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末年曹操疏浚的白沟,到隋代开凿的永济渠,再到后世历代漕运繁盛的隋唐大运河,这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1800多年历史的河流,孕育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运河文化。千年古运河的岸边,留下了许许多多历史遗迹,这些厚重的文化符号成为新时代运河文化的宝贵财富。
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城北20余里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西岸的屯子镇码头村,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不但是浚县境内规模最大、异常繁荣的水运码头,还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码头村的古民居遗存、古码头遗址、古渡口、四大关王庙以及卫河十八里溜等历史遗迹,都与古运河紧密相关,成为记载运河文化的活化石。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古老的淇河流经顿丘(春秋时期晋国故城,西汉置顿丘县,今屯子镇蒋村一带),当时的码头村就是一个古渡口。《水经注·淇水》记载:“淇水又东屈而西转,迳顿丘北……”西周至汉光武年间,码头村就是顿丘古城粮草和石材的转运站。根据码头村民收藏的码头古渡口古钱币“大泉五十”(王莽新朝通行货币)考证,码头渡口于东汉建立前的王莽新朝就已存在。
古时码头村扼水陆要道,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紧邻隋唐大运河西岸南北向一条千年古街,是过去安阳到浚县的必经之路。在码头村运河大桥旁古街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牌坊横额上书“码头古镇”四个大字。也就是说,码头村的水运码头是因隋唐大运河而兴起的。
红哥行走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探访码头古镇,看到千年古街两侧古民宅古建群比比皆是。码头村旧街区现存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时期遗存,现存王家大院、高家大院、段家大院、郭家大院等保存完整的古建群。这些古朴典雅的旧民宅多是方石为基、青砖墙面,灰瓦坡屋顶。石块砌筑的墙体坚固耐用,石板铺砌的地面踏实整洁,一座座古宅的屋脊、门头、木窗上的石雕、砖雕、木雕雕刻技艺精湛,各式造型栩栩如生,各个时代建筑风格特色显著。古宅院内随处可见石材雕刻的石臼、石槽等生活器具,尤为显得古朴自然。
码头村的古民居充分展现了豫北地区古时独特的民居建筑景观。2014年7月,码头村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23年3月又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六批传统古村落名录。
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西岸的千年古村落码头村,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悠久的运河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大运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