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诲失宠】
安重诲冒着严寒前往剑门。路上各地诸侯卖力催收军用物资用来讨好安重诲。虽然是物资充裕,但是,老百姓被逼的走投无路,好多地方官逼民反。
虽然安重诲的权势通天。但是现在知道他不在洛阳,各地的状告他威逼收款,逼死人命的奏章纷纷送往洛阳。
李嗣源一看这些奏章,再加上以前安重诲执意要治李从珂死罪,一肚子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
前些日子,安重诲听到后宫有人说他坏话,感觉到李嗣源对他越来越疏远,就请求辞去枢密使的职务,李嗣源不允许,安重诲几次三番的上书。最后李嗣源不耐烦了,怂了他几句:“你想走赶紧走,我不是找不出来人代替你”。
接着,就任命范延光为枢密使,安重诲虽然撤了枢密使,但还有职权。
李嗣源见有如此多的奏章状告安重诲。自然是勃然大怒。听说有人状告安重诲,有人带头,平常和安重诲有过节的一些官员也纷纷上书弹阂他,其实大家都明白,李嗣源厌恶安重诲不是一天两天了。
尤其孟汉琼,在派出到前线劳军期间,到处搜罗安重诲的犯罪证据,都想趁着安重诲不在洛阳,扳倒他。
大学士赵凤对安重诲的处境深为忧虑,倒不是因为赵凤和安重诲有多少交情,二人反到因为任圜之死,早就有了隔阂。但是赵凤明白,此时的大唐还是不能离了安重诲,一些节度使也只有安重诲才能压制住。
赵凤对李嗣源说道:“安重诲是陛下的家臣,和陛下情同手足,虽然,他平时有些蛮横跋扈,但是对陛下衷心耿耿,陛下且不可听信小人之言”,听到赵凤说话,李嗣源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如今,他耳朵里听到安重诲这三个字,就厌烦的很。
虽然,赵凤看出李嗣源的态度不对,但是还是依着他的性格,继续说下去:“安大人一心为国,根本不会防范小人的谗言,陛下要不尽心保护,就怕是安大人会死于非命”
听赵凤说完,李嗣源狠狠的哼了一声,他心里以为赵凤已经做了安重诲的朋党,连看都不再看赵凤一眼。并下命令到,各处的节度使,地方官,如果不是军情需要,不要和安重诲接触。
这道命令一下,很明显,安重诲已经在他李嗣源心里失宠,那接下来,安重诲还有好果子吃吗?
京城里发生的事,虽然安重诲是一无所知。但是他明显的感觉到各地的地方官对他冷冷淡淡,后来,有人报迅,知道了李嗣源的命令。
安重诲知道了李嗣源的态度以后,犹如掉入冰窟窿里,更加寒冷。本来就是腊月天气,阴风怒号,犹如刀割刺骨,再加上心情不佳,横行大半辈子的安重诲,哪里受到过如此大的挫折。
但是,既然接受了督军的任务,那就必须完成,安重诲带领手下随从继续向剑门进发。但是沿途州县再也无人供奉,跑上一天之后,竟然连口热水都喝不到,安重诲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
安重诲继续前行,突然在前面官道上静候着一队人马。安重诲勒住战马,抬头一看,只见那伙人马迎了过来,为头一人,到了安重诲的马前,俯身下拜,口尊:“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特在此恭候安大人”
安重诲抬眼仔细打量这个人,方才想起这个人是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当年,虽然朱弘昭和他没有深交,但朱弘昭的凤翔节度使就是他保举的,患难见真知,看来朱弘昭是来报答他当年举荐之恩的。
安重诲赶忙跳下马来,扶起朱弘昭。寒暄几句。朱弘昭恭恭敬敬的把安重诲一行人接进凤翔城。
接着,朱弘昭把安重诲一行人安排在凤翔最好的驿站,并把安重诲带到自己的家里,举行家宴,为安重诲接风洗尘。
在酒席宴间,朱弘昭叫出自己的妻子儿女,为安重诲敬酒。这一点令安重诲大受感动,连续这几天,安重诲觉得自己遭尽了白眼,哪里有如此好的待遇。
而朱弘昭继续说:“安大人,就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好了”,朱弘昭这句话彻底击溃了安重诲的心里防线,此时此刻,他把朱弘昭当做了最亲最近的人,连日来受到的委屈立即化作泪水,从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流下来。
朱弘昭连忙劝解,对他说道:“安大人,宏昭承蒙大人照应,做到凤翔节度使,大人之恩没齿难忘,大人要是有啥不痛快的事,就说出来,说出来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听了朱弘昭的话,安重诲大为感慨,患难时节见人心,看来还是这个朱弘昭是个谦谦君子,并不认为他失势就疏远他。
安重诲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在朝中受到谗言诋毁,几乎丧了性命,幸亏当今皇上明辨是非,我才没有被灭族”,安重诲说道,此时,已经把朱弘昭当做最亲近的人,说起话来,哪里还有忌讳。
朱弘昭停下筷子,两眼看着安重诲的两眼,作出一种用心倾听的模样。
安重诲继续说道:“我与皇上情同手足,皇上见石敬瑭不能取胜,非要亲自来督军,我这才劝阻皇上,领命出征,可是皇上全然不顾我辛苦,听信谗言,沿途的地方官都不接待我,要不是在你这里,别说酒宴,连口热水都喝不到”
朱弘昭听安重诲埋怨皇帝,心里不禁暗暗得意,他安重诲永远不知道朱弘昭葫芦里卖的啥药。
到了深夜,朱弘昭安排安重诲到自己卧房休息。而自己到了书房,点上蜡烛, 铺开信笺,连夜给李嗣源上书,把安重诲所说的话语,精心整理,加工一遍。并说:“安重诲埋怨皇上,对朝政颇有怨言,千万不可使他到前线督军,如果他到达行营之后,肯定会夺取石敬瑭的兵权,到时候,他要是造反,他手下的旧臣必然群起响应,就怕难以控制了”
接着,又修书一封给石敬瑭,说道:“安重诲飞扬跋扈,行事鲁莽,对军士毫无怜悯之心,他要是到了军中,军兵将官们必然怕他的淫威,到时候大军不战自溃,应该想法阻止安重诲,进入军营”
看来,朱弘昭也是深谙为官之道,懂得李嗣源和石敬瑭的心思。李嗣源怕啥?就怕手握重权,人脉广泛的安重诲造反;石敬瑭怕啥?就怕被安重诲取而代之,夺了他的军权。所以由此来看,朱弘昭阴毒至极。
朱弘昭写完书信,连夜差人,一封送给洛阳的皇帝李嗣源,一封送给剑门的石敬瑭。而自己待天明之后,又苦苦地挽留安重诲住了两日。
而安重诲又哪里知道朱弘昭私下里的小算盘,还以为朱弘昭真的是在感恩。
果不其然,石敬瑭接到朱弘昭的信以后,平常他就和安重诲不对付,这次进兵,因为自己耽误了十多天,才没有攻下剑州,这些要是让安重诲知道,自己就怕也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赶紧给李嗣源上书,把安重诲的所作所为细细的做了汇报,并说安重诲如果到了军前,肯定会军心不稳,应该速速召回。
李嗣源接到石敬瑭的信以后,早就因为接到朱弘昭的信而怒不可遏,他恨安重诲竟然敢说他的坏话。再加上孟汉琼从前线回来,一路上搜集到安重诲不少罪证。于是李嗣源下令,让安重诲赶紧回洛阳,另有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