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悟空无相的头像

悟空无相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1/20
分享
《那山那水那人》连载

第五十二章 正月的俗礼 (七)

不知不觉间,一路散到了村东的大坑边。因为水面辽阔,加之又是暖冬,这里居然没有结冰。我刚用筷子小心地把特制的灯花儿放进水里,它的光亮随着正月十五还有个传统的活动——散灯火儿。奶奶告诉过我:每人有一个星宿值年,一年的命运,都操在这个星君的手里。因此今天要祭拜星君,晚上不单得点灯上供,还得“散灯火儿。”

传统的灯火儿就是用普通的皱纹纸做成的,一般得用五种颜色,很少用双数颜色。奶奶一边捻,一边教我制做。

捻成的灯火儿先摆放到早已备好的瓷盘里。散之前,在灯火儿上端蘸一点点儿花生油或少许香油,让灯火儿顶部浸上油。

“注意蘸油别多喽,费油不说,多出来的油会把灯火儿‘拿死’,散的时候不易着。”奶奶一边蘸油,一边提醒我。

不知不觉间,天黑下来,我在奶奶的带领下,开始“散灯火儿。”

“散的时候,得把屋里、院里的各个角落都散到,一直散出家门,能把一年的坏运气带走,好运气也给带回来啦。”

散灯火儿是从最里边的屋内开始的。第一支灯火儿是奶奶用筷子夹好,借着煤油灯(那会儿农村没有电灯,大多用的煤油灯)点燃的,那神情就像是点燃奥运火炬一样神圣。

不知什么原因,散灯火儿不能用手拿着灯火儿接火,一边放,一边端着放有灯火儿的瓷盘,用筷子夹出灯火儿一一取出引燃,放在炕沿上、木柜上、方桌上,里屋各个角落。很快我家的灯火儿散到了街门外,顺着道路一直放到离家最近的坑边,盘子里的灯火儿也散净了。

在散灯火儿的时候,奶奶给我讲了娘娘庙的故事。原来段甲岭以前有个娘娘庙,原名为娘娘祠,建在娘娘顶上,刻着隶书字体娘娘祠的卧牛石至今犹存。

关于娘娘庙的故事,现在的老人仍津津乐道。

不知哪个朝代,段甲岭有位王先生,家财殷实,夫妻二人均乐善好施,为人厚道,平日里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夏舍单,人称其为“王善人。”唯一的遗憾是二人都四十多了,可还没有子嗣后代。

一日,王先生在段甲岭街市上闲逛,无意间听到人说,“王善人样样都好,可惜的是竟然没有只男片女,终究算不得完人。”

“我看呀,这王善人未必是什么真善人,他早年间不定干过什么砢碜(土语:丢脸,不体面)事儿呢,现在醒悟了,施舍东西来弥补。”

“我看你就是喂不熟的白眼儿狼,再敢胡吣(土语:胡说),我抽你丫的,信不!”

“我可没胡说,我问你,要说他是真善人,为啥没后?”

“我不管王善人有没有儿子,也没工夫跟你这打牙涮嘴儿逗咳嗽玩儿!我看你丫的就是长了一张欠抽的嘴,一天到晚的胡咧咧,再敢胡吣,小心我给你丫的撕裂喽。不信你就试试!”

“是呀。你这小小的人说话,可得嘴下留德行。咱们岭上有谁没受过王家接济呀?可不能丧良心呀。……”众人纷纷指责那个人的说法。

就在那个人刚要回嘴反驳的时候,就听见啪一声,他觉得自己的左脸颊火辣辣地痛。正聊得兴起的他,没想到真有人敢瞅冷子给他来这么一下,还没等他醒过闷儿来,后边扑过来一个人,一把薅住他的袄领子,跟着右脸又结结实实地挨了个满脸花,他下意识地捂住脸。

“没成色(shǎi)(土语:没出息)的缺电货(土语:缺心眼儿)!再着三不着四(土语: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地胡说伤人,老子楦(土语:用棍棒打)死你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当年要是没有王善人救济,你这个二货早就在乱葬岗子那变狗粪了。”

来人气得面色煞白,一用力,就把他甩了个趔趄。他刚想还手,可定睛一看,来人正是他爸,吓得连屁都没敢放一个,慌忙抱头鼠窜而去。

一场闹剧就此结束,谁也没在意那些直戳人心窝子的话,竟被王先生听了个满耳朵,他顿时没了在街上游玩的兴致,低着头,步履沉重地回家了。

王夫人看王先生高高兴兴地出去游玩,回来后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地坐在那里,低着头儿一句话也不说,就问是什么原因。王先生垂头丧气地把街上的事学了一遍,夫人一听,便劝王先生纳妾,延续子嗣。

王先生连连摇头,“夫人此言差矣,你我向来恩爱,我岂肯做此无德之事?况你虽年过四旬,尚可生儿养女。我听说岭上北边娘娘顶上的碧霞元君祠灵验得很,那的住持是天津娘娘宫来的女尼,听说很有德行。你我不妨斋戒三天,同到娘娘祠拜求子嗣。倘若上天有眼,赐咱们一男半女也说不准,不仅你我夫妻后半生有靠,也免得他人说长道短耻笑咱们。”

夫人闻听,先生说得有理,便同意了此事。

三日后,先生骑马,夫人坐轿,带着几个家人,一行人来到蒋福山娘娘顶。

只见娘娘顶山虽非高耸入云,却也是群峰之首,巍峨陡峭,山间云雾缭绕(rǎo),树木丛杂,远远望去,那娘娘祠在山顶上隐隐可见。

夫妻二人携手揽腕,搀扶着沿山间小路奋力前行,众人跟在后面。山路崎岖,尽管二人彼此扶持,还是累得气喘吁吁。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只见娘娘祠是个两进的院子,山门并不高大。进门一看,祠里只有一层大殿,里面供奉的碧霞元君娘娘慈眉善目,宝相庄严,左右塑着侍女数人,殿外有钟鼓二楼。数十个尼姑在此禅修。

住持尼得知王先生是来上香求子嗣的,便带领着他们先往碧霞元君娘娘处拈香祭拜,他二人每人上了一炷香,王先生在心中默默祷念,“千万赐我一子,令我王家香火有继。若娘娘有灵,我必重修禅院,再塑金身。”虔虔诚诚地祷告已毕,叩了十几个头,才起身去布施香资。

在观瞻祠院时,王先生了解到当初之所以把娘娘祠建在这里乃是找不到地块的无奈之举,便与主持尼协商,愿意出资舍地,希望将娘娘祠搬到山下自己位于北岭村的空地上:一则可免善男信女的拜谒登山之苦,二则可将祠扩建成庙。虽为庙宇,仍沿用旧例,由娘娘祠尼姑住持。

原来祠虽与庙相近,但规模要小得多,大多只是数间。相对来讲,庙就大得多了。

双方约定日期后,便开始动工。搬迁后,王先生又请书法高手和石匠,在祠前的卧牛石上刻下斗大的隶书大字:娘娘祠,以记原址。

建成后的娘娘庙山门高大,从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修建之际,王夫人竟然受孕,怀胎期满诞下一个相貌清奇的小公子,王先生自是欢喜异常,众人是惊诧不已,认为碧霞元君娘娘灵验非常,争先恐后地出资,协建下十几间藏经楼。

自此,段甲岭娘娘庙香火大盛,周围的善男信女,纷纷自各处赶来,观瞻拜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