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8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三十九章 代理农机站长(三)

一 

这个会议,出乎大家的意料:刘长清不但没有批评刁难,还把每个人最擅长的一面都摸得清清楚楚。他的分工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特长,重新安排合适的工作。看得出,他对每个人都没有任何成见,都是公平对待。大家都获得了满意的工作,愉快地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太阳还没有露出霓虹的笑脸,刘长清与陈同茂、严明一道,开着拖拉机,迎着清凉的晨风,急速赶往县城农贸市场的农机商店,一鼓作气地购买了磨面和制面机,并迅速赶回公社连夜安装好。

在设备安装好的第五个工作日,正直桂林逢场的时候,来换面的人排起了长蛇般的队伍,大家都来购买新生产的面条。因为面条的质量好,这个美名迅速传了出去。加工房每天做的面条都不够卖,每天的生产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用新鲜麦子调换面条了。

最初,这个加工房只设置了一个销售工作岗位,是由一名做事利索的女职工担任。但是,随着生意的火爆,她工作量太大,已经忙不过来,刘长清又迅速增加了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春天的阳光已经开始升温,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村民一大早就开始出工耕地,准备春播了。刘长清把农机站的工作已经安排得井井有条,他又全力以赴地抓春播,让村民们不耽误种植的大好时机。

农机站迅速走上了正轨,生意越来越好,也有了纯利润。为了调动全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刘长清决定:从纯利润中抽出部分经费作为员工福利。每月给职工3-5元的奖励。从此后,全站职工没有一个不听话,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整个农机站喜气洋洋,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刘长清从不当老爷站长,他总是亲力亲为,每天都参加站里的具体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突击。无论是磨面、做面、换面、开拖拉机或是修理机器等杂活,只要自己有空,他就立即搭手做,没有一点站长的架子。

刘长清以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去繁从简,让农机站的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展开了。职工有了维持生计、比常人多一点的福利待遇,积极性也都提高了。没过多久,所获得的盈利,就还清了站里的所有欠账。

刘长清本人兼职不兼薪,虽然他是代理站长,没有薪酬,但却是全力以赴地干,全心全意为农机站、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他无私奉献,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公社领导对他大胆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也赞赏有加。

不知不觉中,全体员工也开始像刘长清一样,早起早到。上班准时准点,工作有计划有结果,随时沟通报备,大大地提高了农机站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到农机站的前期,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那里做铺垫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农机站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过去一潭死水的农机站,已经激起了层层浪花。农机站的加工房更是热闹,生意一直看好,每天都排着长长的加工队伍,耐心地等待着师傅们的现场加工。

在农机站欣欣向荣前行时,刘长清又把精力放到了大队上,集中精力确保春播顺利开展。他安排相关部门有序地为村民翻土播种。这个时候,刘长清认真钻研了拖拉机的发展历程。

从七十年代开始,农村耕作田地,已经出现了拖拉机,这标志着农村已经逐步进入到机械化农耕生产阶段。乡村都流行着:“马达响,尘土扬,拖拉机开到咱村庄,老爷爷,不怕挤,扶扶轮子摸摸犁,日盼夜盼年年盼,今天总算盼到了你。”

这是拖拉机为农业农村带来新的耕作方式,改变了旧有生产模式的真实写照。1954年1月,由河南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生产的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下线,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从立冬开始,民间习惯认为,这也是冬季的开始,表示一年时间的田间播种,收割等农活彻底结束。收获的作物也藏了起来,人们都等着过冬了。

盛夏,烈日炎炎,万物生发。高温天气,促使土壤里水分快速流失,植被容易干枯。这时,各家各户就需要农机站的抽水机,从涪江里抽水灌溉,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

农机站人员分工明确:陈自笃和潘定平两人,负责抽水站的抽水机和灌溉机器的维修。他们俩长期做这个工作,轻车熟路,也有丰富的经验,做事也认真负责。一旦出现旱情,他们便会及时做出安排。遇到设备出现问题,他们也懂维修技术。

仲夏之后,各个生产队都忙着抗旱,是农机站最忙的季节。需要相关负责人进行合理安排: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哪个先抽,哪个后抽。对于这些,陈自笃和潘志平能自如地做好平衡。

在最容易遭受干旱的夏季,农机站对千家万户村民庄稼地的灌溉,服务都比较周到及时,有力地确保了每年庄稼的丰收。到了秋收季节,大中坝广袤的土地上,金光灿灿,收割机来来往往忙个不停。

拖拉机最大的特征是:启动拖拉机需要两个师傅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司机划燃硫磺棒,快速塞入点火孔内,并随时控制减压装置及手动油门。另一个司机手摇着大转盘,先轻轻左右转一下,随着减压、增压做一遍,马达就朝着同一个方向转动起来,立即会响起一阵刺耳的声音。只有俩位师傅完美配合,才能使拖拉机点火起动成功。

随着农业耕种收割的不同需求,拖拉机也在不断创新演变。六十年代制造的东方红60,它前面是推土铲,后面又挂了可以用于耕地的犁。东方红75履带式拖拉机,由东方红54拖拉机改进而来。产量近百万辆,是当时拖拉机中的经典之作,在农村、农业生产中,极为广泛地使用。

后来,又创新出了上海牌500型,是水旱田兼用的中型轮式拖拉机。很多老司机都会提起七八十年代那款最经典的农机工具。在当时,如果拥有这样一台拖拉机,那就是村子里远近闻名的人了。到农忙时节,会排起长队等着它使用。

刘长清开去拉煤带拖斗的拖拉机,是丰收28型,它是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于上世纪60年代研发的新产品。它的特点是点火很费劲,往返于乡村路道上,主要用于拉粮食,或者开车办事等。

在农机站工作,刘长清每天都在学习吸收新的农业机械产品功能、科学种养殖业和机械成批量收割的知识。随着新建的加工房生意越来越好,机器设备长久运作,开始出毛病。刘长清安排严明和陈同茂负责日常工作和加工机器的故障维修,以确保正常生产,满足所有客户的需要。

何志元,负责全公社各生产大队的抽水泵零件坏损的配备工作,对丢失或损耗,以及买不到的配件,他就负责根据零件的大小,自己重新翻出来加工,制造出同样的替换零件,并为维修农机设备服务,保质保量地满足庄稼耕作的需要。

刘长清把这些工作安排好后,不仅仅能确保旱涝保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作为大队长,只负责大中坝工作,但作为农机站长,就要对全公社所有村民的抗旱保丰收负责。他知道自己肩上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既然是全公社范围的责任,就要有更多的担当。刘长清到农机站不久,便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管理才能,不仅仅令员工信服,而且让上级领导也刮目相看。

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的刘长清,虽然是兼职,也没有领一份薪水,但他却毫无怨言。虽然是代理站长,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真抓实干的每项具体工作中。推动农机站工作顺利前行,全员都非常满意。他全心全意地为农机站全体职工,以及所有父老乡亲办实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敬佩。

公社领导对他大胆改革创新,由衷赞赏,这是刘长清感到最舒畅的地方,比给他发一大笔奖金,还要令他身心愉悦和自豪。因为他顽强的毅力、积极勇敢战胜困难的心态,乐于奉献,舍己无私的公心,每次领导交给的任务都超常完成,领导们就把他当作专啃硬骨头的强人奇人。

炎夏的烈日高悬在空中,毫不谦虚地展示它的威力。一大早,它就把大地烤得像个蒸锅,皮肤碰到热气,会感到有些火辣辣地烫人。高温烤着大中坝的每一寸土地,在强烈的光合作用下,有效地促使了庄家茁壮成长。空气中弥散着茂盛苍翠的草木与青绿庄稼的浓浓清香。

这天清晨,刘长清起床后,没有直接到办公室。他想到的是:这样炎热的天气,庄稼地一定要加强抗旱工作了。他便三五两下穿上白色的棉背心,一条蓝色短裤,一双塑料凉鞋,颈上围着白色纯棉擦汗围巾,手里拿了一把心型蒲扇。

一打开门,热浪扑面而来,脸上有热敷的感觉。他步履匆匆,围绕着各个队的耕地,东瞧瞧,西望望,认真地检查农作物的长势,干旱程度。心里评判哪里旱得厉害,哪里应该先抽水抗旱。就在这时,大队奚维权书记急促的声音在喊他:“长清,长清,赶快回来,赶快去公社刘书记那里,他有急事找你。”

刘长清心想:又有啥急事找我嘛?他嘴里却回答道:“哦,奚书记,听到了,我马上就去。”

刘长清顾不得换衣服,他径直就朝着公社刘治全书记办公室走去。在门口,他看刘书记正在谈事,就站在门口没有进去。刘书记看见了他,对着他说:“长清,你稍等一会儿,我这里马上就结束,你到那边会议室里坐坐。”

刘长清到走廊尽头的大会议室坐下来。心里在嘀咕:看样子,这次的急事有点不同寻常啊。他想不明白,也没有办法猜测。就在这时,刘书记却来到了会议室。

刘治全书记像老朋友一样,很随意地坐在刘长清身边,开门见山地说:“县委县府通知我们,三块石电站马上要重新大规模启动修建,扩大发电量。全县各个区乡,数万民工要进驻到大中坝的修建工地,全面开工。我们桂林公社首先负责拉通:从东风到桂林沿线的高压线,以解决工地的照明和施工机器的供电问题。这是当务之急,需要你积极配合支持。”

刘书记一口气说完,表情十分严肃,他望了望刘长清,又继续说:“这个任务很艰巨,主要是时间短,任务重,第一步就是要解决购买电杆的问题。”

刘长清听完,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刘书记与他谈完这番话,脸上的表情也比较迷茫,看到刘长清也是与他一样的表情,就安慰说:“也不急,先回去想想怎么入手,我也想想,我们随时保持沟通。”

刘长清温和地回答道:“好吧,我记住了。”

从公社会议室出来,在走廊与刘书记道别后,径直往回走。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高悬在空中,脸色苍劲有力,正大放光芒,晒得肌肉发痛。刘长清冒着火辣辣的烈日往回走,步伐缓慢沉重。

这个工作任务,令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如何下手,十分迷茫。他不想急着回家,也不想到农机站。他就想在烈日的蒸烤下,让自己混沌般的脑子在高温天气的蒸笼里蒸一蒸。

自从刘长清当了大队长,又兼任代理农机站长后,他一直都非常忙碌。在他理顺了大队各村科学种养殖,又让农机站焕发了新的生机后,他用自己敢想敢干的勇气,让每次构想通过实践,都收获了好的效果。刘长清的办事能力,不容置疑的实力,获得了公社党委政府领导的器重,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敬重。

每次完成一件事后,接踵而来就会有更重的新任务,这好像是一个规律。而这次这个任务甚为重大,关系到全县约100多万人民的利益,经济的健康发展。潼城就是因为电力落后,而致使各项事业都落后于全市其他区县,并以穷困县著称。

刘长清沿着涪江漫步,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皮肤疼痛,汗水直往外冒,他索性跳进涪江游泳。水温就像洗热水澡的温度,在江水里蒸着大自然的桑拿浴,舒服极了。

刘长清自如地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卧在水面,像一艘小船静静地浮在水上面。他望着深邃无云的天空,思考着刘书记刚才说的事情,该怎么办,怎么才能买到电杆。

在涪江温暖的水里,仰望白茫茫的天空,令他又想起从小到大在这里的一幕幕情景。每当他遇到烦心和打脑子的事,他都来这里呆着,涪江就是他的休息地,是让他放松,感到愉悦、安全的港湾。也是他治愈伤痛,遇到贵人,获得新生的宝地。

夏季的太阳热辣不减,在强光的照射下,微风吹拂,涪江水面泛起了晶莹的清波。刘长清沿着江边的庄稼地向前行走,望着沿岸三块石电站旧址,心想:自从拨乱反正后,现在政治稳定,社会有序,这次再启动这个工程,应该不会再像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样,被耽搁停止了。

每次,刘长清进城去父母家,看到家家户户都照上了电灯,禁不住心生羡慕。如果自己住的大中坝,甚至全县家家户户都能照上电灯,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他的心里都是甜滋滋的,非常向往。而启动修建三块石电站的前期工作,就是必须尽快购买到电杆电灯安装好,才能进行施工,需要尽快完成,自己却是一片茫然。

刘长清望着悠远的天空,远处,有拉纤的船工在忙碌。他做了一个深呼吸,把气沉到了丹田,禁不住大声地哼起了《船工号子》,用力地唱:“哟嗬嗬,哟嗬嗬,哟嗨佐佐,嗨。穿恶浪哎,踏险滩嘞,船工一身都是胆罗,闯漩涡罗,迎激流哎。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哟嗨,哟嗨,嗨。哟嗬,哟嗬,嗨。嗬嗬嗬嗬嗬嗬嗬嗬。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罗。”

刘长清带有磁性,浑厚的男高音,在空旷的大中坝广袤的平坝上空回荡。其实此刻,他心里格外压抑,想抒发宣泄自己对未来的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977年6月的一天,天空突然阴沉着脸,乌云笼罩,厚重的白云平淡无奇。没有太阳的照耀,空气格外闷热。刘长清把农机站和大队的所有工作,都快速地理得顺顺当当了。

他坐在大队办公室,望着窗外正在生长的一片青绿壮苗,部分开始开花挂果的菜地,各类庄稼都你追我赶地生长着。

这期间的管理工作,除了定时在早晨施肥浇灌,几乎都没有啥事干,只等着它们成熟。于是,他回到家里,把头晚炒好的硝酸铵炸药装了几瓶,邀约大佛坝上四个船主,生产队干部奚一清一道。他们划着小船,悠然地穿行在江面上,到大佛寺关刀石,放了一炮。

由奚益清背着背篼在岸上随行放哨,防止渔业社来人阻止。没过一会儿,两三斤的大鱼浮在了水面上,白晃晃的一片。几位船主都兴奋地划过,急忙打捞起来,总共捡到了四十多斤白甲鲤鱼。大家都非常快乐。

中午,火热的太阳照在江面上,晶亮的水波像星星一样闪烁。刘长清他们因为获得了满意的果实,都充满着胜利的喜悦,迅速把渔船撑到洗布塘。把船靠在对面,大家坐下来,都掏出叶子烟袋,美美地抽起烟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