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7/10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三十章 物阜粮丰黎阳地 漕运兴起黎阳仓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分为三条线,分别是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红哥的家乡浚县境内流淌的便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北流至北京到天津入海河的隋唐大运河浚县卫河段。

隋唐大运河自隋炀帝开通永济渠之后,经过多个朝代的疏浚与扩展,使得中原到华北南北漕运发达起来,并逐渐由官府运粮转变为南北商运,有力地带动了古运河沿岸的经济繁荣,兴起了很多繁华的城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城市。

浚县在明代之前、西汉之后的1500多年间有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黎阳”。黎阳之地自古物阜粮丰,是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产粮区,古时就享有“黎阳收 顾九州”的美誉。

隋代开通大运河主要用于朝廷漕运官粮,以产粮多而闻名天下的黎阳自然成为当政者看重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隋文帝在运河东岸大伾山东北麓修建的国家级粮仓——黎阳仓。

黎阳仓遗址位于浚县城东二里大伾山东北山脚下,属于古时国家级官仓。

古时黎阳仓东临黄河西濒永济渠(隋唐大运河前身),水运极为便利。河北地区收集的粮食汇集于黎阳仓,再由永济渠或古黄河运往洛阳。朝廷向东北边境用兵时,由江淮运来的军粮也先储藏在黎阳仓,然后从这里运往北方边境。隋朝几次征讨高句丽,都要调集黎阳仓的储粮,通过永济渠向北方漕运。

黎阳仓地位非常重要,故而才有了“黎阳收,顾九州”的说法。隋末杨玄感因受隋炀帝猜忌想要起兵谋反,就是凭借黎阳仓储粮充足,从而屯兵黎阳扯起了反隋的大旗。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重要将领徐世勣曾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李密率瓦岗军攻占了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旬间,得胜兵二十余万”。可见黎阳仓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隋朝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黎阳仓与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广通仓最为著名,这几座大型国家官仓存储粮食都在百万石以上。据说隋朝灭亡20年后,留下的粮食还没有用完。可见隋朝的农业、运输、仓储相当发达,国库非常富足,只可惜皇帝不懂治国安邦之道,最终落了个为人作嫁惨死凄凉的下场。

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

2011年11月,考古人员对黎阳仓所在的大伾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当年12月,考古队对黎阳仓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出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清理出大型建筑基址3处,仓储坑2个,墓葬11座,灰坑83个,路1条,灶14个。出土陶、瓷标本残片万余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和建筑材料标本500多件,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片)。

据考古专家介绍,黎阳仓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占仓城面积的五分之四。以勘探已确定的84个仓窖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考古专家表示,限于实际条件和民房所压,还有未勘探区域,实际仓窖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根据文献记载,黎阳仓在隋朝建立,主要是隋唐时期使用。但考古发掘还发现,到北宋时期,隋唐黎阳仓仓窖之上又曾建造了地上粮仓,地上粮仓约废弃于北宋末年。至于唐代中晚期黎阳仓因何而废,尚无科学依据。黎阳仓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佐证浚县隋唐大运河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黎阳仓遗址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年6月22日,黎阳仓遗址被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