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顾鸿亮的头像

顾鸿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7/10
分享
《世笃忠贞鲁土司》连载

第五十章 张广建兴建子爵府 麻太太捐木表忠心

又是盛夏时节,万物疯长。只是今年八堡川的田地里一半是绿油油的麦子,一半是罂粟。路两旁的田地里罂花盛开,宛如芙蓉,骄傲的绚灿着。

虽然绝大多数人反对,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子民百姓还是指望种上鸦片,有一个好收成,改变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现状。

这一天,天气不错。麻太太出门来散心。

她看到有几个人在罂粟地里拔草,还有人嘴里唱着:

“正月里来是新年,

鲁土司叫咱种鸦片烟;

白日里睡觉黑日里喧,

分不开阴阳者颠倒颠。

二月里来龙抬头,

庄稼人收拾者种田走;

种上些麦子磨上些面,

你不该种上鸦片烟。

三月里来三清明,

罂粟花儿吐出土;

吐出土来者赛针线,

不大的花儿叫人嫌……”

麻太太看着一片片长势茂盛的罂粟花,心里沾沾自喜,你们不是反对种罂粟吗?你看看,你看看,百姓们不是欢迎种罂粟吗?等罂粟丰收了,百姓腰包里有钱了,我们大家不都是有钱啦!

麻太太心里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想方设法能让鲁承基承袭指挥使,其它的事对她来说都是毛毛雨,不值得一提。为此,她热切地关注着兰州都督府的一举一动。她知道张炳华的倒行逆施,必然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几天,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的。儿子承袭的事只能指望后来者了。果然,张炳华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甘肃各界群众的抢了不满,大家纷纷自发行动起来抗议。甘肃是西北的军政要地,甘肃政局的动荡不利于自己的统治。袁世凯为了稳定甘肃政局以及自己在西北的统治,在张炳华担任护督八个月后,任命亲信张广建为甘肃筹边使带兵入甘。

赶走了一只狼,迎来了一只虎。麻太太多方打听,张广建和袁大总统关系不同一般。看来只要打通张广建的关系,儿子承袭的事也就指日可待了。

1913年11月,张广建带兵入甘,临行前,拜见袁世凯、段祺瑞。袁世凯面授机宜:“到甘后应注意实力派,做到回汉一致。如有不合者,学木匠做桶,哪块木板不合适,用锤打打,就能做好。”段祺瑞特地向张广建推荐了三个堪充臂膀的人才:一是从军校出身的青年军官吴仲英,另二人是淮军宿将吴攀桂、吴桐仁。这样,张广建便带着袁世凯的“尚方宝剑”和一个装备精良的混成旅启程进入甘肃。第二年2月6日,袁世凯免去张炳华护理甘肃都督职,任命张广建为甘肃都督兼民政长。

对于张广建,麻太太一方面充满戒备,一方面充满期待。她知道张广建绝不是饶爷的孙子,因此张广建一进驻兰州,她就立即派人前往兰州都督府拜见表示欢迎,并送上了一份厚礼。张广建道貌岸然,礼尚往来,派人回礼,表示感谢,还希望得到鲁土司的多多支持。麻太太为自己的先见之明偷着笑。麻太太投资没错,1914年3月,袁世凯任命张广建为甘肃都督兼民政长。张广建初到甘肃,人地生疏,立足未稳,事事谨慎。为求主客相安,便采用赵惟熙遗策,袭用“以回制汉”、“以回制回”、“汉回互制”的方针。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张广建全力扩充实力,他把带来的混成旅扩编为新编左军和新编右军,任命吴攀桂为左军统领,驻兰州拱星墩一带,任命吴桐仁为右军统领,驻临眺;又从安徽挑选精壮汉子千余人编成三营卫队,任命亲信孔繁锦为统领,驻督署。接着压缩原有的甘肃巡防部队,扩充各县地方警备队,以亲信郑元良为警务厅长;同时,调忠武军统领周务学为安肃道尹,遣派忠武军离兰驻扎,以减少威胁。任命龚庆霖为政务厅长、蒯寿枢为土药(鸦片)局长、聂光韬为盐务局、王宗祐为警察局长。一时间兰州民间流传着“早上会说安徽话,下午就有洋刀挎”的段子。

张广建有意识的拉近和甘肃地方实力派人士的关系,尤其是对马安良优礼相待,过从甚密,以懈其志。

马安良自以为势力强大,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由此权位日盛,车马盈门,出入仪仗卫兵,较都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把住的地方兰州城南的南潭,改称“帅府街”,一时间帅府街车水马龙,求官求财者,无不行贿请托于马安良。马安良便函嘱面索,当道者几乎无不应允,甚至道府任命一个县长,如果没有马安良的条示,谁也不敢私自挂牌。马安良野心膨胀,为了达到控制兰州,扩大权威的目的,决计将甘肃提督督署由甘州移到兰州,并作为提案,交由甘肃省临时议会议决。

马安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所作所为,正好落入张广建为他设好的圈套。经过一段时期部署立稳脚跟后,张广建开始用“锤”敲打马安良这块“不合适”的“木板”了。为彻底制服马安良并把他赶出兰州,张广建在扩充自身势力,加强对全省的军事控制的同时,拉拢其他回族将领,孤立马安良。张广建任命马福祥为宁夏护军使,任命马麟为甘州镇守使,任命马麒为西宁镇守使,并与马福祥结成同盟兄弟,对马麒则通过西宁道尹黎丹斡旋拉拢,建立起十分融洽的关系,就这样很快就把马安良孤立起来。接下来,有意制造摩擦,力逼马安良离开兰州。张广建报请袁世凯任命马安良为甘州护军使,马安良对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良苦用心心知肚明,坚辞不就。看到这个法子不灵,张广建指使自己的卫队和新军士兵故意冒犯回族教规,制造摩擦,并怂恿所属军队每日在街头、戏院、茶馆同西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同时任命与马安良有矛盾的陆洪涛为兰州军事执法官,并予以“军士斗殴,先斩后报”的权力。张广建还借其它事在马安良督府辕门大书“害马不除,安得良果”等露骨挑衅的话语,刺激马安良。马安良怒不可遏,恨不得把他剁成肉泥,但鉴于张广建大权在握,又拥有远超过自己的军队,自己既不敢承担破坏省城兰州治安的罪名,更不敢发动事变,不得不一味忍辱退让,自动撤除各城门守卫的岗警,禁止所部士兵随意离开南潭。不久张广建再将一军,找借口免去马安良堂叔马占奎兰州督标中协一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见此情况,马安良切实感受到自身安危受到威胁,为防意外,保存势力,只得忍气吞声以围剿白朗起义军为由头,悄悄率部返回老家河州。返河州后,受够了张广建窝囊气的马安良不甘寂寞,肆意干预地方政治,干涉词讼,纵容部属、族戚横行乡里,成了河州的太上皇。河州镇守使张定邦、县知事等均常奔走其门,惟诺惟谨,俨然成了马安良的代理人。

张广建羽翼渐丰,骨子里的封建流毒便滋长开来。他就任都督不久,就恢复了清朝的礼节,要求官员们跪拜迎送,外出时要乘坐绿呢大轿等等,人们一片哗然。

张广建对袁世凯的各种举措则极力响应。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等,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目的是为袁世凯登基称帝制造舆论。在这些人中,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人,既有号召力,也能迷惑人。严复是学界大名人,曾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在学界号召力更大一些。

北京有了筹安会后,张广建在甘肃也不甘落后!他也组织人在兰州西城门的瓮城成立甘肃筹安会,得到甘肃的一些地方遗老遗少的极力响应,马安良等人为讨好张广建,就专门上书,表示拥护帝制。麻太太见状喜不自禁,赶紧表示积极拥护。

1916年元旦,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当上了洪宪皇帝。对忠心耿耿的张广建,袁世凯极为欣赏,封他为子爵。张广建获封后狂喜,先是迫不及待将袁世凯颁下的礼服穿上,搞了一场祭孔仪式,接着打着修建机器局的旗号筹划修建子爵府。

要修建子爵府,需要大量的木头,张广建就派亲信郑元良、颜铸成等带着工匠来永登寻找木料。

郑元良、颜铸成不敢怠慢,连忙前往连城,他们要到鲁土司的林区选伐木料。

在北方,这个时候正是冰天雪地的时节。一路上寒风刺骨,冷冻难挨。四周阴面的山坡上堆满了积雪,崎岖不平的路上也有不少冰溜子,一不小心,马蹄就打滑。郑元良一行不敢走快,小心翼翼的一路前行。他们在平番县城休息一夜,第二天在平番县知事吉子期的陪同下赶往连城,到连城鲁土司衙门的时候已是日落时分。

麻太太听说是兰州张都督张广建派来的客人,不敢大意,一面安排人准备饭菜,一面带着鲁承基管家等人到六扇门外迎接。

等郑元良一行下了马,早有人把马牵过去喂料吃草。

“寒冬腊月的,大人们冻坏了吧?赶紧进屋烤烤火,喝杯热茶,暖暖身子。”麻太太殷勤地招呼。

“这鬼天气,简直把人的鼻子都要冻掉。”郑元良跺跺有点麻木的脚。

来到燕喜堂,燕喜堂前檐正中悬挂着陕甘总督那彦成所书“燕喜堂”匾。进入堂内,正中挂一幅麒麟中堂,中间置大条案,八仙桌.太师椅,两侧摆有紫檀八扇屏等。两耳室开八卦门。早有丫鬟端来热水,洗了脸,喝了两口热腾腾的酥油茶,郑元良这才感觉到全身暖和过来。

说话间,热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还在翻滚的暖锅,香喷喷的黄焖羊肉,山鸡炖蘑菇,猪肘子等等,郑元良一来走得人困马乏,二来饭菜的味道也实在太香,个个都吃得额头上冒汗。这时又有人端来刚刚烫好的上好的青稞酒,两杯酒下肚,一个个好不惬意。

酒足饭饱,说了一些闲话,说话间,郑元良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

“大人在找什么呢?”管家问。

“屋子里热乎乎的,我在找取暖的火炉呢。”

“大人有所不知,我们鲁土司衙署用的是地暖,所以不感觉到冷。”管家介绍地暖铺设情况。

郑元良听了点头称奇。

接下来,话归正题,郑元良向麻太太讲起了张广建修子爵府的事,加重语气说道:“洪宪皇帝登了基,张子爵功劳自不必说。以后,甘肃的事儿,张子爵说了算;张子爵这儿我们哥俩说了算。”

“就是,就是。我们知道两位大人可是子爵的打心锤锤。我们全仰仗两位大人做靠山呢。”

“修建子爵府需要大量上好的木材,希望得到太太您的支持。”

麻太太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

“一看太太就是见过大世面,干大事的人。张子爵要维护甘肃这么大一个地方的事,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们也该好好支持支持他。张子爵事做大了,还会亏待了你们?”

“不知道需要多少木材?”麻太太问道。

“子爵府也不能修的太寒碜,做梁做柱子用的大木头得五六百根吧?碗口粗细的椽子2000多根。”

“数量确实有点大。现在冰天雪地的,树木不好砍伐呀!”

“这可是个大事,还望太太想办法。”

“好说好说。大人们今天累了,今晚早点休息,我们明天再做商议。”

第二天一大早,麻太太让人给郑元良送来了崭新的羔羊皮做的大衣,一张狗皮褥子。又拿出一个包裹,一件一件对郑元良介绍说:“这是一件刚刚做好的狐狸皮大衣,暖和的很,还有一张狼皮褥子,烦请您代我们送给张子爵。甘肃是个贫瘠的地方,没有什么好物产,天气寒冷,风沙又大,让各位大人受苦了。还有这是一部大藏经,宋朝时雕版印刷的,听说张子爵风雅绝伦,流连山水,重视文物,我们把它进献张子爵,特请他老人家雅赏。”

“大人,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两张唐卡,做得非常的精致。每一张唐卡金丝就用了250克,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请大人笑纳。还有这是专门特制的烟土,请两位大人品尝。”

看到郑元良的满心欢喜接受了礼物,麻太太叹了一口气说:“两位大人,现在天寒地冻的,林子里面都是厚厚的积雪,木材不好砍伐。”

“那太太您要想办法。一开春子爵府就要动工,我们万万不可拖了后腿。”

“这个,两位大人,不瞒您们说,现在伐木的人不好找,——虽然有我管辖的子民,可伐木算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就是我的子民,这些年越来越不听话啦,也越来越不好使唤。——两位大人是不是给子爵说说,适当出一点工钱,您们看着合适不?”麻太太说。

郑元良心想,麻太太还是个老狐狸,他和颜铸成对视了一下,笑着说:“太太,您说的这个,我们向张子爵禀报,我想张子爵一定会支持的,没多也有个少。”

“那就谢谢两位大人!希望大人在自觉面前多多诉说现在伐木的不易。”

“好!好!好!”

“请问两位大人想不想去吐鲁沟挑选木材?”

郑元良、颜铸成两人犹豫了一下,这冰天雪地的,他们可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麻太太笑了一下:“那也好!吐鲁沟还远着呢,路也不好走,就请两位大人在衙署先玩两天,再回兰州耐心等待好消息。您们放心,绝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安顿好郑元良、颜铸成,麻太太着手让管家选派上山伐木的人。首选当然是朱老二,常三哥,钱爱多,铁四娃等三十来号人。这些人大都有过上山伐木的经历。

麻太太把他们召集到衙署里来,安排伐木一事:600根大梁,600根顶梁柱,2000根椽子等等,限期一个月完工。她特别叮嘱大家,能参加这次伐木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参加这次伐木等于支了三年的差役,另外每人3块大洋。这次伐木领头的就是朱老二,大家凡事都要听他安排。冰天雪地,要注意安全。三十个人一起去,三十个人要一起回来。又给每人发了个一张羊皮,另外,杀了一只大羯羊,煮了让大家美美吃了一顿,算是给饯行。

朱老二觉得事关重大,不敢大意,又对每一个人反复唠叨:吐鲁沟林子里要比村子里冷许多,现在去几乎就是没膝深的雪,因此大家除了穿好棉袄、棉裤之外,还要穿上皮袄,没有皮袄要想办法借上。另外还要戴好棉帽子、棉手套;围脖子,要小心别把鼻子冻跌了。尤其要紧的是要重点防护好膝盖和脚下,千万不能冻伤。最好能找个狗皮做个护膝,护住膝盖,穿鞋要找比平时穿的要大一点的棉鞋,要剪上个旧毡垫子垫在鞋底,要找一块四四方方的棉布把脚包裹起来,以防止双脚冻伤。要准备上些细绳子,到时候从鞋口到膝盖都要绑扎起来,防止雪灌进鞋里。还有,每个人最好带张羊皮,到时把它系在腰上,以防伐树拉锯时坐在雪地上受凉。

都是穷苦人家,就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大家足足准备了三天。朱老二还不放心挨个又做了一番检查,这才上路。

说起来,这时节正是伐木最好的时间。春夏季节雨水多、湿度大、树木生长旺盛,含水份多,材质疏松,自然干燥困难,易受虫害,且易腐朽。冬天的树比较干,容易采伐,道路全都冰冻,平时崎岖不平的小路盖上雪因也会平整很多,便于运输。

朱老二一行一走进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的吐鲁沟,像是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他们在夏天经常到吐鲁沟。那时的吐鲁沟内峰峦叠嶂,峰奇石怪,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真正算得上“吐绿沟”。眼前的吐鲁沟冰雪覆盖,粉妆玉砌,所有树木脱去绿装,换上雪白制服,将太阳的光芒尽收大地,晶亮一片。一阵山风吹过,送来几声清脆的鸟啼,让空灵的山谷显得更加寂静,纯洁而又浪漫,蓝茵茵的天空就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深邃而空灵,一切如此美好。

朱老二他们找了一处靠南北山坡避风的地方搭起了帐篷,立起锅灶,四处找寻了些干树枝,生火取暖,烧水做饭。

第二天一大早,朱老二带着大家来到森林前祈祷:“各位山神在上,各位树木大仙,我等奉命前来砍伐树木,多有惊扰,请各位神灵保佑。”大家捻土为香,一脸虔诚叩拜致谢。

吐鲁沟原始森林里,主要的树种是祁连圆柏、油松、桦树、水曲柳等。圆柏、油松的特点是树龄长,大部分都是上百年的,而且树径粗,有的两人合围都抱不过来。长得直,有几十米高,耸入云端,一眼看不到树的顶梢。圆柏、油松的木质坚硬、细腻、柔韧,是优质木材。

进入林子,一伙人先是根据树的间距,森林的疏密,如何保护幼树,留存中龄树,选择要砍伐的成材树,并一一做上记号。

接下来大家稍作休息,开始伐树。伐树可有大学问,要看树上的枝干哪边多,什么风向,树倒的方向是否有空地等,这才开锯。伐树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用锯伐树,是一项非常危险的重体力活。有经验的人拉上锯,便于观察和掌控力度;新手一般拉下锯。上锯的走向和力度要大一些,下锯要跟上上锯的节奏和走向,否则,轻者容易造成夹锯,重者酿成断锯。当大锯锯过树围一半,接近三分之二的时候,就会听到树心内开始发出吱咯吱咯、劈劈叭叭的木材撕裂的巨大声响。此时,巨大的树身开始向一个方向倾斜。

这时候一旁观察操心的人就根据树的倒向招呼大家赶快向相反方向跑,跑得越快、越远越好!然后高喊:“迎山倒——”“顺山倒——”或“旁山倒——”,声如宏钟,响彻云霄,在大山里久久回荡。等树“咔嚓”一声大树倒了,再高喊一声“安全——”,告知大家平安无事。

这样辛苦了一个月,所需木材砍伐完备。 

到了来年三月,大通河春水汤汤,朱老二们砍伐的木头由大通河经湟水、黄河运至兰州。张广建大喜,立即拿出1000袁大头赏给鲁土司。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袁世凯当个皇帝,全国各地一致反对声。云南的蔡锷和唐继尧起兵讨伐,发动护国战争。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到了6月6日,一命呜呼。张广建怎么也没想到袁世凯的死,他极不甘心,为此,他带领文武官员来到为慈禧太后60寿庆时在兰州集合遥祝其“万寿无疆”的住所——万寿宫举行追悼活动。张广建伏地痛哭,长跪不起。

袁世凯去世的消息传到鲁土司衙门,衙门里面一时如霜打了一般,死气沉沉。但麻太太不甘心,她不愿看到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还没来得及欣赏转眼间就破灭,她等待新的机会。

而老百姓不管这一切,眼看半年过去,朱老二五次三番上鲁土司衙署讨要工钱,麻太太先是让管家找借口搪塞,后来就让管家一个劲哭穷,朱老二不得不再次上门讨要,这次他非要见到麻太太不可。

麻太太倒也很客气,又是倒茶又是让座。

朱老二一脸的恳求:“老太太,您是知道的,我们穷苦人家孽障得很,本来就没有几个钱,就靠您手里挣得的几个钱过日子。谁不知道您们衙门里不说有金山银山,也有花不完的银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们牙缝里寄出一点点就够我们孽障人吃一年。您就惜个孽障,赏给我们吧。”

麻太太说:“哎呀,我的朱大叔,不是不给,这些日子确实手里头太紧张了。你不知道蛇大窟窿粗,你甭看我们家大业大,可花钱的地方多得很,加上现在钱不值钱。”

朱老二铁了心,麻太太不管怎么说,他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死皮赖脸钱不到手人不走。

看朱老二赖着不走,麻太太也不好硬撵,就让管家给他安排了饭,舀给半斤散高粱酒,让他先吃饭,答应吃了饭就给钱。朱老二一听眉开眼笑,半斤散高粱下肚,揣上几十个袁大头,欢天喜地醉汹汹回家。

家里人一晚上没有等着朱老二回来。次日下午,有人在大通河边发现了朱老二的被淹死的尸体,揣在怀里的袁大头也不见了。人们都在谈论朱老二死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但又有谁来替他伸冤?朱老二死后不久,瘫在床上的老婆也死了,留下了一个十来岁的儿子朱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