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5/08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一十三章 古渡疏钟:晨钟暮鼓铁瓦庙 运河古渡闻疏钟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古城西城墙下,流淌着古时从中原到京津地区的水运要道,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隋唐大运河。

古运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浚县全境,从数千年历史的淇门古镇蜿蜒而来穿过浚县城区,不但给古时的浚县带来了水运的便利和社会的繁荣,还在沿岸的集镇和乡村留下了沉淀千余年的厚重文化。

隋唐大运河浚县段自清代以来称作卫河。卫河是古老黄河的支流,也是浚县的母亲河,更是一条承载着浚县上千年历史的文化之河。从淇水入卫的千年古村落淇门到商贸古镇新镇集,再到新镇镇与小河镇交界地带的刘家渡(九流渡),每处都有可圈可点的运河古迹和精彩故事。

在宋元古渡刘家渡口,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象,被人们誉为“古渡疏钟”,“古渡疏钟”还被列入古时浚县境内的奇景之一。

从浚县古城西门外出发,沿着卫河堤上杨柳青青的蜿蜒小道一路向西南逆流而上,距离县城约40里的地方古时有一处繁华的渡口,这里便是红哥要寻访的刘家渡,也叫九流渡了。

古运河九流渡西岸的牛村村口有座明代迁民时多个村庄的村民共同修建的铁瓦琉璃庙,这座庙由附近轮流摆渡的彭村、赵村、官庄、牛村、雷村、郝村、侯村、高村、蒋村等9个村共同奉养,运河沿岸数十里外的村民们也纷纷到庙里上香,因而庙中香火一度非常旺盛。

古时牛村村口的铁瓦琉璃庙里挂着一口大钟,摆着一面大鼓,晨钟暮鼓为人们报时。古时还没有发明钟表计时,古人把一昼夜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官府或寺庙用圭表或漏壶测得时辰击鼓报时让民众知道是什么时辰。南齐的第二位皇帝齐武帝萧赜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发明了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的报时方式,“晨钟暮鼓”就是这么来的。

古时的九流渡口,每天清晨就非常热闹,勤劳的乡民在河中摆渡打鱼,南来北往的商船舟楫交错川流不息,岸上的铁瓦琉璃庙里传出来稀疏而悠长的钟声,告诉忙碌的人们辰时已经到了,是该停下来歇歇吃早饭的时候了。

晨曦的阳光洒在古老的运河上,水面上波光粼粼亮光闪闪,倒映出两岸青翠的杨柳,勤快的鸟儿站在树梢欢唱。悠扬的钟声在清澈的水面飘荡着,古渡美景与钟声,交汇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绝美画面,文人墨客们给九流渡口这个奇特的景象起了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古渡疏钟”。

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卫河停运,曾经繁华数百年的九流渡口荒废了,古渡疏钟成了人们美好的记忆。

近年来,随着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也在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人们对千年古运河的历史文化重视有加。九流渡的乡民把挖掘家乡运河文化,打造“古渡疏钟”新景观提到了议事日程。

2024年春始,浚县新镇镇九流渡古渡口西岸9个村的村民经过精心筹备,重新在运河岸边的铁瓦琉璃庙铸大钟置大鼓,邀请浚县文化界名人专家,在铁瓦琉璃庙前敲锣打鼓演社火,举行了重现“古渡疏钟”的庆祝仪式。

晨钟暮鼓铁瓦庙,运河古渡闻疏钟。运河人家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文化,古渡疏钟成为新时代九流渡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