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机会总是寻找有准备的头脑。果不其然,这个机会终于被赵跃进等来了。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行各业也开始吹起了改革之风,金融银行业也开始了艰难的改革进程。支行决定把改革的突破点放在基层信用社,首先要在经营体制上作出重大的改革,把全县范围内的各信用社改为公司制,扩大其自主经营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支行只作为出资控股人对其进行管理,不参与具体经营指导;其次,对人事制度也作出了重大的改革,其负责人由主任改称为经理,还由上级任命改为市场竞聘。也就是说,不搞论资排辈,什么人都可以竞聘这个经理职位,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经理只对聘任者负责,全面管理信用社的日常工作,不仅赋予其人事权,经营权,还有分配等权力。即对职工的薪酬、奖励等,按业绩计算,坚决打破“大锅饭”,对那些创造出非凡业绩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等等。这就对原来的机制体制等来了个彻底的改革,动静很大,影响空前。
仿佛一潭死水终于被搅动起来了。老话讲,不破不立,对于支行进行这样的改革举措,大家都是热烈欢迎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受体制内的制约,大多数人对待工作的态度,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端的是“铁饭碗”,过的是舒适日子,拿到的薪水撑不倒也饿不着。如果不改革,这种日子还会一直这样过下去的。现在终于要打破“铁饭碗”了,整个行业人心思变,跃跃欲试。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倾其所学,施展拳脚,放手一搏,拼出一片新天地来的绝好机会!赵跃进心想,一直以来,都觉得是所学非所用,自己的那份工作,就连个小学毕业生都做得了,却要自己这个大学毕业生来做,简直是在暴殄天物,浪费人才!现在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不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到来了吗?
吴爱社知道消息后,也对他说道:“你准备了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能有一展抱负的这一天吗?现在好了,体制要改革,机制要完善,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个机会终于被你等来了,你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大展身手了!再说,你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孤独的奋斗了,还有我们娘俩为你加油鼓劲,做你的坚强后盾呢!你就放手一搏去吧。与其像以往那样让你闷闷不乐,郁郁不得志的,所学本事只能闷在肚子里冒烟,还不如趁现在让自己痛痛快快地、轰轰烈烈地燃烧一回呢!”
赵跃进原以为女人们都是那种爱过安稳日子的人,没想到吴爱社如今能说出这种话来,正中自己的下怀。看来她也是支持自己去闯一闯,拼一拼的。其实吴爱社早就看出来,他对这种碌碌无为的混日子,所学非所用的憋屈状态早就厌烦透了。如果不能让他倾其所学,一展拳脚,迟早会让他憋屈死的。现在机会来,为了让他免去后顾之忧,她就这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有了吴爱社的支持,赵跃进这下心里更有底气了。
信用社的职工们听到消息后,仿佛水中的波澜一样,立刻沸腾了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有反对的,认为这样改变了大家几十年来的习惯,尤其是破坏了固有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安定团结。但是大多数人是支持的,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吃了这么多年的“大锅饭”,人们对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都厌烦透了,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不仅要改掉过去的一切陈腐观念,还要革除一切旧弊,让大家投身到改革开放的行列之中去。相信上面这次是下定决心要动真格的了!谈到单位头头的人选,大家都说,只有像赵跃进这样上过大学,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专业知识,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最佳人选。并且还预言道,只要他现在登上了信用社经理的这个平台,就等于是踏上了向上晋升的阶梯,有朝一日,说不定就能坐上行长的那个位置也未可知。
大家的议论,也给赵跃进增添了不小的信心。于是他就开始放手准备起竞聘的材料来了。
虽然大家都对赵跃进信心满满,然而,还有一个人却不以为然,他就是原主任。在他看来,这次竞聘虽说是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撤掉了自己的晋升阶梯,但自己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文凭固然重要,但能力和经验也不可或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上级领导自然会是心中有数的。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对工作认真负责,遇事成熟稳重,就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是更适合做领导当经理的。上级的心事不是一般人能够猜得透的,只要自己不言放弃,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你去竞争这个职位。有这样的想法打底,于是,他也决定参加这次竞聘,也开始准备起了竞聘的材料来。
因此,这次职位的竞聘,实际上就成了这两个人的综合实力,以及诸多因素的对决。
这次竞聘过程号称是“三道关”,即群众评议投票,上级考察把关,最后是领导审查任命。这一套程序下来,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下面群众,大家都一致认为两人差距巨大,赵跃进优势明显。最后,赵跃进被任命成为了这家信用社的经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赵跃进第一把火烧的是清点家底。经过仔细盘点,发觉这家信用社的家底其实是很薄弱的。因为周围企业全都是半死不活的,再加上老百姓手中的活钱也不多,每年的业务量也就那样的屈指可数,所以他认为能供给他施展拳脚的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赵跃进心想,上级决定改革的初衷,就是要打破常规,革除旧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开展各种业务,让原来那些落后的,阻碍企业发展的东西得到一个彻底地改观。
究竟如何改观呢?他又想到了自己曾经负责过的“农贷”业务,于是他烧起了第二把火。原来在放贷及收贷的过程中,他发现这笔数量庞大的金额,没有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力来。首先是在发放时间上过早,因为农民们不是一开始春耕生产就需要用钱,一般都要等到下种时才去购买种子化肥,至于农药,更是还要等到农作物大面积栽种以后,需要防虫杀虫的时候才需要钱去购买。原先农贷一般都在春节过后,春耕生产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提前发放。因为农民们暂时还用不到这笔钱,所以发放的贷款其实还要在农民手中休眠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仅利息照付,而且活钱变死钱,农民们心里也有怨言。如果能在保证政策性的前提下,打一下时间差,拿去暂时作商业贷款用一下,就能让这笔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来。因为“商贷”比“农贷”的利率高,如果利用这笔钱先暂时挪作商贷的话,那么不仅让农民减轻了负担,还可以为本单位创造出一笔不菲的收入,只要精准地能把握好时间,像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决定首先拿这笔农贷来开刀。
说干就干,广告一贴出去,信用社立刻成了整个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前来申请“商贷”的客户,一拨接着一拨,门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时间内,赵跃进几乎就成为了这个镇上各企业的座上客,成了比书记镇长还炙手可热的人物!是啊,这么多年来,这些企业举步维艰,经营困难,就是因为缺乏流动资金,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现在有了贷款,可以说是企业有了救命钱和注入了发展动力,生产马上就活跃起来了。
吴爱社这个时候也在一家企业里做起了会计。正应了那句农村里的老话,男人有志,女人有势。孩子已经出生,随着他的渐渐长大,光靠赵跃进一个人的工资,家里的开销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她早就想过要出来工作了。可是镇上的那几家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和市场,经营得都不是太景气,只有裁员的份儿,谁还会招人呢?恰好这个时候赵跃进对外发放商业贷款,自然首先得支持本地企业,工厂拿到了贷款就可以开工生产了。吴爱社做会计的这家企业是一家镇属的农机厂,厂长就是差点儿让赵跃进淹死了的谈冬至。当年他父亲为了让他进这家镇上最好的工厂,凭借自己跟镇上领导的关系,再加上掏出了全部的家底儿给人送礼,终于进了这家工厂。进到这家工厂以后,谈冬至发挥他见多识广,脑子活的能耐,不仅哄得原来的厂长让他外出进修,回来后当上了厂里的技术员,还在厂长调走以后,让他接替了厂长的位置。这次他因为从赵跃进手里得到了贷款,工厂可以起死回生了。工厂要发展,人员就得配齐,投桃报李,所以他就让吴爱社去当了厂里的会计。
另外,还有很多个人也有很强烈的贷款需求,因为人们真的是穷怕了,现在改革开放了,没有人愿意再继续穷下去了。当时有个说法,叫做“十亿人民八亿商,还有一亿看中央”,看什么呢?看政策还变不变,看还有哪些利民富民的政策出台,看什么时候是出手的最佳时机。从这一点足可看出,人们对发家致富是多么地渴望,对富裕生活是多么的向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体制外的人胆子变大了,经商办厂的也多了起来,特别是沿海一带的人,首先举起了发家致富的旗帜,经商办厂多了,起到了一种示范效应,内地的人也纷纷地动起手来,所以资金的需求量自然要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把眼光盯向了信用社,仿佛那里让大家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曙光一样,也都跃跃欲试的。这样一来,找赵跃进要求贷款的人,就如蜜蜂逐花一般,蜂拥而至。可是信用社的资金有限,而且利用“农代”做“商贷”,还只是一种尝试,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很多前来要求贷款的人就不得不失望而归了。于是,赵跃进就想,教科书上说,有一项金融活动叫着“资金拆借”,如果能使用上这一招的话,那自己的主动权不就大得多了嘛?所以,他又燃起第三把火来了。
然而,资金拆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这项工作上级银行只针对支行,像信用社这样的下级单位,是没有资格直接申请的;另外,县支行为了稳妥起见,也不能为了赵跃进开这个先例。于是他只能自己去找关系,走门路了。赵跃进们毕业分配的时候,有个同学通过找路子留在了省城工作,这个同学叫姚远,现在在省人民银行工作。自从银行拆分成几家专业银行以后,人民银行就成了行政管理机构,姚远在这个平台上自然是接触面大,资源广泛了。赵跃进想,如果能找他帮忙去疏通疏通,找找关系,向同行拆借一些资金回来作为商业贷款用,那不仅能让自己比利用农贷主动权大得多,而且自己的很多难处也能迎刃而解了,可以帮乡亲们做出更大的帮助。于是他再一次踏上了去省城之路。
这是他毕业后第一次回到省城,他没有心情去凭吊逝去岁月的遗迹,直接到省人民银行找到了老同学,短暂地述旧之后,赵跃进和盘托出了自己想要拆借资金的想法。
说起这个姚远,赵跃进跟他应该是有着不浅的渊源的。还是在上学的时候,两人不仅同住一个寝室,而且姚远就睡在赵跃进的上铺,两人无论是上课,还是去图书馆,都是相伴相随。到食堂吃饭的时候,两人互相掩护着插队;到澡堂洗澡的时候,两人还相互搓背。有一次,在寝室里赵跃进先睡下了,姚远上厕所时门被风吹得锁上了,因为没带钥匙,起先敲门赵跃进没听到,姚远就有点儿生气,后来他就把门使劲地敲得很响,终于吵醒了赵跃进。赵跃进虽然起来给他开了门,心里却很生气,因为他有难入睡的毛病,今天不知是累的还是怎么的,躺床上一下子就睡着了,现在经姚远这一闹,他要想再睡着就很困难了,看来至少这上半夜算是报销了的。嘴里就不免责怪起姚远来,说你当时怎么就不知道要带上钥匙呢?姚远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说只是要你帮忙开下门又怎么啦?难道我被关在外面就不进来了不成?待弄清楚原委之后,姚远立即向他认错赔不是,并且还帮他全身按摩,让他放松,想帮他早点儿入睡。这一来,赵跃进也觉得自己为这点儿小事情生气,太有点儿小题大做了,于是也向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两人不仅重归于好,而且还颇有点儿意气相投的意思。有过这么一段的经历,两位老同学似乎倍加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了。虽然毕业之后,因为地理上的原因,两人一直都没有联系,现在,赵跃进找上门来了,两人自然是一如既往了。
知道赵跃进是为了想要拆借资金而来,姚远自然地使出浑身解数来给他帮忙了。不久之后,他就帮他联系到了一笔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