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8/20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五十五章 运河故事:卫水西岸有奇山 善化奇峰美名传

时值初秋,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野外采风的好时候。地处豫北的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沿岸杨柳青青风光旖旎,千年运河碧波荡漾,倒影出世间繁华一派祥和景象。

红哥行走大运河来到了卫水西岸群山之间。这里南有象山北有善化山,两山皆为太行山余脉,盛产青石和花斑石。自唐宋时期到半个世纪前,这里的青石雕刻和建筑石材凭借屯子码头水运便利的优势经销到全国各地,南北两京的皇宫和陵墓等建筑都采用了象山和善化山的石料。

象山是浚县境内的至高点。整座山南北长约1.7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2.63平方152公里,至高海拔231.8米。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大名知府王都奉命在此采石,运往北京建造皇陵。民国初年,南京中山陵《建国大纲》刻石亦采于此。

明清《浚县志》记载,象山古名“相山”。1937年华北水利委员会编绘的地图首次将“相山”改名为“象山”。象山南山腰原有云锦寺,明末四大儒之一,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字青主)在寺中隐居讲学,浚县历史文化名人,留下“飞笔点太原”传奇故事的清代书法家张子白就是傅青主的学生。

象山北侧便是善化山,善化山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35公里,面积约为2.03平方公里,至高海拔203米,比相邻的象山矮了一截。

《水经注》记载,善化山古名“枉人山”,相传殷纣王派人杀少师比干于此,所以人称“枉人山”。山上古时就有三棵形态各异的柏树,当地民众称作“三义柏”。三棵奇柏形状如龙、似鸟、像猴,村民依形分别称之为龙柏、鸟柏、猴柏,据说这三棵奇柏是商朝末年拒杀比干的三位刺客的化身。由于多年来干旱少雨,“三义柏”已经枯死多年,如今依然高高屹立。

三义柏旁原有明代古庙一座,山上石碑碑文记载,古庙是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由山西麓莲池村村民主持建造而成。只是历经数百年沧桑变化,三义柏旁的古庙已成瓦砾。

古时善化山孤峰耸立,峰高且尖,俗称“尖山”。清嘉庆《浚县志》载:山因“出云为楼、台、舟、车、旗、鼓、人、马之状,变化不一,故曰善化”。“善化奇峰”在元代时就是浚州八景之一。

当地民间传言,唐宋时的善化山森林密布,松柏苍郁,有清泉数十,常流不息。唐尉迟敬德曾在山上黑松林打虎留下“敬德石”,北宋杨延景在谷底截杀潘仁美留有“石船坑”。山巅原有古寺“玉皇顶”,今已无存。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豫北地区降雨偏少,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这里山泉干涸,善化山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善化奇峰的景色再也见不到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