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顾鸿亮的头像

顾鸿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6/20
分享
《世笃忠贞鲁土司》连载

第三十章 守凉州捐俸修塔 定松山驱除松虏

平息了宁夏叛乱,鲁光祖这才赴凉州就任。

对于凉州,鲁光祖并不陌生。达云是凉州人,早先已向他介绍了凉州的历史,风土人情等等。对于这座西北古城,他充满敬仰。他知道从明洪武十年(1377),凉州总兵对凉州城进行增修加固,把原有城墙加高一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凉州总兵宋晟在原有东南北三门的基础上新修了西城门,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北城墙的西侧独建一望楼,用来瞭望北方,瞭查敌情。至万历二年(1574),甘肃巡抚廖逢节,总督石茂华又动员军民用城砖包砌了全部城墙。经过多次增修加固,凉州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如今,凉州依然处于边防前哨,鲁光祖深知自己千万不敢大意,一定要提高警惕,加紧训练士卒,随时出击,打击来犯之敌。作为一名优等生员,鲁光祖骨子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繁忙的军旅生活的空闲时节,他拜文庙,登钟楼,走访名胜古迹,邀请西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谈古论今,以抒胸怀。

明万历二十年(1592)的一天,春光明媚,鲁光祖在几个朋友的陪同下,来到了凉州城东北隅的大云寺游玩。

朋友们热情地向他介绍,大云寺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前身为阿育王寺。东晋十六国时期,统治武威的为前凉张氏。前凉王张天锡因“宫中,数多灵瑞”,遂“异其事”。又听说王宫乃阿育王奉佛建造的八万四千舍利塔的故基之一,于是,张天锡在升平年间(363-376年)“舍其宫为寺,就其地建塔。”并将重建的寺院命名为宏藏寺。所建之塔因有许多神灵感应故事,故名感应塔。

至唐时,武则天于天授元年(690年)七月,在全国颁《大云经》,十月下诏各州郡修建大云寺,凉州遂将宏藏寺改名为大云寺。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又对大云寺庙进行了一次维修,在寺内修建了七级木佛塔,与张天锡所建塔相似。

西夏占领凉州后,这座塔仍完好无损,而且“灵应”更多。西夏天佑民安三年(1092年)冬天,武威大地震,导致佛塔倾斜。西夏梁太后及国王李乾顺崇奉佛教,相信这座佛塔有护国的神灵,为了旌表佛塔的“灵应”,便下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于天佑民安四年(1093年)6月动工,重新修建装饰了感应塔及寺庙,第二年完工。将大云寺更名为护国寺,塔名“感通塔”,并立碑铭记。“感通塔”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传说塔因年久失修、地基倾陷,导致佛塔多次倾斜,但每次塔身倾斜后,当夜就会风雨大作,人们竟能听见锤打斧凿的声音,第二天一看,宝塔已经直立如初。又传说,西夏惠宗时期,西羌来攻凉州,夜晚电闪雷鸣,塔的上面突然出现了几盏神灯,敌人见状大惊,恐慌退兵。西夏的第四代皇帝乾顺3岁时便继承了王位,母亲梁太后当朝理政。在她掌权期间,听说民间传有凉州护国寺感应塔能显灵,便叫人时时来向宝塔祈祷,果然对北宋用兵连年取胜。元代,大云寺基本保持了西夏时期修复的状况。可惜的是元末至正年间,寺庙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日本净土宗第十一代弟子沙门志满,远渡重洋来朝拜佛教圣地凉州大云寺,看到寺院残破不堪,遂主持募化重修。只是现在“感通塔”也就是木塔还未修好。

“什么原因?”鲁光祖问。

“就是缺资金啊!”众人无不叹息。

“缺多少?那我捐俸禄修建够不够?”鲁光祖觉得自己与木塔有缘,理应支持修建。

“将军慷慨解囊,捐修木塔,功德无量啊!”大家齐声赞叹。

回到署衙,鲁光祖立即安排人让有关人员仔细算出修建木塔所需资金,前来署衙领取,尽快施工,早日保质保量建好木塔。在他的支持下,不久一座有飞檐、风铃,六棱六角十三级状如宝瓶的宝塔拔地而起。塔身每层东西南北都有门,东西各门能通人,南北各门供有石雕佛像不能通人。塔身周围层层塑有菩萨像,号称千千菩萨。塔身内空,通过螺旋式阶梯,可直登塔顶。大家为这座塔起名“大云塔”。从此大云塔与西边清应寺海子畔的“姑洗塔”双峰对峙,高插云天。再加上罗什寺的罗什塔并称“文笔三峰”,成为凉州八景之一。

到了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国泰民安,鲁光祖利用空闲在《鲁氏忠贞录》的基础上开始编修《鲁氏家谱》。《鲁氏家谱》保持了《鲁氏忠贞录》的体例,只在内容上做了增补。第一卷纶音,收皇帝敕文87道,谕祭文11篇;第二卷为赠言,收同僚所赠之序、诗、词,共128篇(首);第三卷家谱,收鲁土司前八世的世系图、世传及外传。卷首请陕西按察司副使朱朝聘作序,卷末请南安郡守张居敬写跋。

再说达云担任西宁参将,尽职尽责,一时西宁无战事。

到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九日重阳节,不甘失败的永邵卜估计明军将士必定会在这一天过节宴饮,就带领精干士卒径直入侵南川。得到侦报,达云在要害处设下伏兵,命令番军绕到后面,暗中扼住敌军退路,而自己带精兵二千人正面迎敌。刚刚交战,官军伏兵突然涌起,永邵卜军首尾不能相顾,死伤敌六百八十多人,大败而去。达云亲手杀死敌帅把都尔哈,那些逃到峡外的,又被番军截堵,几乎全军覆灭。这次战斗官军俘获骆驼马匹兵器不计其数,成为西部边陲战功最卓著的一场胜利。达云所斩杀的把都尔哈,就是先前杀死李魁的人,作战的地方也是李魁阵亡的地方,时间又都是九月。当地百姓无不为此感到高兴。

达云获胜以后,估计敌寇一定会不甘心失败再犯,聚集兵力严阵以待。果然,过了一个月,永邵卜联合真相、火落赤各部,先包围番人的刺卜尔寨以引诱官军。番人不能支持,迫不得己投靠了永邵卜,永邵卜于是逼近西川。达云率领各军扎营在康绳沟,永邵卜等全部人马来势汹汹围困他,流箭飞石像雨一样。达云带领部下毫不畏惧,他们左冲右击,从早晨辰时直到黄昏申时,大战几十个回合。贼寇死伤不计其数,就用长枪钩杆专门攻击西宁军。训练有素的西宁军坚不可破。眼看取胜无望,又怕明军援军到来,永邵卜等不得不撤逃。官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而回。等到贼寇战败迁到远方,达云立即招抚番人各部,恢复产业的有七千多户。捷报传到朝廷,万历帝非常高兴,派官员祭祀郊庙,宣布捷报。达云升为都督同知,荫袭凉州卫指挥使。

此后,永邵卜虽然接连入侵明沙、上谷,都被达云击退。不久达云升为总兵官,镇守甘肃。

看到西宁、庄浪边境年年有贼寇入侵,鲁光祖和达云都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来一个大的战役,彻底消灭松虏收复松山,这样才能一劳永逸消除边患。为此他们联合上疏朝廷,请求收复松山。

松山所隶属庄浪卫,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松山以西扒沙为凉屯地,松山以东芦塘为靖膏地,松山以南隆答、石炭以至红井都是庄浪屯牧之地。明朝初期,松山虽地广人稀,却也是亦耕亦牧的肥沃之地,没有鞑靼犯境的话,沟通中卫、凉州,并无阻隔。松山滩草原,广阔平坦,面积约100多万亩,这里气候阴湿,天然植被茂盛,牧草资源丰富,有名的岔口驿走马,就是这里的特产。正因为松山地理位置的重要,俺答因慕青海富饶,率部众自河套南下西进,经阿拉善、景泰、古浪、松山、庄浪袭据青海,一年后东还河套塞上时,就把宾兔部落留在松山住牧。宾兔因为松山水草丰美自适,召唤其兄弟着力兔、宰僧,儿子阿赤兔、额勒革、麻记等陆续从河套塞上迁往松山。松山鞑靼开始与河套鞑靼、西海鞑靼并雄一方,被明廷称为松虏、套虏和海虏,成为了鞑靼势力中最强悍的三支。万历十七年(1589)时,松虏酋长宾兔死,松山鞑靼由宾兔妻子胡把汉喇叭统领,胡把汉喇叭成了横行松山的女靼王。她抢掠百姓,逼开互市,还公开向庄浪参将扬言,如要松山鞑靼不像西宁鞑子那样“为非作歹”,就必须要多给厚赏。庄浪官军无奈,任其扬长而去。松山鞑靼已发展为联合套虏、海虏共犯的趋势,抢掠的范围也由庄浪、凉州二卫扩大到甘、凉、庄浪、肃、西宁五卫。如果松虏、套虏和海虏连成一线,后果不堪设想。朝廷只有控制了松山,才可以割断青海蒙古和河套蒙古之间的联系,军事上可处于主动地位,削弱蒙古势力,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朝廷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官达云等奉旨收复松山。他们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部署:首先由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打败昌宁湖的青把都,然后驱逐了青海的永邵卜,解除了后顾之忧。接下来出奇兵分路进剿,一路从泗水出兵直捣扒沙,一路从黄羊川出兵猛击鱼沟,攻其腹背,一路直攻黑马圈河,共斩杀虏寇近千人,俘获黄金榜什等五百余人,阿赤兔部溃逃。战役取得第一阶段顺利。

后来阿赤兔等重整其部,联合青海鞑靼抵抗官兵,并于七月三日乘雨挖边,从镇羌、岔口越长城入青海。明军早有防备,迅速击退,打死卜打台吉等5名头目和50余名散众,其余败走,退入松山。战役取得第二阶段胜利。

九月二十四日,各路官兵并进围攻,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挥戈青海,庄浪兵备按察使梁云龙控弦乌鞘岭之北,甘州副使李景元进击黄羊川,甘肃总兵官达云率官兵主力入黑马圈河,西宁同知龙应坚和凉州通判王伦、凉州副总兵鲁光祖整其军旅前后堵截。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两河道官兵十万人会攻大小松山,俘获近千人,获牛、马、驼、羊一千五百多头(只),大小松山完全收复。松山战役结束后,为巩固边防,明廷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修筑了松山城。同年三月至九月,由达云修筑边城,西从泅水堡铧尖滩汉长城起,东到景泰县乌兰哈思吉黄河索桥止,建起长城共约400华里,墩台三十余座,大小城堡七座,环松山于内,犹如一道天堑,保障了大小松山周围广大地区的安定。

甘肃兵备右布政司使崔鹏为纪念收复松山写诗纪念:

桓桓虎队出车期,漠漠龙沙奏凯时。

鲁灭全收唐土地,兵迴争拥汉旌旗。

葡萄酒冷征人醉,苜蓿花深戍马迟。

听取琵琶弹夜月,短箫长笛咽凉圻。

由于在一系列战斗中的杰出表现,万历二十八年(1600),朝廷任命鲁光祖为南京大教场总理提督,管右军都督府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