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学后,家里本子和书就多了起来。那些废纸很快被我叠成了厚薄不同的四角(guo),用来和别的同学斗输赢。
叠四角的方法很简单。先把两张纸分别纵向对折,并把它按十字架形状放好,把四个纸头儿的三角形折上来彼此压住,使之成为四方形。折叠完毕的四角从正面看,是一个“x”形,背面是完整的。
玩之前,也是通过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打四角的先后顺序,把四角放到地上,先打的人拿出四角用力地往对方四角边上摔下去,靠它产生的风和适当角度把对方的四角翻个儿。如果对方的四角翻过来了,就赢了,四角也归打的人。如果那四角不翻个儿,就由对方捡起地上的四角来打。
二蛋子是打四角高手,每次玩之前,都会把上衣纽扣解开,摆出一幅他认为潇洒的姿势,抡几下胳膊,接着,便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手里的四角猛地朝地上的四角旁一摔。尽管我每次都把四个角努力地往下折,放的时候先用手仔细地把地面胡撸平整,让放上去的四角紧贴地面,与之几乎没有任何缝隙,可还会被那股强劲的风掀翻过来。
遇到这样的高手,对方也只有束手投降的份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把四角慢慢儿搧到石板边儿或使其贴近墙根,跟着再用力一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别人的四角掀翻过来。
那时物资极为匮乏,为了玩四角,我不惜撕毁练习册和不重要的课本来叠四角。为这没少被老师批评,那曾经让我胆寒的笤帚疙瘩也没少光顾我的屁股。
为了练出盖世神功,我进入了狂热阶段,能撕不能撕的本子撕掉了,胳膊抡肿了,也在所不惜。终至走火入魔,茶饭不思,甚至连家都想不起回了。经常被我妈拽着耳朵揪回去训诫一番。
经过长时间摸索,我终于练出比九阴真经还要高超的本事,也找到了不让别人赢走“王牌”四角的窍门——在四角的背面加入一块油毡,有效增加四角的重量。
随着技术提高,我赢的四角也越来越多,竟超过了二百个。手里的四角一多,也就有了品级之分:草纸的最差,书报纸的较好,最好的是牛皮纸四角。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四角。
那些顶级的四角非遇到掌门、大师级的人物儿,是舍不得让它们出场的。平时带着出去玩的,每天书包里塞的都是中次级别的四角,鼓鼓囊囊的。
不久,四角就被老师冠以“带有赌博性质,赌具的制作会毁掉课本”的帽子,一举将大家带到学校的“赌具”——全部收缴。我们当然不服,也曾上诉到父母以及校长那里,谁知他们均回答维持原判,将我们的上诉全部驳回。
看着垂头丧气、全军覆没的同学们,我暗自庆幸,“多亏我把那些重武器放在家里了。要不然肠子就得悔青喽。”
谁知,中午放学,一进家门当时就傻了,暗藏在家里所有存货,被我妈一举查获,毫不客气的就给连窝端了。尽管在我苦苦哀求之下,她总算大发慈悲,却也只给我留下十几个四角王者,其余的精兵强将,全部被她送到了收破烂人的囊中。
这一损失令我元气大伤,心头不断滴血。虽猛灌纯度99.99%的云南白药,依旧于事无补。好在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多日之后,我心灵上的创伤,才得以平复。
在学校和我妈的双重打击下,我不得不韬光隐晦,消停了一大阵子。风声过后,热衷于打四角的我们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燃烽火,直到更先进的三角和画片儿出现,四角的身影才在我的心中逐渐远去。
损失惨重的我,很快就发现了新的游戏。
我村有一铁工厂,从来不知道能生产什么。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溜进去,捡到一些铁条用来做“砸火枪。”
砸火枪做法并不复杂,是我二叔手把手教我的:做之前,先把铁条崴成饭勺模样,并将其揻回来,中间留空,嵌入废旧的自行车链扣和辐条帽子做成点火仓,在这里用细铁丝绑住一个小半截带帽铁钉儿磨出来激发器,手把处钉进一截木头里。
玩的时候,先将火柴磷片刮下来,放进辐条帽里,塞好激发器,往石头或砖头上猛地一磕,惯性会使激发器击打在磷片上,伴随着叭一声响过之后,一股儿青烟腾然飘起。真是好神气呀。
结果神气没两天,就被我妈以浪费火柴为名,把砸火枪又给无情地没收了,最终黄鹤一去,不知所踪了。
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灵,我妈承诺将亲自为我做一件玩具。本以为她信口一说。谁知,第二天她还真的开始动手制作了:先用六块儿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布,像足球似的缝合起来,只在顶上缝口的时候,留出一个小口,然后把缝好的翻转过来,填入高粱粒后缝合起来。
很快,一个从外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缝线痕迹的袋子出现了!
“妈。这是啥?”看着圆鼓鼓的袋子,我不禁好奇地问。
“这叫沙包。我小时候就玩过。用稖子粒灌也行,就是稖子粒有点儿沉,砸到身上疼,不如装高粱粒儿的好。”
“妈,您做这玩意儿该咋玩呀?”
我妈告诉我:玩之前把人分成两拨,一拨砸一拨躲。先在地上画两条相距六米左右的平行线。砸的一方分别站在两条线的外面,躲的那些人全部站在线内。砸的人用沙包扔向躲方任何一个人,如果被砸中且沙包落地则该人被罚下场。接住包的人得分,还能救人上场。”
在我妈帮助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很快就掌握了砸包、接包的技巧。
从此,我每天都带着沙包去学校,下课后就和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砸沙包。你扔我接,我打你躲,尽管满头大汗,可还是玩得不亦乐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累。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看到后,觉得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同学感情,还不具破坏性,竟破天荒地给予了大力支持。
自从上学后,家里本子和书就多了起来。那些废纸很快被我叠成了厚薄不同的四角(guo),用来和别的同学斗输赢。
叠四角的方法很简单。先把两张纸分别纵向对折,并把它按十字架形状放好,把四个纸头儿的三角形折上来彼此压住,使之成为四方形。折叠完毕的四角从正面看,是一个“x”形,背面是完整的。
玩之前,也是通过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打四角的先后顺序,把四角放到地上,先打的人拿出四角用力地往对方四角边上摔下去,靠它产生的风和适当角度把对方的四角翻个儿。如果对方的四角翻过来了,就赢了,四角也归打的人。如果那四角不翻个儿,就由对方捡起地上的四角来打。
二蛋子是打四角高手,每次玩之前,都会把上衣纽扣解开,摆出一幅他认为潇洒的姿势,抡几下胳膊,接着,便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手里的四角猛地朝地上的四角旁一摔。尽管我每次都把四个角努力地往下折,放的时候先用手仔细地把地面胡撸平整,让放上去的四角紧贴地面,与之几乎没有任何缝隙,可还会被那股强劲的风掀翻过来。
遇到这样的高手,对方也只有束手投降的份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把四角慢慢儿搧到石板边儿或使其贴近墙根,跟着再用力一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别人的四角掀翻过来。
那时物资极为匮乏,为了玩四角,我不惜撕毁练习册和不重要的课本来叠四角。为这没少被老师批评,那曾经让我胆寒的笤帚疙瘩也没少光顾我的屁股。
为了练出盖世神功,我进入了狂热阶段,能撕不能撕的本子撕掉了,胳膊抡肿了,也在所不惜。终至走火入魔,茶饭不思,甚至连家都想不起回了。经常被我妈拽着耳朵揪回去训诫一番。
经过长时间摸索,我终于练出比九阴真经还要高超的本事,也找到了不让别人赢走“王牌”四角的窍门——在四角的背面加入一块油毡,有效增加四角的重量。
随着技术提高,我赢的四角也越来越多,竟超过了二百个。手里的四角一多,也就有了品级之分:草纸的最差,书报纸的较好,最好的是牛皮纸四角。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四角。
那些顶级的四角非遇到掌门、大师级的人物儿,是舍不得让它们出场的。平时带着出去玩的,每天书包里塞的都是中次级别的四角,鼓鼓囊囊的。
不久,四角就被老师冠以“带有赌博性质,赌具的制作会毁掉课本”的帽子,一举将大家带到学校的“赌具”——全部收缴。我们当然不服,也曾上诉到父母以及校长那里,谁知他们均回答维持原判,将我们的上诉全部驳回。
看着垂头丧气、全军覆没的同学们,我暗自庆幸,“多亏我把那些重武器放在家里了。要不然肠子就得悔青喽。”
谁知,中午放学,一进家门当时就傻了,暗藏在家里所有存货,被我妈一举查获,毫不客气的就给连窝端了。尽管在我苦苦哀求之下,她总算大发慈悲,却也只给我留下十几个四角王者,其余的精兵强将,全部被她送到了收破烂人的囊中。
这一损失令我元气大伤,心头不断滴血。虽猛灌纯度99.99%的云南白药,依旧于事无补。好在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多日之后,我心灵上的创伤,才得以平复。
在学校和我妈的双重打击下,我不得不韬光隐晦,消停了一大阵子。风声过后,热衷于打四角的我们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燃烽火,直到更先进的三角和画片儿出现,四角的身影才在我的心中逐渐远去。
损失惨重的我,很快就发现了新的游戏。
我村有一铁工厂,从来不知道能生产什么。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溜进去,捡到一些铁条用来做“砸火枪。”
砸火枪做法并不复杂,是我二叔手把手教我的:做之前,先把铁条崴成饭勺模样,并将其揻回来,中间留空,嵌入废旧的自行车链扣和辐条帽子做成点火仓,在这里用细铁丝绑住一个小半截带帽铁钉儿磨出来激发器,手把处钉进一截木头里。
玩的时候,先将火柴磷片刮下来,放进辐条帽里,塞好激发器,往石头或砖头上猛地一磕,惯性会使激发器击打在磷片上,伴随着叭一声响过之后,一股儿青烟腾然飘起。真是好神气呀。
结果神气没两天,就被我妈以浪费火柴为名,把砸火枪又给无情地没收了,最终黄鹤一去,不知所踪了。
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灵,我妈承诺将亲自为我做一件玩具。本以为她信口一说。谁知,第二天她还真的开始动手制作了:先用六块儿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布,像足球似的缝合起来,只在顶上缝口的时候,留出一个小口,然后把缝好的翻转过来,填入高粱粒后缝合起来。
很快,一个从外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缝线痕迹的袋子出现了!
“妈。这是啥?”看着圆鼓鼓的袋子,我不禁好奇地问。
“这叫沙包。我小时候就玩过。用稖子粒灌也行,就是稖子粒有点儿沉,砸到身上疼,不如装高粱粒儿的好。”
“妈,您做这玩意儿该咋玩呀?”
我妈告诉我:玩之前把人分成两拨,一拨砸一拨躲。先在地上画两条相距六米左右的平行线。砸的一方分别站在两条线的外面,躲的那些人全部站在线内。砸的人用沙包扔向躲方任何一个人,如果被砸中且沙包落地则该人被罚下场。接住包的人得分,还能救人上场。”
在我妈帮助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很快就掌握了砸包、接包的技巧。
从此,我每天都带着沙包去学校,下课后就和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砸沙包。你扔我接,我打你躲,尽管满头大汗,可还是玩得不亦乐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累。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看到后,觉得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同学感情,还不具破坏性,竟破天荒地给予了大力支持。自从上学后,家里本子和书就多了起来。那些废纸很快被我叠成了厚薄不同的四角(guo),用来和别的同学斗输赢。
叠四角的方法很简单。先把两张纸分别纵向对折,并把它按十字架形状放好,把四个纸头儿的三角形折上来彼此压住,使之成为四方形。折叠完毕的四角从正面看,是一个“x”形,背面是完整的。
玩之前,也是通过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打四角的先后顺序,把四角放到地上,先打的人拿出四角用力地往对方四角边上摔下去,靠它产生的风和适当角度把对方的四角翻个儿。如果对方的四角翻过来了,就赢了,四角也归打的人。如果那四角不翻个儿,就由对方捡起地上的四角来打。
二蛋子是打四角高手,每次玩之前,都会把上衣纽扣解开,摆出一幅他认为潇洒的姿势,抡几下胳膊,接着,便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手里的四角猛地朝地上的四角旁一摔。尽管我每次都把四个角努力地往下折,放的时候先用手仔细地把地面胡撸平整,让放上去的四角紧贴地面,与之几乎没有任何缝隙,可还会被那股强劲的风掀翻过来。
遇到这样的高手,对方也只有束手投降的份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把四角慢慢儿搧到石板边儿或使其贴近墙根,跟着再用力一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别人的四角掀翻过来。
那时物资极为匮乏,为了玩四角,我不惜撕毁练习册和不重要的课本来叠四角。为这没少被老师批评,那曾经让我胆寒的笤帚疙瘩也没少光顾我的屁股。
为了练出盖世神功,我进入了狂热阶段,能撕不能撕的本子撕掉了,胳膊抡肿了,也在所不惜。终至走火入魔,茶饭不思,甚至连家都想不起回了。经常被我妈拽着耳朵揪回去训诫一番。
经过长时间摸索,我终于练出比九阴真经还要高超的本事,也找到了不让别人赢走“王牌”四角的窍门——在四角的背面加入一块油毡,有效增加四角的重量。
随着技术提高,我赢的四角也越来越多,竟超过了二百个。手里的四角一多,也就有了品级之分:草纸的最差,书报纸的较好,最好的是牛皮纸四角。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四角。
那些顶级的四角非遇到掌门、大师级的人物儿,是舍不得让它们出场的。平时带着出去玩的,每天书包里塞的都是中次级别的四角,鼓鼓囊囊的。
不久,四角就被老师冠以“带有赌博性质,赌具的制作会毁掉课本”的帽子,一举将大家带到学校的“赌具”——全部收缴。我们当然不服,也曾上诉到父母以及校长那里,谁知他们均回答维持原判,将我们的上诉全部驳回。
看着垂头丧气、全军覆没的同学们,我暗自庆幸,“多亏我把那些重武器放在家里了。要不然肠子就得悔青喽。”
谁知,中午放学,一进家门当时就傻了,暗藏在家里所有存货,被我妈一举查获,毫不客气的就给连窝端了。尽管在我苦苦哀求之下,她总算大发慈悲,却也只给我留下十几个四角王者,其余的精兵强将,全部被她送到了收破烂人的囊中。
这一损失令我元气大伤,心头不断滴血。虽猛灌纯度99.99%的云南白药,依旧于事无补。好在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多日之后,我心灵上的创伤,才得以平复。
在学校和我妈的双重打击下,我不得不韬光隐晦,消停了一大阵子。风声过后,热衷于打四角的我们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燃烽火,直到更先进的三角和画片儿出现,四角的身影才在我的心中逐渐远去。
损失惨重的我,很快就发现了新的游戏。
我村有一铁工厂,从来不知道能生产什么。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溜进去,捡到一些铁条用来做“砸火枪。”
砸火枪做法并不复杂,是我二叔手把手教我的:做之前,先把铁条崴成饭勺模样,并将其揻回来,中间留空,嵌入废旧的自行车链扣和辐条帽子做成点火仓,在这里用细铁丝绑住一个小半截带帽铁钉儿磨出来激发器,手把处钉进一截木头里。
玩的时候,先将火柴磷片刮下来,放进辐条帽里,塞好激发器,往石头或砖头上猛地一磕,惯性会使激发器击打在磷片上,伴随着叭一声响过之后,一股儿青烟腾然飘起。真是好神气呀。
结果神气没两天,就被我妈以浪费火柴为名,把砸火枪又给无情地没收了,最终黄鹤一去,不知所踪了。
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灵,我妈承诺将亲自为我做一件玩具。本以为她信口一说。谁知,第二天她还真的开始动手制作了:先用六块儿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布,像足球似的缝合起来,只在顶上缝口的时候,留出一个小口,然后把缝好的翻转过来,填入高粱粒后缝合起来。
很快,一个从外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缝线痕迹的袋子出现了!
“妈。这是啥?”看着圆鼓鼓的袋子,我不禁好奇地问。
“这叫沙包。我小时候就玩过。用稖子粒灌也行,就是稖子粒有点儿沉,砸到身上疼,不如装高粱粒儿的好。”
“妈,您做这玩意儿该咋玩呀?”
我妈告诉我:玩之前把人分成两拨,一拨砸一拨躲。先在地上画两条相距六米左右的平行线。砸的一方分别站在两条线的外面,躲的那些人全部站在线内。砸的人用沙包扔向躲方任何一个人,如果被砸中且沙包落地则该人被罚下场。接住包的人得分,还能救人上场。”
在我妈帮助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很快就掌握了砸包、接包的技巧。
从此,我每天都带着沙包去学校,下课后就和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砸沙包。你扔我接,我打你躲,尽管满头大汗,可还是玩得不亦乐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累。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看到后,觉得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同学感情,还不具破坏性,竟破天荒地给予了大力支持。自从上学后,家里本子和书就多了起来。那些废纸很快被我叠成了厚薄不同的四角(guo),用来和别的同学斗输赢。
叠四角的方法很简单。先把两张纸分别纵向对折,并把它按十字架形状放好,把四个纸头儿的三角形折上来彼此压住,使之成为四方形。折叠完毕的四角从正面看,是一个“x”形,背面是完整的。
玩之前,也是通过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打四角的先后顺序,把四角放到地上,先打的人拿出四角用力地往对方四角边上摔下去,靠它产生的风和适当角度把对方的四角翻个儿。如果对方的四角翻过来了,就赢了,四角也归打的人。如果那四角不翻个儿,就由对方捡起地上的四角来打。
二蛋子是打四角高手,每次玩之前,都会把上衣纽扣解开,摆出一幅他认为潇洒的姿势,抡几下胳膊,接着,便恨不得使出吃奶的劲儿,把手里的四角猛地朝地上的四角旁一摔。尽管我每次都把四个角努力地往下折,放的时候先用手仔细地把地面胡撸平整,让放上去的四角紧贴地面,与之几乎没有任何缝隙,可还会被那股强劲的风掀翻过来。
遇到这样的高手,对方也只有束手投降的份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技:把四角慢慢儿搧到石板边儿或使其贴近墙根,跟着再用力一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别人的四角掀翻过来。
那时物资极为匮乏,为了玩四角,我不惜撕毁练习册和不重要的课本来叠四角。为这没少被老师批评,那曾经让我胆寒的笤帚疙瘩也没少光顾我的屁股。
为了练出盖世神功,我进入了狂热阶段,能撕不能撕的本子撕掉了,胳膊抡肿了,也在所不惜。终至走火入魔,茶饭不思,甚至连家都想不起回了。经常被我妈拽着耳朵揪回去训诫一番。
经过长时间摸索,我终于练出比九阴真经还要高超的本事,也找到了不让别人赢走“王牌”四角的窍门——在四角的背面加入一块油毡,有效增加四角的重量。
随着技术提高,我赢的四角也越来越多,竟超过了二百个。手里的四角一多,也就有了品级之分:草纸的最差,书报纸的较好,最好的是牛皮纸四角。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四角。
那些顶级的四角非遇到掌门、大师级的人物儿,是舍不得让它们出场的。平时带着出去玩的,每天书包里塞的都是中次级别的四角,鼓鼓囊囊的。
不久,四角就被老师冠以“带有赌博性质,赌具的制作会毁掉课本”的帽子,一举将大家带到学校的“赌具”——全部收缴。我们当然不服,也曾上诉到父母以及校长那里,谁知他们均回答维持原判,将我们的上诉全部驳回。
看着垂头丧气、全军覆没的同学们,我暗自庆幸,“多亏我把那些重武器放在家里了。要不然肠子就得悔青喽。”
谁知,中午放学,一进家门当时就傻了,暗藏在家里所有存货,被我妈一举查获,毫不客气的就给连窝端了。尽管在我苦苦哀求之下,她总算大发慈悲,却也只给我留下十几个四角王者,其余的精兵强将,全部被她送到了收破烂人的囊中。
这一损失令我元气大伤,心头不断滴血。虽猛灌纯度99.99%的云南白药,依旧于事无补。好在时间是疗伤的良药,多日之后,我心灵上的创伤,才得以平复。
在学校和我妈的双重打击下,我不得不韬光隐晦,消停了一大阵子。风声过后,热衷于打四角的我们以更隐蔽的方式重燃烽火,直到更先进的三角和画片儿出现,四角的身影才在我的心中逐渐远去。
损失惨重的我,很快就发现了新的游戏。
我村有一铁工厂,从来不知道能生产什么。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溜进去,捡到一些铁条用来做“砸火枪。”
砸火枪做法并不复杂,是我二叔手把手教我的:做之前,先把铁条崴成饭勺模样,并将其揻回来,中间留空,嵌入废旧的自行车链扣和辐条帽子做成点火仓,在这里用细铁丝绑住一个小半截带帽铁钉儿磨出来激发器,手把处钉进一截木头里。
玩的时候,先将火柴磷片刮下来,放进辐条帽里,塞好激发器,往石头或砖头上猛地一磕,惯性会使激发器击打在磷片上,伴随着叭一声响过之后,一股儿青烟腾然飘起。真是好神气呀。
结果神气没两天,就被我妈以浪费火柴为名,把砸火枪又给无情地没收了,最终黄鹤一去,不知所踪了。
为了安抚我受伤的心灵,我妈承诺将亲自为我做一件玩具。本以为她信口一说。谁知,第二天她还真的开始动手制作了:先用六块儿十公分左右的正方形布,像足球似的缝合起来,只在顶上缝口的时候,留出一个小口,然后把缝好的翻转过来,填入高粱粒后缝合起来。
很快,一个从外面几乎看不到任何缝线痕迹的袋子出现了!
“妈。这是啥?”看着圆鼓鼓的袋子,我不禁好奇地问。
“这叫沙包。我小时候就玩过。用稖子粒灌也行,就是稖子粒有点儿沉,砸到身上疼,不如装高粱粒儿的好。”
“妈,您做这玩意儿该咋玩呀?”
我妈告诉我:玩之前把人分成两拨,一拨砸一拨躲。先在地上画两条相距六米左右的平行线。砸的一方分别站在两条线的外面,躲的那些人全部站在线内。砸的人用沙包扔向躲方任何一个人,如果被砸中且沙包落地则该人被罚下场。接住包的人得分,还能救人上场。”
在我妈帮助下,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很快就掌握了砸包、接包的技巧。
从此,我每天都带着沙包去学校,下课后就和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起砸沙包。你扔我接,我打你躲,尽管满头大汗,可还是玩得不亦乐乎,一点儿也不觉得累。难能可贵的是,老师看到后,觉得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同学感情,还不具破坏性,竟破天荒地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