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四十年来,很少患病。他曾暗暗赞叹自己是“钢筋铁骨”。可就是这“钢筋铁骨”般的身子一病就卧床不起了。他主要是浑身无力,发懒多困。懒得不想走路,不想吃饭;困得天明睡到天黑,都有睡不完的瞌睡。这能算病吗?他认为根本不是病,太医也确定不了是什么原因。他主要像一根拉断的皮筋儿,再也绷不上劲儿了。
曹丕传旨让司马懿回到洛阳,让他在嘉福殿陪着自己。曹丕每天与司马懿商议一下朝中大事,然后让他传旨,这样感觉放心多了。
三月,春暖花开。洛阳宫红墙碧瓦,古朴凝重;亭馆台榭,布局精巧。楼宇古刹间,已经是满园春色,。
甬道旁,散落着极为漂亮的梅树,风起时,梅枝一摇一晃,花瓣便纷纷扬扬,恍若漫天飘落的雪片。
宫墙边,桃花梨花开得正艳,白黄红色相间,放出缕缕香味儿。
高台上的铜鼎,体圆、腹大、两耳对立于口上,下有三足。铜鼎上饰有羽毛、三角、菱形、锯齿及马、牛、羊、犬、鹿、虎、豹、龙、凤、鱼等纹路。在铜鼎石龟之间,摆放着人物、花乌、飞禽走兽图案生动豪放、线条舒展流畅釉色纯朴浑厚的花缸。花缸里,牡丹叶儿墨绿,花蕾挂在叶间。几株白色花骨朵的牡丹,枝条伸向高天,给人苍劲骨感的震撼。
曹丕的身体有所好转,但时好时坏。司马懿的表情也随着皇上的病情变化时笑时悲。哪天病情加重,曹丕一天没吃好饭,司马懿一天泪迹斑斑,让曹丕好不感动。他见司马懿临离开他时,总是“狼顾”他几次,“狼顾”得曹丕备感亲切。他看着司马懿泪迹斑斑的眼睛,无非是比其他人的眼细长一些,倒立一些,这鹰眼也让他感觉很是亲切。
五月丙辰阴历五月十七(阳历6月28日),魏文帝曹丕病重。卞皇太后来看望儿子。见曹丕蓬乱的头发微微干枯,瘦削的脸拉得剑眉倒竖得更加明显,细眼睛中的寒光夹带着点点泪光,心中不免一沉。她真的害怕白发人再次送黑发人,她的熊儿、彰儿,都离她而去了。
曹丕吃力地说道:“母后,您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朕怕不能再去给您请安了……皇儿有愧啊!”
卞太后心里像有人砍了一刀,极力装出微笑安慰他:“皇儿没事……小病小灾……人人都会有的……”她话未说完,忙背过脸去,快步走到屋外止不住放声痛哭。
魏文帝曹丕病重,他不得不考虑立皇储的大事了。
他一共有10个儿子,曹睿是长子,坦白地说,曹丕有些厌恶曹睿,不是厌恶他的聪明与善良。厌恶他,是因为他是甄氏所生。他后来厌恶了甄氏,也就连带着厌恶了曹睿,这也叫“恨屋及乌”吧。
可曹丕有无奈的地方,眼下十个儿子中次子曹协、四子曹鉴、八子曹贡、九子曹俨、十子曹喈都已经先行一步,让曹丕先后5次长辈送黑发人。眼下还有长子曹睿、三子曹蕤、五子曹霖、六子曹礼、七子曹邕。这年曹睿22岁,在曹丕诸子中只有曹睿成年。为了避免主少国疑、大权旁落,曹丕得把皇位传给曹睿。再说,曹蕤、曹霖除了年龄小,还性情暴虐,经常打骂家中的仆人、奴婢。像这样的人品根本没资格当皇帝,群臣们也不会拥戴。再加上卞太后、郭皇后都喜欢曹睿,经过一轮轮的排除后,曹丕最后确定,曹睿才是继任皇位最好的人选。本来就是长子的曹睿也因此成为了嫡长子。
曹丕把曹睿单独传来,趁着还有微微的力气,给他安排后事。
曹睿跪在龙床下,抓着曹丕的胳膊,看着廋弱的父皇,泪珠止不住滚滚落下。
曹丕用微弱的声音说道:“人来到世上,早晚都得归回,朕走后,皇儿不要过度悲伤。你皇奶奶年纪大了,你要替我行孝,照顾好她老人家……”两行清澈的泪水从曹丕的眼角流到耳根。
曹睿有种想张嘴大哭的感觉,他努力压制了自己的悲伤情绪,噙着泪珠使劲点头。
“要善待家人,等你的弟弟长大成人,都要让他们去封地。你四皇叔嗜酒偏狭,感情用事,不能让他管理政务与军务。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镇军大将军陈群都是忠厚善良能力卓著之人,要放心地使用。你皇爷爷一再叮咛我,对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要多留心,要限制他的权力,只是利用,不能重用……”
曹睿噙着泪,努力不让泪珠滚落出来。
曹丕的泪珠顺着眼角大滴大滴流出来:“朕死后,你皇祖写的《控制术》一书,让郭皇后传授于你。书中著有政治、军事、外交、制度、行事等诸多方面内容。要嫡子单传,认真研习……”
曹睿点头:“孩儿谨记在心……”
曹睿喂父皇两口茶。曹丕呛了一口,曹睿用丝巾为父皇拭去嘴角的水渍。曹丕眨眨嘴道:“想朕匆匆忙忙四十载,短暂一生,统一大业未成,百姓仍饱受流离战乱之苦。望儿勤政为民,早日铲除孙权,消灭西蜀,统一中华,让华夏各族安居乐业,朕死而闭目矣!”
曹丕鼻子酸疼,泪眼朦胧:“孩儿……一定……”
曹丕临终时,下诏传来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含泪对魏太子曹睿说:“有此四公辅佐,朕放心,尔慎勿疑之。”
曹丕诏令他的爱将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诏命,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嗣主曹睿。
四位顾命大臣含泪痛哭:“陛下……”
曹丕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天不佑朕,让朕早早遗世,若再给朕十年阳寿,朕定能统一中华……”他脸色蜡黄,豆汗滴滴……
“陛下,龙体保重……”
曹丕下诏,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悉遣还家”,与其骨肉团聚或嫁人。曹操以前,嫔妃的结局有两种:一种是君王去世后,跟着君王殉葬;另一种是在皇宫中孤独的老死。曹丕让这些嫔妃回家,她们即便没有改嫁,也可以在家中跟亲人相伴。曹氏父子的做法,不得不说是一种文明与进步。
曹丕断断续续地道:“中国,厚葬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定规……尧舜葬身于山林。汉字‘葬’就是藏……把尸体藏起来的意思……葬,就是为了不再让后人看到亲人遗体。朕死后……所用棺木、衣服……能遮盖尸体就行……”
曹丕对他死后的安排是:陵墓要“因山为体”,不封陵堆墓,不建寝殿,不修筑神道;不修建陵寝园地、不修建坟堆,不栽种树木。陵墓的构造以简单为主,禁止在地面有任何建筑。墓内不随葬金、银、玉、铜等贵重物件,以瓦器陪葬;墓地选在偃师首阳山东的一块“丘墟不食之地”。
曹丕特意作了《终制》(即遗诏)放在宗庙里,还把几份副本,分别存在尚书府、秘书府的档案里。他在《终制》里说:“安葬父母的遗体,使他们的魂灵永远安而无危,这是最大的孝顺。自古及今,没有不死的人,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董卓乱国以来,东汉皇帝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冢墓一经发开,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宝,骸骨散乱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岂不心痛!”
《终制》警告他的子孙们说:“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到后来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等于死了多次。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
曹丕留了一份《终制》,把薄葬确立为制度,使之流传后世。曹丕的做法,受到历代人称赞。司马懿埋葬的地点,跟曹丕离得很近,也是在首阳山,同样实行薄葬,不修建坟墓,不栽种树木,不放陪葬品,妃妾不合葬。他俩或者相交甚密,死后选择用相似的方式下葬,赢得世人赞颂。后来晋朝皇帝去世的时候,大都效仿了曹操、曹丕的做法。
黄初七年公元前后226年阴历五月十八日(阳历六月二十九日)辰时,曹丕大吼一声,猛地坐起身子,手指窗外厉声吼道:“苍天呢!求你再给子桓十年阳寿,朕便可灭掉东吴,荡平西蜀,统一华夏……”话未说完,他细眼崩裂,口吐鲜血,在洛阳嘉福殿去世,享年四十岁。他躺下后,感觉自己是在老家谯县的涡河里,也许是在长江里,或是在黄河里,他说不清,只觉得自己光着身子在波浪滔天的水里,漂流,漂流……他尚手指窗外厉声吼道:“苍天呢!求你再给子桓十年阳寿,朕便可灭掉东吴,荡平西蜀,统一华夏……”
曹睿按照魏文帝生前的文告、意愿,把他葬在洛阳西北首阳山南麓——当地人称“首阳陵”。首阳陵构造极为简单,陵墓以山为体、没让魏文帝与侍妾合葬,没建陵寝园地,墓冢没有坟没树,没建寝殿,也没搞神道等设施,随葬品多以瓦器为主。地表没有任何历史遗留的痕迹,致使后人无法找到曹丕墓的确切地点,成为历史上的千载悬案。
曹丕学习父皇曹操的做法,是简殡薄葬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经过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曹丕深谙世事沧桑。他认为盗墓的祸根源于“厚葬”,把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随葬于墓内,是引起墓冢被盗的主要原因。他父曹操去世后,葬礼就比较简单,墓内“无藏金玉珍宝”,他是在步父皇的后尘。
下葬时,卞太后再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流泪泣啼。魏文帝葬后,卞太后大病一场,她再一次感觉到自己变老了。
曹植接到让他回洛阳的圣旨,便马上动身,赶到洛阳,皇兄已经去世了。他心里感到十分空虚,空虚化成了一种悲情。埋葬了二哥后,他又陪着母后落了几天泪。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曹魏王朝的开国皇帝。
家人。
皇祖父:曹嵩(?-193 ),字巨高,沛郡谯县人,东汉大臣,历任司隶校尉,
鸿胪卿、大司农,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皇祖母:丁氏,诰命夫人。
皇父: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官至丞相、魏王、冀州牧,曹丕登基后追封为武皇帝。
皇母:卞氏,太皇太后,谥号武宣卞皇后。
妻子
嫡妻:任芳,出身乡党名族,曹丕原配,性格狷急不婉顺,多与曹丕不和,建安年间被废黜。死葬谯县曹家墓地,经卞太后同意,因其嫁曹丕后二次侍人,只能以侍妾身份葬之。
文昭皇后:甄宓,上蔡县令甄逸女,初为袁熙妇,后被曹丕所纳,生曹睿、东乡公主。黄初二年殂。其子曹睿继位追谥文昭皇后。
皇后郭女王南郡太守郭永女,29岁嫁与曹丕,曹丕即位立为魏王夫人,魏受禅册封贵嫔,222年晋升皇后。死后与曹丕合葬,谥号“德皇后”。无子嗣。
妃嫔
汉献帝刘协(伏寿皇后生)两女,黄初元年入宫为妃。
李贵人,生子曹协。
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
潘淑媛,生子曹蕤。
朱淑媛,生子曹鉴。
仇昭仪,生子曹霖。
徐姬,生子曹礼。
苏姬,生子曹邕。
张姬,生子曹贡。
宋姬,生子曹俨。
儿子
曹睿,字元仲,魏明帝(206年—239年)(母:甄宓)
曹喈,字仲雍,文帝次子,出生两月夭折。(母不详)
曹协,赞哀王(早逝)(母:李贵人),子曹寻。
曹蕤,北海悼王(?—?)(母:潘淑媛)
曹鉴,东武阳怀王(?―224年)(母:朱淑媛)
曹霖,东海定王(?—249年)(母:仇昭仪),子曹启、曹髦。
曹礼,元城哀王(208-229年)(母:徐姬)
曹邕,邯郸怀王(?-229年)(母:苏姬)
曹贡,清河悼王(?―223年)(母:张姬)
曹严,广平哀王(?―223年)(母:宋姬)
终其一生,曹丕不愧是开明君主,在历史上名声显赫。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使魏国人民安居乐业。他实行了“九品中正”,确立了人材选拔任用制度,使士家大族得到了更多的做官机会,借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从而巩固了曹魏政权。
他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是三国时代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宽仁政策,减轻徭役和兵设,使得饱受战乱的北方地区逐渐安定下来,为中国北方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文帝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薄税诏、轻刑诏。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早薨了,死时年仅四十岁。
魏文帝曹丕重视文教、礼乐。
黄初二年(220年),他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221年,魏文帝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
黄初三年(222年),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为官。
黄初四年(223年),在原来汉室乐舞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朝堂之上宗庙之中演奏起正世乐、迎灵乐、武颂乐、昭业乐、凤翔舞、灵应舞、武颂舞、大昭舞、大武舞。
黄初五年(224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曹丕的这些举措,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曹丕在位七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
修复洛阳,营建五都。
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
继续发展其父曹操的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年,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了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曹丕一向主张征伐,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平胡、攻蜀、征吴,消除割据势力,为华夏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曹丕在文学上著作甚丰,成就卓著,是建安文学的积极创作者和热心倡导者。流传下来的有《魏文帝诗文集》。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他一生存有辞赋30篇,诗40余首,《黄览》100卷,《列异转》3卷。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特点;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高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此诗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王夫子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二”。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是在他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
曹丕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预作《终制》。
《陈思王庙碑》云:魏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
陈寿评价: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备);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 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有可行矣。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
魏文大帝曹丕走了,老家谯县的涡河水汤汤奔流,长江浪浩浩千里,黄河涛滚滚东去。
曹丕只觉得自己光着身子在波浪滔天的水里,漂流,漂流……他手指窗外的苍天,厉声吼道:“苍天呢!求你再给子桓十年阳寿,朕便可灭掉东吴,荡平西蜀,统一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