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少强的头像

张少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2/04
分享
《陇山塬》连载

第五十五章 打工乐趣

三个人还没有研究出干活儿的差别是什么,先叹上了气。张显和陈强对赵强说,这活儿苦死人了,回家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书,一定要考上大学,再不能下这样的苦了。这根本受不了,经不住折腾。然后,开玩笑地说:“‘高八级’的上学精神真令人佩服,如果换作别人早就不念了。”“高八级”是什么意思?就是高中补习了八年,文化课实在考不过去,最后改考体育,才考上大学,一时传为佳话。同学们戏称:“高中研究生,也该出成果了”。“高八级”全校师生都认识,特别出名。每年考试,全校老师都为他着急,希望他能早点考上走,年年见他,实在受不了了。

张显和陈强都下定决心去县城一中复读,但赵强心里没底,真不知道自己这个假期回家,等待他的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有机会复读,再复读一年能考上大学吗?如果考不上,那怎么办?自己真和“高八级”一样?但家庭条件显然不允许他这么干。

上不了学,不务农,出门打工,就如今天一样,要想在下苦人中得到老板的认可,拿到高工资,必须有一把好苦。下苦也需要技巧,摸索规律,就如那位妇女一样,不然就会挣死人,就是你强壮得如牛一样,也并不一定好过,更不要说赵强身体弱,有氙气病,挣不得。只有像这位妇女一样,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摸索出规律,一个弱女人才可比得过三个壮小伙子,做到四两拨千斤。

生活处处有竞争,真没有想到,下苦力也如此。赵强坚信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受的教育多,要比没念过书,或念书不多的下苦人强。高中生是这个工地上受教育最多的,学历最高的。因为自己学历高,懂的科学原理和规律比他们多,所以一定要比他们做得好。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就是老师,师父就在身边,修行则完全靠自己。在苦力圈要想出人头地,只有采众家之长,才能成就自己。赵强边干边仔细琢磨那位妇女干活的姿势,动作,方法,并经过反复练习,琢磨原理,终于明白他们和妇女之间的差别。原来站在石子堆上挖石子与站在石子堆旁铲石子有很大的差别。前者阻力大,费时,费力;后者阻力小,省时,省力。同时力要使得巧,哪些地方使力大,哪些地方使力小。这样才能节省体力,保持精力,做到借力使力,另外就是要做到稳、准、狠,用板锨贴着地面“嚓”地使力,地面平,租力小,轻用力就盛满锨石子,侧身背对着车斗,半蹲用力,猛一使劲,把满锨石子举过头,顺势抛到车斗里,还借住了惯性动能,干净利索,节省气力。掌握好节奏,保持好体力,做到事半功倍。赵强把这一经验告诉张显和陈强,几人照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装车速度明显加快,体力透支得到缓解。

你想想,人又不是机器,一天十多个小时,不停地干活,哪能受得了?必须学会合理分配力气,才能干得好,干得快,人还轻松,这是下苦人首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然真的能累死人,靠蛮力干,就如拼命一般,每天透支体力,人都会快速地累垮。

第一天,几个人终于熬到晚上下班,三人的胳膊腿痛得要死,都咬牙强忍着。他们这才明白,以前父母是多么疼惜他们,从来没有让他们受过这样的苦,真的是太娇惯着他们了。他们从来不知干活儿这么苦,这么累,把父母的宠爱,疼惜,娇惯,当作任性的资本,无情挥霍。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话说当天,赵强三人干完活后,几双手都起了好几个很大的血泡,就如在火上烤一样痛,双臂、两腿如面条一样酸软无力,全身疼痛难忍,如针扎一样,疲惫不堪。晚上吃饭时,手抖得连饭碗都端不住。三人饥肠辘辘,强忍着痛,狼吞虎咽地坚持吃完饭,就想找个地儿睡觉。他们三人是从考场跑出来的,家里人都不知道他们去了那儿,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准备,也没有带。要想睡一个舒服觉,肯定是不行了。没有铺盖,三人只好和衣而卧在光床板上,不一会儿便鼾声四起。

一些工友看到了,不忍心地说:“你们三个娃娃,出门也不记着带铺盖。这是夏天,要是冬天,肯定会把身子糟践坏的。快想办法买些便宜铺盖也行,这样穿着衣裳睡,时间一长会长满虱子的。不要为省几个钱,睡不好觉,体力赶不上,干不了活的。”

睡到天亮,赵强、张显、陈强三人忙从身上凑钱,只有三十五元,让老板去城里时顺便买两床棉絮,余五元留着三人在工地上零花。三人两床棉絮,一床棉絮当褥子,一床棉絮当被子,晚上就挤一起睡。工友们说:“你们三个学生娃真会省钱,这哪能休息好?”不是省,是没钱了,也不想花钱,因为就干一个月,睡那么好有什么用,走时得丢掉。在学校时,三人都挤宿舍大通铺睡,有时候挤得连身都翻不过来,还是睡了三年。现在只能这样先凑合着过。

年轻人就是身体好,一觉睡到第二天全身疲劳是消除了,全身痛能忍住,就是手上的血泡和胳膊脚还痛。干活哪能不受苦?几人强忍着,干几天可能会好的。学校里体育达标训练时就这样,适应几天就好了。天一亮,吃完早点,就开始干活儿了。

东方微明,红霞满天。这里和家乡完全是两个世界,几人都顾不上观赏日出,就开始在工地上忙碌起来了。三人分开,各跟一位大工干活,小工的任务就是帮大工,抱砖、递灰、拿工具。赵强跟的是王师傅。两人第一天合作,赵强什么都不懂。这协助人干活儿的事儿,赵强没干过,他平时在家里都不干活儿,这儿的活儿和家务活,又差别很大,赵强被王师傅呼来喊去的,有时王师傅急了,还呵斥两声。赵强别提心里有多憋气了。三人干完活归来,都有同样的感受:“真他妈的受气,谁以前受过这样的罪,这样的气啊!要不是为了挣学费,真想甩手不干了。”几位师傅聚在一起说:“到底是学生娃,吃闲饭惯了,什么活儿都不会干。一拨一转,不拨不转。要不是别人的娃娃,如果是我的娃娃,我早就抽他一顿了。和这样的人一起干活,真是太累,太心疯了。能不能让老板换人?”

听了这话,赵强等人心里暗暗不服:自己年轻力壮的,有的是力气。这几个瘦老头子,没什么力气,有什么日能的,这样小看人。“我们是学生娃娃怎么了?学生娃娃聪明着呢,受过教育。这就是优势,并不是劣势。”几个发完牢骚后,想:“为什么,自己到了工地上反而不行了呢?当然得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他们第一天就见过女师傅的本事了。要想鹤立鸡群,不拿出点儿真本事是不行的。”

不服气,要上进,是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心想:“不就伺候个人吗?就如昨天一样,如果今天大工干活还是那三样子,今天肯定行的。第一天受气,第二天决不会受气。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干啥要学啥,不懂的事多。赵强想起父亲的话来:将小将小,天下走了。对师傅要尊重,即使师傅不如你,他能到那个位置上,必有他成功的一面,要看人的长处,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绝不能拿别人的短处比自己长的处,那样会产生自满心态,无法上进。干农活也一样,作为农民要懂得“倒茬”,还要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用处。什么时间翻地,什么时间沃地,什么时间点籽播种。就是农业学者,到了田间地头,还得不耻下问。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决不能目空一切。俗话说:驴狂屁出来,猪壮挨刀来,人狂事出来。

想到父亲的话,赵强心里的那团无名之火,开始慢慢被浇熄,他从心里开始思考问题出在那儿。俗话说:娃娃勤,爱死人。好出门不如穷家里坐,既然出了门,首先要学会勤快,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懂不是罪,不是错,不学习才是错。学会了,懂了,明白了,才能拿得起活,自然人家就不会说你了。

学无止境,处处留心,事事关心,不断学习,先学会配合别人做好事,搞好工作,才有机会担任主导人,或者接受更大的工作的挑战。如果连一件简单的事都配合不好,做不好。同事都不会让你放心地去干,老板更不会给你重要工作,你也不会体现出你的价值,得到重用。

赵强有了勤快心态,学习心态,配合起工作来,心情就比较舒畅了,也长了心眼,他学会了观察、学习以及思考问题。比如配合大工砌一道墙,无非几个要点:一,不能让砖缺下,二,沙灰要到位,砖要放到顺手位,第一堆砖抱多少,第二堆砖放哪儿,师傅砌的墙有多长,从哪儿拿砖顺手。沙灰装多少,拌成什么样子才符合师傅的标准。这两样配齐了,做到及时补充,得空休息,师傅不会说你的。另外,墙砌高了,师傅要不要踩架子;砖是不是多抱了,放架子时挡住了架子……这些都得考虑进去,不然白下苦,还不讨师傅高兴。

赵强悟出了这个道理,就依想法做了,从而时间多了,不会手忙脚乱了,也不会挨师傅的呵斥了,干得也顺心舒畅了,得空还能和师傅聊聊天,开开玩笑,双方关系融洽了。

两人配合默契,砌墙的速度加快,工作进度会提前完成,师傅也有空抽时间聊天,抽烟,休息了。尤其是在干活儿上,赵强和师傅保持好节奏,大工一伸手,他这个小工就能把所需要的东西准确递到师傅手里,可谓配合默契。如此一天下来,这位王师傅对学生娃赵强刮目相看:短短一天时间,就能让这个学生娃有如此大的进步。这娃太灵了,和他的配合能达到这种默契程度,真是难得,只有人才才能做得到,这娃前途不可限量,一定会考上大学的。让这样的娃娃,受这种苦,太可惜了。

赵强、张显、陈强三人不断地分享着劳动经验,鼓励支持,相互长进,在短短的几天内,在各位师傅心中的地位变了,口碑变了,师傅们对他们的看法也变了。以前是三个不懂事的学生娃,现在是三个大学生,三个人才。

三个人几天干下来,捞了名声,得了面子,改变了负面形象,赢得了尊重。但没人时三人互相诉苦:“太累了。这建筑活儿,真不是人干的,太苦、太累了。”三人又相互打气:“累归累,还得坚持,眼前再没有啥好活儿可干了。”

才干了几天,身体还没有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劳动。赵强晚上全身痛醒几次。三人挤在一起没了睡意,悄悄地溜出工棚,来到工棚不远处的沙地上,舒服地躺下来,漫无目的地看着天上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幻想着未来。为了将来三人互相安慰:“就坚持一个月,为了挣学费,拼了!”“一定要干在人前头,决不能让工友看扁了,说我们是三个学生娃。”“学生娃,在他们眼中,就是干不动活的代名词。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墙皮活着一锨泥,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 聊一会儿心里舒服了,又回来睡觉,好养好精神明天断续干活儿。

三人干活玩命,就是为了赢得工友的尊敬和好感,以及老板的赏识,多发些工资。俗话说:苦没白下的,功没枉费的。有一天,老板高兴,真给他们三人涨了工资:“这三个娃娃干活可厉害了,每人日工资涨五毛钱。”赵强和张显日工资由17.5元,涨到18元,陈强以前就给老板打过工,认识,这次又带来两个人,所以日工资比其他两人多五毛,18.5元。张显和赵强为了能拿到和陈强一样的日工资,还暗暗地在干活儿上较劲,希望老板能破格,给他们俩和陈强一样的工资。重体力劳动,让三人的手上都长满了血泡,最后血泡破了,结成了老茧,磨出了一双皮粗肉糙的“干活人的手”。

从学生娃到农民工,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作为学生,衣服干净整洁是基本的要求,成了农民工后,他们累得连衣服都懒得洗。入乡随俗,除了下班后换洗的衣裳必须洗外,他们平时就穿着旧衣服,灰头土脸的样子,放在农民工堆里,都分不清谁是学生娃了。吃饭时都顾不上洗脏手,抓个馒头就往嘴里塞,就着菜吃得津津有味,先解决肚子的问题,再讲究卫生。干一天活儿,不知间接地吃了多少土,手上的这点土算不了什么。

吃饱后,三人就躺在破棉絮里睡觉。两床新棉絮没过几天,就变成了黑片子,棉花上落满了厚厚的黑灰,根本认不出哪是棉絮。抽空把它搭到工棚外面的铁丝上晒晒,还能感觉到棉花的温暖。

十多天咬牙苦熬过去了,三人终于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全身的疼痛基本上没了,手上的老茧如树皮一样耐磨得很,再没有起水泡,也没有起血泡。几人的身子骨也强了,全身的肌肉鼓起了包包,有了男人的霸气。干起活来,再没有刚来时,流那么多的汗水了。一天干下来,只要吃完饭,精神立马就来了。

晨起,精神饱满,有使不完的劲儿,走路来呼呼带风,昂首挺胸,胸肌成块,流露着男子汉的霸气。赵强、张显、陈强三人有旺盛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儿,开始寻思着,怎么能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再多挣些钱。与工地上的一些有经验的师傅商量,他们也有同感,说:“找老板干包工活儿能多挣钱。”于是几人就商量着,尽量多干包工活儿。

有一天晚上,工地上要垫一个沙坑,需要四十车沙土,老板放出话来:“一东风汽车沙土二十元,一辆车四人装,装车人员自找对象,钱平分。配四辆东风汽车,连夜加班干,干完活就结账。”

赵强三人和一些体力好的工友们踊跃参加,四人一组,装一车沙子每人可得五元,如果到大半夜休息,预计能装四车沙土,人均能挣回一天的工资。装沙土比装石子好多了。能不能被选上装车,这就要看平时干活时留给大家的印象了,如果印象不好,工友不会同他一起干包工活的。幸运的是,赵强三个全被工友选上了。

几人黑灯瞎火地被大车拉到沙窝子里。四人借着夜光站在车斗的四个方向,光着膀子,吹着夜风,开干了。只听见大板锹“喳喳喳”的入沙土声和沙土装进车斗的“唰唰唰”声以及“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一东风车三十吨的沙土,不到十五分钟就装满了,都和时间赛跑,谁跟的车装得快,谁的组就多挣钱。

司机开走后,装车人才会躺在沙堆上休息一下,等待下一轮的大奋战和大比拼。休息的时候,夜风吹在身上,凉爽极了。十六人的队伍,四辆大车,奋战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任务,都是壮小伙子,谁也没有被落下,也没有分出胜负。可见竞赛之激烈,拼得多火热,谁也不想当最后的“软蛋”。回到工棚,顾不上洗漱,几人倒头就呼呼大睡到天亮,天亮后又开始新一轮工作。

包工活让老板尝到了大甜头,让打工者尝到了小甜头,于是老板打破一贯的按点上班,按点休息的老惯例,不断地实行分段分包活动。这次又有一个总面积两千平方米,厚二十厘米的混凝土地面需要包干。陈强问张显和赵强,愿不愿意接着干包干。张显觉得学费挣得差不多,不用那么苦,家里条件还可以,他不想拼命了,再着太累了。赵强觉得也差不多了,家里有哥挣钱,自己没必要这么拼命,再者身体的那个氙气,好像复发了,他不好意思给陈强说,只好说自己也偷懒一次。赵强和张显也有同感,太累了,于是没有去干包工活。陈强身体锻炼的强壮,觉得还有使不完的劲,还能多挣钱,上学有零钱花,为了多挣钱去干了,每天加班包工打混凝土。于是张显和赵强两人下工后,就有空去工棚周边的沙丘上转转,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环境特色。

孩子不远离父母长不大。不离家门不知生活苦。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咸,只有在远离家乡时,才能感受得最深刻、最真实。人世间的冷暖,住在象牙塔里的学子,是永远是感受不到的。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从学习知识的大学和社会大学两所大学毕业,才算得上真正的毕业,有一天才能担当重任,走向成功。

在社会大学,时间一长发现,这苦力活竞争激烈,还互相排斥。下苦不行,也会被人看不起的。在工资待遇上,南方人比北方人高。在技能上,师傅看不起普工。老板看不起下苦人,但又离不开下苦人。南北差别大,南方人勤快,北方人懒惰,南方人做工精细,北方人干活粗糙。当然这是一种由偏见引起的思想认识上的错觉,南方人的平均工资比北方人的高一倍,师傅的工资比普工的工资高一倍。工地上的下苦人就三个大的等级,三个大等级中仍有小差别,根据身体条件,干活儿利不利索,先来还是后来,都有差别。同样,小工、普工、师父、北方人、南方人,都在暗暗较劲,表现自己,想获得老板赏识,得到高工资。工资的细微差别,证明了一个人的能力和在老板心中的地位。赵强、张显、陈强三人来时,老板就许诺,只要好好干活,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普工能拿多少,你们三人就能拿多少,就算干得不太理想,老板也会尽量多给的。学生嘛,挣学费不容易的。

工友们都知道,赵强三人就是个过客。干得好坏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所以也不会故意刁难他们。当然为了感谢老板的收留,也算知恩图报,给老板一个好印象,证明学生也能下得了重苦,让老板尽量多给些工资,三人还是拼了命地干活儿。

如何拼得全力,把活儿干得漂亮,能和经常干活的普工比一比,赵强三人也是下了心思。通过第一次装车,三人就明白,干活得用脑筋,找方法,找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干得过常干活儿的人。三个人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结果得到工友的尊重,受到老板的赞扬:“这三个学生娃真厉害,三个人才,三个大学生,要不是看你们上学,真不舍得让你们走,太会干活儿了。”

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儿,同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工地上到处是钢筋,砖头,钉子,架子,不小心磕着碰着都很正常。听大工讲,还有人从上面掉下来送了命的,所以处处要小心,注意人身安全。

不管怎么研究规律,学会省时、省力,但是建工地上的活儿,是最苦的,是真正的重体力、强体力劳动。赵强不断地琢磨着,能不能有一种机器代替人工劳动?有了这些机器,由人操控该是多么好的事。实际上建筑上的活儿,大多是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有了机器,就可以减轻下苦人的劳累,加快建设速度,还能保证工程质量。当时,赵强万万没有想到,十多年后的中国,基本上全国普遍实现了机械化。中国在世界上还有了一个“机建狂魔”的称呼。

赵强不由得叹气,能不能上大学都是未知数,高中时学习了文科,注定与研究机器是没了关系。转而他又乐观地想,每年因为家庭条件出门打工的大学生,肯定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有幸考上理工类的大学,肯定不会忘记打工的辛苦,会仔细琢磨研究这问题的。

和混凝土,把水泥、沙子、石子倒在一起,用铁锹翻拌。人工拌,不但累得要死,而且沙子和水泥的灰比不均,均匀度不一,全凭肉眼判断,这样的混凝土能结实吗?如果用机器代替人工,按一定的比例搅拌,肯定均匀坚固。当然,赵强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后的中国,出现了普遍的“商用混凝土”。

当时,赵强相信建筑工人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一定会实现工资收入翻几倍,工作强度下降,大部分活儿由机器代替,再不会像他们一样,晒成黑蛋,累成狗。赵强边干边胡思乱想,二十年后的建筑工地,是不是如赵强设想的那样?赵强还是想象不到,那时候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赵强把这一设想告诉了张显和陈强。陈强高兴地说:“肯定会有人设计出来的。”张显说:“这次打工,给了我深刻教训,一定要好好地去上学,考上大学。再不能受这样的洋罪了。考上学,不管怎么辛苦,也一定比下苦力强多了。”赵强也感叹:“这到哪儿是个头啊,一天满身是土,又脏又臭,一点儿尊严和体面都没有。”

俗话说:要想人前体面,就要人后吃苦。赵强、陈强、张显认识到这些时,更加埋头苦干,他们要记住这“地狱般”的苦,为将来加油。先要好好地钻研、学习,尤其是向身边的师傅们学习,尽快掌握技术,虽然考上大学用不着这些,但是当下必须学会,只有学会了,掌握了,才能让当前好过,顺利实现挣钱回去读书的目的。

在开山破石上,学会如何用手握钢钎,找石缝,破石头的原理,如何砸铁锤,扛钻机省心省劲。在建房子时,学会如何为师傅抱砖头,递灰。两人的配合默契是干好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天的劳动中干得顺心舒畅。

很好地配合大工,按时准确地把砖递到师父的手里,实现又快又好的劳动,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凡是赵强配合过的师傅,都对他赞不绝口:“这娃娃聪明,真不愧是大学生(意思一定会考上大学的),真会干活儿,从不让人说,你想啥,啥就在你手边。”

干活最忌一开始强干猛干,那样容易透支体力,伤害身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理调配体力,劳动力,使身体适应高强度的劳动,既有工作进度,还不伤身体。如果你干活太猛,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爱表现,爱出众,更为重要的是伤了身体,工友们还会孤立你。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如果有人心存不满,暗算了你,则是得不偿失。

当然,得到老板赏识,成为老板面前的红人,可以升任工长,工作轻松,收入高,但责任也大些。或者从老板手里包些活,多挣些钱。当了工长,必须学会用人管人,工友们才会服你。如果不会管,工友们会认为你是为了一门心思讨好老板,压榨工人的血汗钱,是黑心工长,引起人的反感,如果是同乡,慢慢的会落个坏名声,没了人脉,成不了事。

如果老板是干苦力出身,他会一眼看出哪个工人没有好好干活,哪位工人干得好。多少活,多少人干,干了多长时间,进而能估算出工作进度及盈亏情况。同样,通过一个人的动作,就能看出一个人会不会干活,灵不灵活,是熟练工还是普工生手。当然,有了工长后,老板一般不会管这么多的,多数时候只是来看看,或视察一下。大多时候,权力全移交给了工长。

赵强、张显、陈强三人,还是对第一天的经历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们三人心里,认为这是一场磨难,要不是从那位柔弱女人的身上受到启发,他们三人也不会明白干活的道理,就那样一味地蛮干下去,能不能坚持下来,能不能受得了这种苦都是问题。俗话说:苦难下,屎难吃,钱难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