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其所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第三卷中说:“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今这句话成了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人们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生活。
古时开挖隋唐大运河最初是为了便利官府漕运,但水运的繁荣也给两岸的城市和村庄带来了很多就业的机会。人们可以在沿岸渡口码头撑船摆渡、拉纤拖船、装卸货物,也可以在河中捕捞鱼虾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这就是所谓的“靠水吃水”。
古时,浚县城北8里处卫河(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东岸桑村庙一带村庄的村民,就是靠着在河中捕捞鱼虾换钱维持生计。后来,人们发现鲜鱼鲜虾存放时间短,而且直接出售价格太低,于是大家想着法子把新鲜的鱼虾炸制成可以随时吃的炸鱼和炸麻虾,既便于存放又卖了个好价钱。
时间长了,桑村庙一带的村民炸鱼炸麻虾炸出了名堂。他们选用上好的小米面和玉米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掺和成面糊,在加以花椒、茴香面儿等佐料跟鱼虾拌在一起,用纯正的大豆油炸制鱼虾,油炸时还要特别注意掌握火候,油太热或是太凉炸出来的鱼虾不仅色泽不鲜亮,而且味道也没那么鲜美。只有油温适中,炸出来的鱼虾才会颜色金黄,炸鱼外焦里嫩,炸麻虾的味道则是香焦酥脆,吃起来特别鲜美。
据说,桑村庙的炸鱼和炸麻虾在明清时期就特别有名,每年浚县城正月古庙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民众蜂拥而至前来赶庙会,桑村庙的村民便在连接大伾山和浮丘山的伾浮路会场上摆起摊子炸鱼虾现炸现卖,由于桑村庙的炸鱼炸麻虾“好吃不贵,香嫩酥脆”,成了城里人招待客人的一道特色下酒菜,更是庙会上诸多外地香客们的抢手货。大家品尝过桑村庙的炸鱼炸麻虾确实好吃,价格又非常亲民,就大包小包地抢着买,把美味捎回家给家人分享。于是,桑村庙的炸鱼炸麻虾越传越远,名气越来越大。
后来,桑村庙西边的孙庄村民利用农闲季节挑着担子走四方,他们远赴北京、天津、山西、山东以及江南多个省区大城市,用自己独特的炸鱼炸麻虾手艺征服了无以数计外乡人的味蕾,桑村庙的炸鱼炸麻虾不但走出了家门,而且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
如今,桑村庙一带很多村庄的村民不再做炸鱼虾的营生,只有孙庄的炸鱼炸麻虾传承下来,成为豫北古运河岸边一道富含运河文化的地方特色美食。
红哥前几天冒着酷暑行走大运河探访桑村庙故事时,专门在桑村庙大街路南的超市里买了一斤孙庄人的炸麻虾,那一块块蜂窝状金黄金黄的美食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轻轻一嚼,酥脆声马上传入耳鼓,鲜香的味道很快挑起了自己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