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达的政府军被契丹和石敬瑭的部队团团围困在晋安城里。城里数万大军坐吃山空,粮食很快就吃尽了。
李从珂接到张敬达的求救信以后,也是赶紧调集援军,但是,当时的人心,说变就变,看看势头不妙,马上就会有人反叛投降。
张敬达见援军迟迟不到,城里粮食不继,就想法组织突围。派自己最信任的战将高行舟和符彥卿带着骑兵猛冲。但是骑兵对骑兵,他们肯定干不过契丹骑兵,冲杀几次之后,只好无功而返。
张敬达的副手杨光远和副将安审琦见不能突围,就劝张敬达开城投降。按照杨光远的说法,石敬瑭和李从珂本来就是亲戚,他们两个人内斗,别人没有必要白白搭上性命。
但是张敬达对他们二人正色说道:“我受明宗和当今皇帝的厚恩,如何能够投降反叛呢?况且我身为统帅,打了败仗就已经对不起皇上,再领着大军投降反叛,岂不是罪上加罪,现在这种情况,只要我们耐心坚持,皇上的救兵很快就到,就算救兵不到,等到城里断粮之后,你们在砍下我的人头,投降不迟,到时候,我绝不会怨你们半句”,张敬达一番话说的义正言辞,杨光远连连使眼色让安审琦杀了张敬达,但是安审琦毕竟跟随张敬达多年,不忍下手。
但是,杨光远岂能放过张敬达,那是他投降石敬瑭最大的障碍。他也不是不想报效朝廷,但是,他可不想做皇位争斗的牺牲品。既然张敬达不愿意投降,又阻碍别人投降,那就对不起了,还是想方设法除掉他才是。
张敬达的心腹爱将高行舟听到一些杨光远要害死张敬达的风声。但没有真凭实据,暗地里向张敬达做了暗示,张敬达却不以为然。以为杨光远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向他下黑手。
高行舟也不能和杨光远撕破脸皮,只好私下里在张敬达外出的时候,带领精兵暗地里尾随,想以这种方法保护张敬达。
谁知道张敬达却误会了高行舟。张敬达现在也明白,由于打了败仗,自己在军士们中的威信扫地,又拿不出突围的办法,很多将官见了他都少了尊重,见高行舟暗地里尾随自己,以为要对自己不利,私下里对手下说:“看来我最信任的高行舟也不会放过我了,天天派精兵尾随着我,这明摆着只要晋安城破,他马上砍了我的头向石敬瑭邀功。”
高行舟听到别人带给他张敬达的原话,怕张敬达误会他要造反,不敢再派兵尾随着他了。
由于契丹兵围城,张敬达和诸将每天早晨都会集中在张敬达的营房里,商议退敌之策。
公元936年十一月初九,这天早上大雪纷飞,积雪没膝。天气寒冷,大家知道这样的天气契丹兵也不会攻城。高行周、符彦卿来的晚一些。只有杨光远一大早就来到张敬达的营房。
杨光远见众将未到,诺大的营房里只有他和张敬达两个人。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他要趁此机会杀了张敬达。
张敬达哪里会想到他有这样的想法,丝毫没有防备,杨光远趁他转身之际,早已拔刀在手,手起刀落,正砍在张敬达的脖子上,可怜一代名将,竟然被稀里糊涂砍下了脑袋。
待到众人到来之后,杨光远已经命亲军控制了大帐,众人无法,只好跟着杨光远开城投降。
石敬瑭见杨光远来投,心里异常高兴,他明白只要这场战斗自己胜利了,基本就不用害怕李从珂了。
当然,众将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石敬瑭明白,自己取得晋阳保卫战的胜利,完全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功劳,这个老子看来真的没有白叫。
耶律德光见取得了晋阳大捷。赶紧督促石敬瑭进攻洛阳,石敬瑭正好借着契丹兵的阵势,灭了李从珂。
在洛阳的李从珂听说张敬达被杀,自己的大军全部覆没,吃惊非小。又听说契丹大军和石敬瑭联手向洛阳攻来,一时彷徨无计。
其实,张敬达的部队虽然全军覆没,可是以李从珂政府的实力抗击石敬瑭和契丹的进攻,应该是绰绰有余,但是当了皇帝的李从珂,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不但没有勇气,而且还抖抖索索。
地方上的将领看到李从珂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抵抗策略,见到契丹大军来到,纷纷开城投降。
对于李从珂来说,各处的战报对他来说都是不好的消息,以至于到了后来,一听到关于石敬瑭的消息,就连连摆手,说道:“我不听石敬瑭这几个字”,可是,不管你李从珂听还是不听,石敬瑭还是要来的。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一起率领大军直奔洛阳。耶律德光见石敬瑭对他特别恭敬,就对他说:“既然你对我如此忠心,那我就送你个皇帝当当”,石敬瑭连忙致谢,说道:“以后,我石敬瑭永远是大辽的儿皇帝。”,耶律德光对这个称呼倒是不太感冒,只是说:“你能做皇帝,完全是桑维翰的功劳,希望你要一直重用他”,石敬瑭连声答应。
李从珂见石敬瑭和契丹大军这就要攻打到洛阳。想起自己一哭得天下,如今刚刚坐稳,还得要交出去,不禁悲痛异常,趁着石敬瑭还未到来,每天醉酒悲歌,哪里还有当年那个深入虎穴,砍断大梁旗帜少年英雄的样子。
李从珂的哭声再也感动不了别人,随着李从珂的哭声,契丹大军裹挟着寒风,如乌云压顶一般,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