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峰的头像

潘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2/04
分享
《命都是水》连载

第二章 青瓦镇

徐州府北行九十五里,微山湖西岸,傍依微山湖的这个大镇,就叫青瓦镇。

明洪武年间,一群来自山西洪洞的窑工,携着他们的妻小,为什么在这微山湖畔,突然地驻足?已无从考证。青瓦镇的十大姓氏:韩、柳、董、封、高,袁、郑、赵、刘、常。他们的族谱里都没有记载。

是官家的指定?高人的慧眼?还是随遇而安的偶然停歇?已不得而知。然而,青瓦镇是块风水宝地确是真的。

青瓦镇往大处看,它面朝徐州府,背依古沛城,西邻古黄河冲积的平野,东靠日出斗金的微山湖。

微山湖与大运河,在这里融为一体。微山湖像运河的故园,是运河休养生息的驿站;运河像微山湖远方的游子,漂泊再远血脉相连。

运河的水在微山湖汇聚,卸下仆仆风尘,继续前行。一部分微山湖水,经不住诱惑,追随上路,也有一部分远道而来的运河水,却不愿再奔波,驻足微山湖。运河因微山湖而盛,微山湖因运河而阔。

窑工们放下他们的行囊,操起以前的旧业。于是:砖瓦的毛坯,码放在马蹄型的火窑里,微山湖的芦苇燃烧起来火势很大,旺火烧七天七夜,那些泥做的砖瓦毛坯,在旺火中红成通透,一块块闪亮欲滴。然后冷水淬火,腾空的白烟之后,毛坯遂成青灰。青灰的砖、青灰的瓦。

砖砌墙,瓦盖顶,屋舍成。

在山西同乡和原住居民都是泥墙草棚的时候,这一片青砖、青瓦的屋舍,显得那么突兀和扎眼。

是谁无意间信口的一句玩笑,还是众人深思熟虑的智慧凝结:“青瓦镇”因此而得名。

从此,“青瓦镇”嵌入微山湖畔的土地上,像一棵树,扎根沃野沐光纳露,受微山湖的滋养,与运河的桨声作伴,一年一年,一世一世,世世年年。

岁月变迁,十大姓氏在此开枝散叶。有的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有的多代单传,烛火摇摇、忽明忽暗,岌岌可危。但是,至今十姓都在,谁家也没泯灭。

先祖的约定?一个都不能少!

后来,或生意,或投亲,或要饭逃荒,或躲避灾祸,青瓦镇又增加八九个姓氏。然而,后来的姓氏,多是洪洞十姓的守林人、看门人或长短工。

青瓦镇人,因大运河通达南北,口音各异的商人也在此云集,北至京津,南到苏杭的货物在这交汇。青瓦镇人,聚了财富、长了见识、学了智慧,不仅家境殷实,还人才辈出。

窑工的后代,渐渐丢下先辈的手艺,改行或种庄稼,或收湖产,或和外来的客商做生意。祖传制砖造瓦的模具,如一盏盏灯笼,挂在祖谱的序言里。

青瓦镇四周,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旱能灌,涝能排。土地肥沃,宜种植,庄稼长势好。青瓦镇的小麦、稻谷、高粱,既高产又稳产,出产的粮食品相好,商家竞相购买。微山湖日出斗金,鱼、虾、藕、苇、菱等湖产丰盈。

运河带来商家,成就了青瓦镇的繁荣。但也有土匪顺运河而来,抢掠青瓦镇的财富。微山湖的物产,丰富了青瓦镇,同时,湖水也曾将青瓦镇淹没。好亦含坏,坏也有好。青瓦镇在飘摇中壮大成长。

草随风起,水因势流。窑工的后代们扎根在这里,一代一代繁衍生息。淹也罢、旱也罢、兵灾也罢、瘟疫也罢,朝代更迭,青瓦镇不倒。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