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4/13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三章 历史重镇枋头城

浚县城西南70余里有个前枋城村,前枋城地处淇河北岸,正南10里便是淇河入卫处的淇门村。

前枋城村现在隶属浚县新镇镇,北面紧邻西枋城,东边还有个东枋城村,3个枋城村统称“枋城”,是个非常古老的地方。

这里就是1800多年前曹操下枋头筑堰、遏淇水入白沟的“枋头”,也是古时淇水入黄河的“淇河口”。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北渡黄河,攻下黎阳(今河南浚县),兵锋直指袁尚盘踞的根据地邺城。

《三国志·魏志·太祖纪》记载,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下令“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水经·淇水注》对此事件也有记载: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口,东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沟洫志》曰:“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是也。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洪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矣。

“淇水”就是古时的淇河,它原来是向南流入黄河的,与白沟并不连通。曹操在枋头(今浚县新镇镇枋城村)附近淇水入黄河口处下大枋木筑成挡水的堤坝,“遏”住淇水流入黄河,使之向东注入白沟,从而增大白沟流水量便于行船,河道沿着黄河故道向北延伸与洹水(安阳河)相接,解决了曹军进攻邺城的军粮漕运问题,才使得曹操势如破竹攻下邺城,导致了袁绍集团的覆灭,河北辽阔的土地被曹操掌控。自此以后,白沟就成为豫北和河北地区的重要漕运水道。

淇河水出太行山,沿途有诸多溪流汇入,古时的淇河水湍流急,每当山水暴发,洪流汹涌异常,为了阻挡淇水向南流入黄河,曹操筑堰时所下的枋木很多,筑起的堰规模浩大,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作“枋头”。

白沟通航之后,枋头一带逐渐成为古时水运交通重地和军事要塞,历史上很多战事在这里发生。

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因战事不利粮食短缺陷入困境的后赵石勒,打败了在枋头聚集了几千人修筑营垒,囤积了大量粮食的坞堡主向冰,获得了一大批粮食物资,才重振士气,一路长驱直入打到了邺城。

咸和八年 (公元333年),后赵石虎以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占据枋头,筑起了枋头城。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上征伐前燕,在枋头被南讨大将军慕容垂打败,从此恒温节节败退,导致北伐以失败告终。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苻坚在枋头城起事,紧接着破邺灭燕成就了霸业,苻坚回长安时特意路过枋头宴请父老,将枋头城改为永昌县(又称昌水县)。东魏时期,枋头曾为汲郡管辖。北周时隶属卫州治。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枋头治清淇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从后赵石虎时期修筑枋头城,到隋代大业二年废置,枋头城一度辉煌270余年,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枋头城废置之时,隋炀帝正在征用上百万民众疏浚之前历代的旧河道,连通白沟开凿永济渠。淇水入白沟处的淇门古镇,成为浚县运河历史上又一个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