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仲山的头像

孙仲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07
分享
《走出历史的阴暗》连载

第二十九章 免死铁劵不免死(3)

孔融恃才傲物,处处找曹操的麻烦,说人家,这个做的不合适,那个做的不体面。曹操碍着孔融的名气,不敢处理这个大人物。后来,曹操大权在握,这就要篡夺大汉江山,哪里还能容孔融在指责乱说,找个借口,来个满门抄斩。落下一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让人流泪满面的典故。后来,荀悦在写史的时候,说孔融不识时务。

而不识时务这个典故。和东汉的大学者张霸有关。张霸任会稽太守的时候,国舅爷邓骘专权,邓骘知道张霸的名气大,就想方设法拉拢他,但是张霸看得出邓骘专权,必然没有好下场,就不搭理他。知道的人就说张霸不识时务。

 但是,到了汉元帝即位以后,皇帝翻脸,邓骘一家被诛,邓骘也只得自杀,全国被牵连的人无数。那些说张霸不识时务的人,才明白自己最不识时务。

在清代,辅政大臣肃顺想拉拢曾国藩,不断的修书示好。当时,肃顺位高权重,是个理想的好靠山,但是曾国藩太识时务,觉得肃顺跋扈张扬,日后必然没有好果子吃。除了公事,绝不有私信来往。果不其然,以后慈禧发动政变,杀了肃顺,凡是和肃顺有书信来往的,都受了牵连。而曾国藩巧妙的躲过这一劫。

说到不识时务,如果上司像唐太宗一样,从谏如流。魏征这样不识时务的,也成了名相忠臣。反之,要遇到符生,高欢,刘子业那样的领导,一万个魏征,也不够砍头的。

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夏天,洛阳连天大雨,气候闷热,这可是捂酱的好天气。

李存勖就算只穿个大花裤衩,也觉得闷热异常。那个年月,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帝王和百姓,老天让享受一样的待遇。有时帝王还真不如百姓呢,百姓可以找个地头,蓑衣一铺,小睡乘凉,帝王敢吗!到哪里也是众星捧月,围在核心。别说风了,尽是汗臭味。

天热了,都说高处不胜寒。李存勖就想盖高楼,到高处凉块。他跟前的那些太监伶官的自然大力支持。还都举例说明,想想当年长安普通大户人家都有高楼大厦,难道咱洛阳皇宫还不如长安的大户人家吗!

这个激将法好,李存勖面色一变:“想俺李存勖东征西杀,得胜无数,灭了大梁,做了皇上,难道连个高楼都住不上吗!可恼哇。可恼”,李存勖不是喜欢唱戏吗,出口就是唱戏的那一套。

李存勖安排王允平做基建经理,抓紧时间盖高楼乘凉,这时候,不识时务的郭崇韬出现了。

郭崇韬自然不想让李存勖盖楼。又把忆苦思甜那一套说了一遍。李存勖就说:“想当年,咱们在黄河岸边和王彦章开战,我在泥里水里,都不觉得热”,郭崇韬明白,李存勖是想摆摆谱,那些年受的苦和累太多了,现在要好好享受。

 老郭继续说:“陛下那些年是被打仗困扰的,饿了不知道吃,困了不敢睡,还在乎热不热的,如今条件好了,讲究讲究也是应该的,但我们国家太穷了,陛下还是勒紧裤腰带好。”

李存勖越听越气,憋在心里,心里的话,你愿咋说咋说,我该咋盖咋盖。太监和伶人都支持李存勖搞建设,不搞建设,哪有油水捞啊!

郭崇韬不让皇上盖高楼,搞基建,这不是明显的断别人财路吗。他不仁,别怨我们不义。派人到处去找郭崇韬的不是,不是还真有,老郭的房子竟然比皇帝的高。所以就到皇帝面前说坏话,自然,不识时务的老郭又让皇上多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本来枢密使的位置是宦官李绍宏的,李绍宏又叫马绍宏。反正那时候,只要能找个好干爹,就可以随便改姓的。李绍宏本来是郭崇韬的老上级,后来老郭功劳大,李绍宏就得靠边站了。

为了不让李绍宏再成为自己的上级,郭崇韬保举一个毫无根基的宦官张宗翰为枢密使,李绍宏就弄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宣徽使。

 枢密院里的事情都是老郭说了算,张宗翰也就是个聋子耳朵,做摆设用的 。老郭和李绍宏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而李绍宏连络宦官来对抗老郭。

太保李存审驻守幽州,灭大梁的好事没有参加。眼见这个封官,那个领赏。自己啥好处都没有捞着,一个郁闷,气窝在心里。一下子病得不轻。

李存审知道老郭现在举足轻重,就想托老郭给皇帝说一声,来洛阳晋见。其实,他真是所托非人。本来以为和老郭是同乡,老婆郭氏还和老郭五百年前是一家,肯定老郭会帮忙。

 但是,老郭是这样想的,李存审威望战功比他高,人家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万一李存勖念旧情,封的官职比自己高,那就不好办了,所以就压着李存审的书信,不让回洛阳。

李存审老婆郭氏知道是郭崇韬存心作梗以后。跑到老郭家哭诉:“我老公他一辈子为了公事日夜操劳,如今病入膏肓,想回来见皇上最后一面,你都不能允许吗”,老郭做了亏心事,自然脸红。又听说李存审快不行了,内疚啊,这才答应让李存审回洛阳,但李存审已经不行了,还没有等到李存勖的封赏到幽州,就撒手西去了。

对于李存审这事,老郭确实办的不咋滴。那个李存审是贫穷人家子嗣,因为战功而做大官,在人民群众当中,是有威望的。经常对儿子们说:“你们的荣华富贵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们看看我身上的箭伤,还有这些箭头,没有一百也得有九十多,这都是从我身上剜出来的”。老郭得罪李存审一家,肯定把剩下的几个老干部也得罪了啊!

乱世当官容易,只要你能拉起队伍,就能弄个县令,太守当当。但是到了国家安顿了,肯定就要考核官员。全国一千二百多官员,郭崇韬亲自考核,这些官员不是混混,就是出身不行。只有几十个合格的。混混还好说,回家混也照样。出身低的就冤屈了。有个人本来政绩不错,就是出身低,老郭酸溜溜的说,“不是我不想提拔你,谁让你不生在士族家里,要怨,怨你老爸去”,你看看,老郭这一阵子得罪了多少人,对他的处境,还有好吗!

老郭也知道得罪人不少,想辞官不做了,回家好好安度晚年。儿子郭廷说:“老爸,你要是放权回家了,就好比神龙离开水,不能翻云更不能履雨,到时候,你就是人家案板上的肉了,想咋切咋切”,老郭一想,也有道理。

有个随从给老郭出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好主意。那人说:“你和皇帝好,就像用万能胶粘在一起,谁也无法分开。皇上喜欢刘氏,这个枕头风可了不得,你呢,保举刘氏为皇后,这样刘氏对你感激,关键时也能有用处”,老郭连连点头,可是,他就没有想想,一个连亲爹都不认的女人,会对别人好吗?

老郭对李存勖秘密上了奏章,让刘氏做皇后,这正对李存勖心思。李存勖不顾正室侧室,让刘氏如愿以偿。这回,老郭觉得是高枕无忧了。

无论是皇帝还是平凡人,都想攀个名人做祖先。朱元璋让续家谱,一定要续到朱熹的名下,手下官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是朱熹子孙的证据,他压根和朱熹不是一条藤上的瓜。

 郭崇韬呢,是山西人,郭子仪也是山西人。宰相豆卢革就说老郭是郭子仪的后代。老郭顺嘴说是郭子仪的四代孙子。以后老郭出去公干,路过郭子仪墓,在墓前嚎啕大哭,哭啥?想祖先了。这事,传到天下人耳朵里,好多人都笑话他心里没有个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