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要去洛阳即帝位的时候,后宫宠幸者有三:贵嫔郭女王,位次皇后;李贵人,生有皇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
曹丕刚即魏王位时,得母后懿旨,他不得不封那贱人甄氏王后,可甄氏予以推辞。曹丕就进封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宓。曹丕早就不太喜欢甄氏了,因为郭女王比甄宓年轻,比甄宓随和,他非常宠爱郭女王。曹丕称帝后,就把郭女王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宓仍为夫人,没把她立为皇后。曹丕让甄宓随他来洛阳,甄宓不听婆母劝告,执意留在邺城。曹丕向母后提议,借来任芳,母后没吱声,把脸扭向一旁。曹丕带来了曹睿,携郭女王、李贵人、阴氏一起来到了洛阳。甄宓见家人走了,又感到很失意。
曹丕来到洛阳,后宫新添了许多年轻漂亮的妃子,久而久之曹丕自然更加冷落了年老色衰的甄宓。曹睿是长子,又深受郭女王喜爱。郭女王不会生育,曹丕让曹睿尊郭女王为母亲。报知卞太后。卞太后认为,曹睿对郭女王、李贵人都是称大娘二娘的,叫娘合情合理,又增进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就应允了。这样,曹睿与郭女王的母子感情也日渐亲密。
甄宓听说了这些事情更感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意的甄宓便因此对曹
丕的不满情绪像雨中池塘里的积水越来越多。她心中苦闷,还经常说些怨恨的言语,苦不堪言,便作诗抒怀。
《塘上行》
甄宓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
诗中明显的含有抱怨有人进谗言伤害自己、曹丕对自己渐行渐远的哀怨。
这诗句让郭女王安排在邺城专门监视甄氏的侍女见了,侍女通过驿站信使
把甄宓的新诗送给了洛阳的郭女王。郭女王见了此诗,忙拿来让曹丕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大堆:“连三岁的孩童都能看出诗中朔风般的怨意,皇上更是一看便知了。”
曹丕看后皱起了眉头,两道混如黑漆的倒立的剑眉展了几展,狠狠地咬咬牙,细眼睛里射出来火一般的愤怒。他趁向母亲问安时,拿出来甄宓的诗:“母后您看,甄宓怨气甚重,缘由何在?”
卞太后看过道:“这哪里有什么怨言?分明是写秋草的衰落。甄宓是个好媳妇,皇上要心胸怀宽广,不能无端猜疑。你该册封甄宓为皇后,她心地善良,有母仪天下的情怀。”
曹丕怨道:“我册封她两次,她都拒绝,到现在宫内都无皇后!”离开母后时,曹丕一肚子怨言,母后偏向甄氏,要不是有母亲挡着,他早杀了那贱人,让郭女王当皇后了。
曹丕走后,卞太后写信派信使送去,嘱咐甄宓:“日后你有什么苦痛,可来信向我诉说,对外人要慎言慎行,小心被人抓住把柄。”
东汉以来鼓励孝行,汉代有好几位太后都临朝称制。曹丕当政后,想方设法阻止母后插手政务。黄初三年(222),他再次下达了防止太后预政的禁令,明文禁止太后摄政并禁止外戚家族干涉政治的政令:“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于后世,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
卞皇太后听说了此事,心中像是被儿子刺了一刀。她暗自思忖,自己就是管管不让他们兄弟相残,这也是魏王嘱咐她的事,别的并未多言呀。心想,你父王让我看着你们几个,该管的事情,我能不管嘛!
当曹丕晚上请安时,卞太后面带怨气道:“你父亲在世时,朝中事情我一概不闻不问。你以为我专爱管你的闲事!你父亲临终时担心他死后你们会兄弟相残,嘱咐我管着你们。要不,我哪有这份闲心?你不是小时候的子桓了,儿大不由娘啊,日后我不再管你,你只要不怕丢了江山性命,任意所为便是……”说完便把脸朝向窗外,不再言语。
曹丕忙道:“母后教训的极是,皇儿谨记在心,日后还望母后多多教训才是。”
把曹植调到了雍州,曹丕的怒意并未减轻多少。那甄宓不安分守己也就罢了,还写诗嘲讽,他最恨的还是郭女王给他说的,那贱人与子建眉来眼去的!本是残花败柳,还水性杨花。你是我曹丕的女人,我能允许你出轨嘛!甄氏已经让他忍无可忍无法再了。这次,曹丕铁了心要与甄宓作个了结了。
黄初二年六月的一天,曹丕在寝宫坐卧不安。室外传来的火辣的夏风与知了的吵嚷声,这一切让他心烦意乱。他传旨叫来解梦大师周宣,问道:“我昨晚梦见一股青烟拔地升天,是何征兆?”
周宣眯眼掐指,口中念念有词:“天下恐怕会有一位贵夫人含冤而死了!”
曹丕听了周宣的话脸色煞白,两道混如黑漆倒立的剑眉皱了两皱,细眼睛里射出惊恐的光泽。因为他已派黄门侍郎官送去了让甄夫人自裁的诏令。他担心甄宓并未与子建有染,以致于冤枉了她。曹丕小声对太监耳语几声,连忙派人去追赶传旨的使者。可惜已经来不及了,没几天,黄门侍郎官回复:“甄夫人夏六月丁卯崩于邺。”
魏文帝曹丕惊道:“这么说诏书未到,那贱人已经死了?”
《魏书》载:“时盛暑,帝欲俟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翻译过来就是:“当时是盛夏,魏文帝曹丕想等到秋凉时再把甄皇后接到洛阳。恰逢甄皇后患了急病,在夏天六月二十三日,死在邺城。”
后世疑点:甄宓是接到让自裁的诏令后自杀而死,还是患病而死,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由于时代久远,也就无法确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