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8/30
分享
《豫北运河故事》连载

第六十一章 顿丘故城:运河岸边春秋古邑 东汉曹操做过顿丘县令

浚县城西北26里许,卫河西岸屯子镇蒋村一带发现一座春秋古邑遗址,便是东汉末年曹操当过县令的顿丘县城。正因为曹操在顿丘县当过县令,所以对邻县黎阳(今浚县)境内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情况多有了解。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与河北袁绍集团争霸中原,为了便于运兵运粮攻打盘踞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的袁尚,曹操凭借自己对黎阳、顿丘的地势了解,于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在新镇淇门“遏淇水入白沟”,利用黄河故渎向北疏浚了通往邺城的水运通道。而他挖通的白沟,便是隋代永济渠(隋唐大运河)的一段主要河道。

现今卫河西岸的顿丘城遗址最初系春秋故城,时属晋地。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著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中记载:晋“定公三十一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城顿丘。”《诗经•卫风》也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诗句。《战国策》苏代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战国时期的“虚”地和顿丘是魏国的地盘,“虚”地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东。

西汉初年在今浚县境内置黎阳县和顿丘县,属兖州东郡。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改顿丘为“顺丘”。东汉初复名顿丘。三国因之。晋为顿丘郡治所。

关于“顿丘”之名的由来,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作了解释:“山一成谓之顿丘”。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所著《释名》中说:“一顿而成丘,无上下大小之杀也。”《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魏徙九原,西河出军诸胡,置五军于丘侧,故其名亦曰五军也。又载:“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淇水又北迳顿丘县故城西……盖因丘而得名,故曰顿丘矣。”

《河南省古今地名词典》稿载:顿丘在今浚县西北13.5公里蒋村附近。春秋置。城周约20里,北滨古淇河,南距古丘2里,后魏景明中东徙阴安(今清丰县境),原顿丘即废。古顿丘地扼齐、晋、赵、卫交通要道,在军事、贸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今存遗迹,曾出土春秋战国残砖、瓦当、陶片等遗物,另有象牙、兽骨发现。

由于曹操在顿丘当过县令,历史上又出现过两个顿丘城,导致鹤壁市浚县与濮阳市清丰县都说自己境内的顿丘是曹操任职过的地方。

其实,这个“官司”最容易理清,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在东汉末年起家,三国争雄中胜出的乱世枭雄。大家只需搞清楚历史上两个顿丘城是什么年代存在的就一目了然了。

《魏书·地理志》载二个顿丘县。一属黎阳郡,西汉置,东魏天平(公元534年—公元537年)年间废置;一属顿丘郡,北魏景明(公元500年—公元503年)年间置。二县并存30余年,不详其因。

清嘉庆《浚县志·古迹》也有记载:“顿丘有二,一在黄河故渎之东,后魏景明中置,今清丰县西南二十五里有顿丘城是也;一为古顿丘,即在浚县境内,即《水经》之顿丘也。”

根据史料记载可知,濮阳市清丰县境内的顿丘是北魏景明(公元500年—公元503年)年间才有的。东汉末年的曹操在公元220年已经过世,断然不会穿越到280年后的顿丘做县令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