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顾鸿亮的头像

顾鸿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6/15
分享
《世笃忠贞鲁土司》连载

第一十三章 再添喜鲁鉴出生 慎思量婉拒岳父

洪熙元年(1425)春,鲁贤再添喜事,妻子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鲁贤乐的合不上嘴,起名鉴。

一转眼的功夫,鲁鉴出生三个多月,要过“百禄”了。

原来庄浪有个习俗:婴儿出生第三天,举行诞生礼,俗叫“洗三”。洗三时,在水盆中放几枚核桃和枣,再放几枚铜钱或金银手饰。洗时用盛放物在婴儿的额上磨擦几下,认为这样一作,以后婴儿不生疮疖,也可以驱邪镇惊。洗三这天,如果产妇娘家临近,娘家人一定要来。娘家人要送空心烧锅馍,也叫“圈圈馍”。意为圈圈套住,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婴儿出生一月时,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过满月”。满月时,主人家擀长面、备酒席,请孩子外家、族人、庄邻、亲友等。外婆给外孙多送长命锁、项圈、手镯之类的礼物,给姑娘送衣裤布料之类的礼物。来人大都要抱一抱孩子,此称“过喜”,凡“过喜”者,都给孩子揣钱,称“喜钱”。婴儿出生一百天叫“百禄”。“百禄”。“禄”与“鹿”谐音,鹿”即长寿的象征,“禄”象征福气,俸禄。故“百日”便称“百禄”。

现在鲁鉴要过百禄,鲁土司衙署内喜气洋洋。请剃头匠人给孩子剃了胎发后,李兰芝抱着孙子,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鲁贤招呼着前来道喜的至亲好友。孩子的舅舅李昶、李文恰好从甘州回来,刚上赶上给鲁鉴过“百禄”。他们真心为孩子高兴。

“姑姑,你把孙子给我吧,让舅舅心疼心疼。”李昶笑着从姑姑怀中抱过孩子。站在婆母身边的李冰心看哥哥把外甥抱在怀里哪个亲热劲,笑着说:“哥哥,瞧你的样子,别把外甥惯坏了。”

李昶说:“姐姐,你放心。我的外甥将来一定比我们强多了。”

“来来来,我们一个人给外甥送一句祝福。”李昶招呼李文。李昶说:“我先来。我祝外甥将来像雄狮一样勇猛,所向无敌!”说着做了一个狮子大吼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文说:“我祝外甥将来像骏马一样矫健,驰骋沙场所所向披靡!”说着做了一个骏马奔腾的样子,大家连声叫好。

李冰心笑着说:“我就希望我的儿子将来像菩提树一样福禄长青!幸福绵长!”

“好,好,好!”大家鼓掌叫好!

这时有人前来禀告,说门口有个道长前来道喜。

“有个道长来道喜?”鲁贤一时不知道来者是谁。

“走,我去看看。”

鲁贤快步来到门口,只见一个身体清瘦矍烁,六十来岁的老道站在门口。

“鲁指挥,贫道有礼了!”道长上前一步问好道。

“哎呀,这不是孙真人吗!老神仙,哪股仙风把您老人家给吹来啦?快快请进。”鲁贤大喜。来者正是孙碧云。肃王建成金天观,就延请孙碧云为主持。孙真人对肃王提供优厚待遇比较反感。觉得和他提倡的主张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不合。同时,金天观距离城市太近,影响了修道。巩卜世杰曾经邀请孙道长到连城来做客。那是孙道长就说是六十多岁了,孙道长被西大通如诗如画的景色所陶醉,醉心于山水,说连城真是一处修身养德的好地方。后来,孙道长入山修道不知所踪。其弟子越南人阮无量、黎真人留在兰州,成为金天观的第二代主持。没想到今天来到衙署。鲁贤自然惊喜。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站在面前的孙道长似乎就与二十年前一样,依然精神矍铄,神清气爽,道骨飘逸。

鲁贤一边招呼孙道长进门,一边叫人向里边通报“活神仙孙真人来啦”。

“鲁将军,我四处云游,忽然发现有一道祥云罩在西北上空,我寻着这片祥云,就来到贵府了。贵府天降祥瑞,自是神仙人家,我特来讨杯喜酒。”孙真人一边走一边说。

“老神仙,您仙驾光临,我寒舍自然蓬荜生辉!”两人说着,就来到燕喜堂。

“你的贵子百禄了吧?”

“是啊。老神仙您怎么知道?”

“天机不可泄露。”孙真人笑道。

李兰芝、李昶,李文等众人都过来相见。

孙真人和众人一一打着招呼。

鲁贤吩咐上茶。孙道长说:“不急,不急,把今天的主角——您的公子抱过来,让贫道看看。”

李冰心把孩子抱进来,递到孙道长手上。

“伙计,你认得我吗?”孙道长逗孩子。

这孩子倒像是真和他认识,一点也不怕生,晃动着四肢,咿咿呀呀说个不停。

“哈哈哈,你不说了。军中飞将,国之栋梁。光耀祖先,德庇后人。太岁归位,后世传扬。”孙道长一边逗他,一边说。孩子抿着小嘴笑了。

孙道长把孩子递给李冰心,孩子到母亲怀抱,不一会就睡着了。

这时,百禄宴已好,鲁贤立即请众人入席,着人斟酒上菜。大家一边品酒尝菜,一边闲聊。

大家都问孙道长高寿多少?

孙碧云笑着说,自己春秋不多,八十有六。众人惊叹不已。

吃过饭,孙道长说自己是闲云野鹤,起身告辞。鲁贤留也留不住,只好恋恋不舍送他走出连城,看他飘逸的身体走向远方。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四月辛酉,宣宗遣太监侯显出使西藏。这一次,宣宗下旨要鲁贤护送。鲁贤率土兵3000人护送到思哈麻汤。

鲁贤占领通往青海的要道,适逢当地藏民叛乱,就急驰数十里,召还1200多人,确保了护送任务的完成。有鲁贤做后盾,太监侯显先后与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剌思八监藏巴藏卜、必里工瓦阐教王领真巴吉监藏、灵藏赞善王喃葛监藏、尼八利国王沙地新葛,地涌塔王子可般、辅教王喃葛列思巴罗葛啰监藏巴藏卜等相会,各赐之绒锦、纻丝有差。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宣宗即位后,政通人和,蒙古鞑靼阿鲁台与瓦剌脱欢连年派遣使者入贡,边境无大战事。宣德三年(1428年)十月,宣宗担心秋高马肥时蒙古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率领群臣巡视北边。宣宗让大军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宣宗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部兵力来迎战。宣宗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矢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宣宗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宣宗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宣宗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

宣德四年(1429年),鲁贤奉诏进京。宣宗要听他对西北边防的看法。

原来经过成祖五次北征,蒙古鞑靼阿鲁台已经江河日下,重新振兴的瓦剌人在脱欢的领导下屡次侵入阿鲁台的领地,迫使阿鲁台东移。这样,蒙古联盟一分为二:阿鲁台领导东蒙古鞑靼人,脱欢领导西瓦剌诸部落。双方战争不断。 阿鲁台的蒙古鞑靼领导权还受到来自自己控制下的兀良哈的挑战。在仁宗时期,兀良哈曾经派遣使者前来寻求大明的援助去反对阿鲁台。在这些威胁面前,阿鲁台再次上表称臣,争取与明朝廷和睦相处。他的臣服得到热情的回报。宣宗登基以后不久,阿鲁台每年派遣纳贡使团前往北京,大明则以珍贵的丝绸、缎子、茶业和其他的礼品回赠。明廷希望如果瓦剌脱欢万一进攻时,能够得到阿鲁台的帮助,但阿鲁台十分虚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盟友。由于阿鲁台的无能,兀良哈蒙古人受到鼓舞,不时威胁大明边境。没想到,当他们袭击大明领土时,恰好遇到宣宗亲自率领3千骑兵视察边境,击退了侵犯者。宣宗用实际行动表明明军的强大。第二年春,兀良哈首领完着铁木尔来京朝贡谢罪。

后来宣宗对西北边防防务作了一些变动。在战略要地开平卫之南,明军在薛禄将军的率领下在一些城市构筑防御工事。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工事完成后,薛禄建议把边境防务集中在此,放弃开平的前沿戍区,以便缩短供应线。

瓦刺脱欢与鞑靼阿鲁台的战争仍然在继续。阿鲁台立鬼立赤的儿子阿台为汉。宣德六年(1431年),鞑靼人被瓦刺人打败。五月,阿鲁台带领二千骑兵驻守在张家口外集宁海子,兀良哈福尔、朵额、泰宁三卫首领看到阿鲁台打了败仗,于是转而投奔明朝廷。宣宗恩准福尔、朵额、泰宁三卫都指挥使,可以来明朝,也可回去,但必须严厉管制部下,不得再犯边境。兀良哈得到明朝的支持,在宣德七年(1432年)八月间,出兵攻打阿鲁台,被阿鲁台打得大败,逃到了海西。阿鲁台声势大振,又向西与瓦刺争战。

鲁贤有了难得的清闲时节。

这一天他正在家里休息,忽然有部下前来禀报:“大人,会宁伯派人前来求见!”

“会宁伯派人来?快快有请!”听说是岳父会宁伯李英派人来,鲁贤大喜,急忙起身相迎。

来人早到了大厅外。

“鲁大人,一向可好?”

鲁贤一看面前这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身挎腰刀的中年男子,一眼就认出是岳父手下亲信千户海林。

他吃了一惊,也大为高兴:“哎呀!是海千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快有请!”他拉着海林的手走进客房,迫不及待地问:“将军可好?我的舅舅会宁伯他老人家可好?家人可好?”

“都好,都好!”海林回答着。早有人端来脸盆,请海林净手,茶已端上。鲁贤请海林坐上客位,自己在一旁相陪。

“鲁大人这些日子那是喜事连连,喜上加喜呀!”海林抱拳恭贺。

“哪里,哪里。全凭皇恩浩荡,全赖舅舅提携。”

“你还没忘会宁伯的好!”

“海千户,这是什么话,岳父大人恩情终生难忘!”

“鲁大人,你实话实说,会宁伯待你好不好?”

“这还用说!没有他老人家鼎力提携,哪有我的今天!会宁伯待我恩重如山,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那是自然的嘛。‘舅舅外甥亲,丈人女婿亲’嘛。你既是外甥,又是女婿,会宁伯不提携你还提携谁去?他一有好事,心里就惦记着你,为你牵肠挂肚呢!”

“这我知道!”

两人客气一番,海林话锋一转:“鲁大人,会宁伯派在下前来,还真有个事,请你费个心关照一下。”他暗示鲁贤把端茶倒水的人指使出去。

鲁贤会意:“你们都下去吧,我和海千户有些家事要说说,不叫唤,你们就不用进来了。”

“是!”手下答应一声,全部退下。

海林上前关上门,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信递给鲁贤,“这是会宁伯给你的密信,请你阅视。”

鲁贤接过信看完,大吃一惊。原来,会宁伯在信中让鲁贤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外甥祁监藏承袭指挥同知。

“这个?这个?”鲁贤面露难色。

原来,西宁有两个祁姓的土司,西祁土司和东祁土司。西祁土司始祖是元末任甘肃行省理问所土官的贡哥星吉,蒙古人,成吉思汗的第六世孙,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归附了明王朝。因他在河湟一带影响极广,又习识边情,朝廷对他委以重任,授予他西宁卫副千户职,挂武略将军印信,并准其世袭。朱元璋看到贡哥星吉打仗时插在铠甲后的战旗猎猎生风,十分威猛,便将“旗”的谐音“祁”,赐姓贡哥星吉。朝廷赐给“祁”姓后,贡哥星吉的家族全部成为祁姓人家。祁贡哥星吉因世居寄彦才沟,人称“西祁土司”。

东祁土司的始祖是始祖朵尔只失结,蒙古人,原为驻扎在甘肃张掖一带的蒙古族部落头领,后率部族移居到河湟地区,元末任甘肃行省右丞。明洪武四年,朵尔只失结率部归附明朝,因招抚各族和征战有功,明朝先后授予西宁卫指挥佥事职,宣武大将军、甘州前卫指挥使等职,并受封成为湟水流域又一个大土司,成为东祁土司的始祖。朵尔只失结的长子端主于洪武二十九年袭职,后即被调守西宁卫,明建文元年从南军征北平战死沙场。朝廷赐给“祁”姓,其后朵尔只失结部族遂以“祁”为姓。朵尔只失结之孙名祁震,因功升指挥同知,会宁伯李英有个妹妹嫁与祁震为妾,说来祁震还是妻子的姑父,也就是鲁贤自己的姑父了。

就在前些日子,祁震去世,按理说应该由其嫡子祁成承袭指挥同知一职。可是祁震的庶子,也就是会宁伯李英的外甥祁监藏,心有不甘,他上书舅舅,恳求舅舅帮助自己袭职。舅舅家的肉疼不够。李英一来真心疼外甥,二来也是希望通过帮助外甥袭职,以血亲关系加强对祁氏家族的控制和影响,壮大自己家族势力,所以支持祁监藏与祁成争袭。有了舅舅会宁伯李英的支持,祁监藏也就胆子更大,有恃无恐。

现在会宁伯写信给鲁贤,就是要鲁贤想办法帮助祁监藏能顺利承袭指挥同知。

俗话说的好“三尺的牛肋巴往里弯”。鲁贤从内心深处来说也想帮,再说“一个篱笆三个桩”,如果自己的这个姑舅能够顺利承袭,以后自己在诸多方面都会多了一个帮手,多了一份人照应,还不是好事?

“你这个,这个,什么这个这个的?”见鲁贤发愣,海林有点不悦。“‘外甥女婿,半边之子。’会宁伯的事不就是你的事?他老人家时时刻刻把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你怎么吞吞吐吐一点也不干脆?这不是你一贯的作风!”

鲁贤一时无语。

“那好,这个事拖不得,既要抓紧些,还要办得稳妥一点。你慢慢斟酌吧。”

海林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匆匆出发,他受会宁伯的托嘱要去拜访西宁府其他亲友。

送走海林,鲁贤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眉头紧锁。这事确实让他犯了难。听岳父的话,这是违背了朝廷的规矩,是不忠;不听岳父的话,这又是不肖。这事到底怎么办?

李冰心看到丈夫心事重重,眉头不展,她知道丈夫这是遇上难事了。

她来到鲁贤屋子,笑着说:“怎么了?一天愁眉竖脸的,有多大的难事?不是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说‘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上那有解决不了的事?看把你破烦成这个样子。”

“也没有什么难事。”听夫人劝解,鲁贤倒不意思起来。他只好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告诉了夫人。“夫人呐,弄不好你我要得个不忠不肖的骂名。”

李冰心思索片刻,问道:“夫君,国事家事,哪个为大?”

“当然国事为大。”

“忠孝二字何字为先?”

“天地为大,忠孝当先。天在上,地在下,忠为先,孝在后啊!”

“我再问你个问题:倘若我们家以后发生同样的问题,你的意见是?”

“那当然是嫡子承袭!这还用说!”

“这就对了嘛。任何事我们要从大处着想,往长远来看,再换成自个儿身上想一想,将心比心,这不就容易了吗?这件事虽然有父亲大人来信训示,我们可万万不能好手往磨眼里塞,自讨苦吃。我们的姑舅帮不帮?一定要帮。他是真正的亲戚,砸断骨头连着筋呢。我们帮他,可以换个方式来帮,但不能破了规矩——只要他有能力,还怕以后没有机会?”

“话是这么说,可对父亲大人如何交待?”

“我给父亲写一封信,陈述理由,也劝他不要多管了。树大招风,言多必失。如果这件事做不稳妥,叫人抓住把柄,岂不有辱于父亲大人的一世英名?”

“你说的有道理。”

会宁伯李英收到女儿女婿来信阅罢,大为不满:“一个娃娃家懂什么!平时看你也有有智有谋,敢作敢为,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怎么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你们指望不上,我自有办法。”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