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7/10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三十一章 卫河东岸的黎阳城和浚县城

熟悉浚县的人都知道,始建于明代初年的浚县古城西城墙下便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前身),浚县城是一座因运河而繁盛的古老城市。

然而,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卫河东岸并不只有一座县城,如今的浚县古城是浚县历史上的最后一座古城。在它之前,曾经有过好几座县城,其中一座还是州治所在地。

地处豫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最早于西汉初年置县,西汉古县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黎阳。2200多年前的黎阳城东临滚滚黄河,南依葱葱黎山(今大伾山),城楼巍峨冲云霄,规模宏大镇河朔,是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处扼守黎阳津拱卫中原的重要门户。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西晋时期尚书郎晋灼说:“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西汉黎阳城取名源自禹贡名山大伾山和古老的黄河。

黎阳县在东魏为黎州治所,北齐废州为县,北周恢复黎州,隋代又废州为县。唐朝初年为黎州总管府治,管辖着四州八郡。贞观年间再次废州为县。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为通利军治所。天圣元年至六年间(公元1023年至1028年),黄河泛滥成灾,黎阳城被滚滚洪水冲毁,县城迁到了浮丘山西侧二里卫河西岸。

《宋史.徽宗纪》中记载:“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八月,升通利军为浚州,平川军节度。”《元史.地理志》记载:“宋为通利军……金复为浚州。元(浚州)初隶真定,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隶大名。”《明史.地理志》记载:“浚州治在浮丘山之西。”《大清统一志》记载:“浚州与黎阳各治,盖浚州别治三山,而黎阳则仍旧治也。”《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记载:浚州城在今浚县浮丘山1公里处。后地陷为湖,移治浮丘山巅。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县,县治徙山之北坡。浚州城遗址今已无存,其确址和规模不详。

根据历代史料文献记载不难看出,西汉黎阳县自东魏到明代期间,随着朝代更迭治属关系也不断变化,在唐初成为管辖区域最大的时期。但在西汉置县之后明代之前,黎阳县一直存在。明初降浚州为浚县,浚县之名延续到今天,曾经在历史长河中辉煌了上千年的“黎阳”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从西汉黎阳城到现在的浚县古城,2200余年间县城为水患所迫搬迁数次,最终在隋唐大运河畔安定下来。

西汉至北宋故城黎阳城遗址在今浚县城东黎阳街道河道村东南,黎阳故城遗址北临黎阳广场,西邻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遗址,西南接黎阳故城森林公园,距禹贡名山大伾山仅一步之遥。现在的浚县城东成为古时黎阳文化遗存的宝库。

如今的浚县古城始建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650余年历史。浚县古城东依大伾,南靠浮丘,西临隋唐大运河,素有“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之美誉。

西汉黎阳城因古黄河而生,也被黄河水而废。浚县古城则是因隋唐大运河而兴盛不衰,如今已成为光耀中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县,明代古城,巍然矗立在奔流不息的隋唐古运河畔,印证了黎阳旧治悠久的历史文化,述说着古往今来讲不完的精彩故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