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春末夏初,红哥从新镇淇门“淇河入卫”处为起点,行走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沿岸采风,初秋之末走到“共渠入卫”处与汤阴县武陵镇交界的老关嘴,沿河行程70多公里。
回头看浚县境内的古运河,从新镇淇门的“淇水飞雪”到小河镇境内的“九湾画屏”,从浚县城西门外的“云溪烟雨”再到屯子镇老关嘴的“鹳嘴朝云”,140余里的采风途中欣赏到了千年运河秀美壮丽的景色。
古往今来,无以数计的文人墨客们在浚县卫河两岸发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卫河十景”了。
红哥从浚县城西南方的新镇淇门按照古运河流向把“卫河十景”依次串起来介绍一下:
第一景“枋堰皓月”。说的是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在新镇淇门附近淇河入古黄河处下枋木修筑枋城堰,“遏淇水入白沟”。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看到枋城堰与大河、淇水相映的情景。
第二景“淇门飞雪”。“淇门飞雪”是元代诗人马德华《浚州八景》中的一景,指的是淇水入卫处水花四溅,犹如堆起的白雪在河面飞舞一样。
第三景“坝柳春晓”。浚县新镇镇是卫河岸边一座商贸繁华的古镇,镇子拦河大坝两边杨柳成行,春风送暖杨柳吐丝,碧草茵茵,河面上舟楫交错来往不绝,在晨曦的照耀下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四景“古渡疏钟”。新镇九流渡口卫河西岸有座古老的铁瓦琉璃庙,庙里悬钟置鼓,晨钟暮鼓为民报时。旭日东升的清晨,在九流渡口就能听到清脆悠长的钟声。
第五景“九湾画屏”。新镇、小河两镇交界处至宗湾村的10里河道曲折蜿蜒河湾较多,一湾一景风光旖旎如诗如画。
第六景“魏林涛声”。说的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墓旁卫水奔流不息的情景。李密被封为魏公,死后葬于大伾山西南五里,现今卫溪街道罗庄村西卫水岸边。
第七景“琵琶清音”。卫河在浮丘山西麓分支北流,至浚县古城西北角楼附近汇合,中间形成一座状如琵琶的小岛。卫河绕岛流水潺潺,犹如琵琶弹奏出清脆美妙的音乐。
第八景“云溪烟雨”。“云溪烟雨”也是元代诗人马德华《浚州八景》中的一景。浚县古城西门外,千年运河云溪桥,站在桥头看卫水,阴舍烟雨溪潭深。春天到来的时候,成群的燕子在云溪桥下穿梭低飞,站在云溪桥上就能听见燕子呢喃,所以后人也将此景称作“云溪燕语”。
第九景“雁翅飞浦”。说的是古时屯子码头的繁华景象。现在的屯子镇码头村古时曾称作“雁翅铺”,这里自古就是浚县卫河沿岸规模最大也最为繁华的水运码头,而且是河道多石、水流湍急的“十八里溜”起点,卫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儿,河道形状也像大雁展翅一样,故而有了“雁翅飞浦”的说法。
浚县卫河段最后一个奇景“鹳嘴朝云”,描述的是“十八里溜”的终点,也是共产主义渠汇入卫河之处的老鹳嘴,在清晨朝阳光芒万丈彩霞满天之时,天空绚丽多姿的云彩映入河中的美丽景象。
为此,浚县的文友们欣赏卫河美丽风光后,还归纳出了《卫河十景》诗:
枋堰皓月映千秋
淇门飞雪万古流
坝柳春晓美如画
古渡疏钟梦悠悠
九湾画屏如仙境
魏林涛声叹英雄
琵琶清音遏云端
云溪烟雨润古城
雁翅飞浦繁华地
鹳嘴朝云神仙游
历史悠久文化绵长的隋唐大运河,在豫北大地上留下了太多的传奇,浚县卫河段成为古老运河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