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仲山的头像

孙仲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7
分享
《走出历史的阴暗》连载

第八十四章 逆子(5)

 随着李从荣权利越来越大,范延光和赵延寿俩人胆子越来越小。石敬瑭借着老婆的关系,到了河中去做节度使。赵延寿和石敬塘同皇帝李嗣源关系一样,都是皇帝的女婿。

 赵延寿不甘心在洛阳担惊受怕,又上书李嗣源,请求到外地做节度使。李嗣源满脸气愤,说道:“朝廷用着你们,你们反而不想为朝廷效力,留你们何用”。

 赵延寿说道:“我做枢密使位置久了,应该让别人到这个位置锻炼一下,我也想为皇帝出力,到边境去亲自带兵,如果朝廷有用的着我的地方,一封诏书,我马上就能够回洛阳”

  李嗣源听赵延寿说的合情合理,再加上有女儿在一旁说情,这才同意赵延寿为宣武节度使.

  赵延寿走了,他的位置不能空缺着。李嗣源想起那个曾经告密安重诲的朱弘昭,如今在山南东道做节度使,让他火速来洛阳,接替赵延寿,做枢密使。

 朱弘昭接旨以后大惊,知道如今洛阳是李从荣掌权。一些文武大臣纷纷要求外调避祸。自己本来做节度使,天高皇帝远,悠哉悠哉 ,现在让做枢密使,虽然官职升了,但是,是福是祸,实在是难以预测。人家石敬瑭和赵延寿是皇帝的女婿,都不愿意呆在洛阳,自己一个靠告密发达的小人,会有这样的好事吗?

朱弘昭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知道一旦进入洛阳,自己就算是苍龙,也会被捆的死死的,不能挣扎。

但是,诏书来了,自己又不能不去洛阳,只好硬着头皮来见李嗣源。

 朱弘昭带着几个随从刚进洛阳城,迎面旗幡招展,马蹄声碎,只见面前有数百兵马,疾驰而来,行人纷纷避让。朱弘昭不知出了啥事,赶紧躲到一旁,兵马滚滚而来,踏起一大片烟尘。

朱弘昭忙问身边的行人,这是谁,有这么大的排场。

有人无好气的说:“还能有谁,这不就是秦王殿下吗,天天如此”

朱弘昭听人这么一说,心里暗暗叹息。早就听说秦王行为乖张,果不其然,怪不得那些大臣纷纷外调,这是避祸啊!

 朱弘昭见了皇帝李嗣源,当着李嗣源的面,直言说自己无德无能,做不了枢密使,李嗣源大怒,斥责道:“你们这些人都不想在我身边,我供养你们有何用”,见李嗣源发怒,朱弘昭不敢在说话, 只好到枢密院就职。

 范延光见朱弘昭就职,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但他知道,李嗣源肯定不能外放他到别处就职,只好走王淑妃和孟汉琼的门路。自己这些年积攒的银两,源源不断的送给二人,最终,投入就有回报,李嗣源答应他做成德军节度使。

 范延光走后,又提起一个小人冯赟做枢密使。

 李嗣源看到一班老臣走的走,死的死,心里异常难受。遍观手下,只有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为人淳朴忠实。所以很亲近和信任他。

 但康义诚也是一只老狐狸。见朝廷重要的官员大多要求外调以躲避秦王的加祸,他料想自己不能解脱,便让他的儿子侍奉秦王。自己在皇帝身边,遇事力求用恭敬顺从、左右两可的态度去对待。

 年龄大了,李嗣源越来越感觉不到力不从心。

 其实自从安重诲被杀。立竿见影,所有的大臣只求自保。想想安重诲和皇帝的交情,都难逃毒手,何况别人。

 所以,李嗣源的耳朵边就清净了许多。反正天下事有自己最信任的孟汉琼掌握,自己也乐得清闲。

  公元933年十一月五日,洛阳下了第一场雪。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到了初六早晨,天气转晴。

 李嗣源正在火炉边烤火,貂裘大衣穿在身上,还是感觉天气寒冷,这时候,不禁想起天下的百姓 ,在如此寒冷的雪天里,又该如何。

 这时候,门开了,进来一个人,李嗣源抬头一看,是王淑妃。

王淑妃对李嗣源说道:“一夜大雪,竟然催开了梅花,众宫女和妃嫔们想和陛下一起去看梅花”。

 李嗣源年纪大了,加之身体不适,哪有那份闲心。

 但是王淑妃莺声轻语,在自己最心爱的人面前,李嗣源就算再不想去,也不好意思拒绝了。

见李嗣源答应去赏梅花,王淑妃过去挽住李嗣源的胳膊,二人出了房门。这时候,众宫女和妃嫔早就在门外等候。

 见皇上和淑妃二人出来,众人围上前去,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前去看梅花。

众人有说有笑,李嗣源又焕发了青春,看着玉树银装的世界,心里不禁感慨,这大好的江山和这些女人都是他李嗣源的。

 雪中的梅花,分外清香。

 但是毕竟天气寒冷 ,李嗣源又久在温室之中。和众人一起赏梅,在冰天雪地之中,走的路多了,连累带冷,旧病复发。

这一下病势沉重,李嗣源几度昏迷,太医们束手无策。

李嗣源没有指定接班人,万一驾崩,谁能做接班人。

 让李从荣接位,众大臣几乎没有赞成的,但李嗣源皇帝还没有做够,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来继任问题。

李从荣也知道皇帝病了,但是他已经把宫中的人得罪光了,没有人对他说皇帝的病情。

虽然有个心腹王氏,但是李嗣源病了,王氏也没有理由抱着李从益来找他。

所以,想知道宫里的情况只有自己去探视。

 李从荣知道,到了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但是由于他的狂悖,确没有能找到一个支持他的关键人物。

 王淑妃不会支持他,因为王淑妃知道,只要李从荣即位,就不会有她和儿子李从益的好日子过。

所以说,李从荣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和王淑妃搞好关系,没有找一个给他出谋划策的老臣。

他只信任他那些诗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