名为浚县第一中学。一座山顶平面上建了三处规模都不算小的院落,可以想象有多大面积了。
最为奇特的是浮丘山碧霞宫寝宫楼北千佛寺内,开阔平坦的石面上突兀着一方两人多高几间屋子大小,鬼斧神工独具山形的巨大石峰,石峰上建有一座真武阁,西侧石壁上开凿了一大一小两个石洞,洞壁上雕刻着上千尊形态各异的唐代佛像。
浮丘山顶这块巨型突兀高高耸立的石峰成为一大奇观,当地民间俗称“小金顶”,又叫“山上山”,而小金顶内藏着的唐代千佛洞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巅又峰山上山,小金顶内藏乾坤”就是浮丘山的第四奇了!
浮丘山的神奇还不止于此,被浚县古城围在城内作大花园的小姑山,还等着朋友们去探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