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8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三十一章 耕耘乡村(三)

刘长清径直走进院坝,一个五岁多,一个两岁多的女儿,正在坝子里跑来跑去,蒙着眼睛捉迷藏。妻子罗向芬站在旁边,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摇着箩筐里刚刚三个月的儿子,眼睛不时地看着女儿们嬉戏。

养母和养父已经坐在堂屋,大约知道了刘长清平反的喜讯。他们正望着他,眼光里含着温和的笑意。他大步跨进门槛,有些激动地说道:“爸妈,向芬,我终于平反了,彻底平反了。公社已经叫生产队给我补偿了工分。火灾后,来慰问我们的徐绍勤,明天就正式到文化馆工作。”

听完刘长清这番话,养母王素英冷冷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虽然养母的语言简短冷冰,但是,看得出她的内心是很高兴的。养父刘可明满脸欣慰,语言温和,满脸充满慈爱地叮嘱道:“这就好,这就好,以后,好好呆在家里,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家的小日子,顺顺利利把子女养大成人。”

这时,刘长清仔细地看了看养母和养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两鬓已经有了白发。养母没有以前那样爱打扮,气色也没有以前那样好了。她本来就白得没有血色的皮肤,也有了细细的皱纹,眼神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光亮。

养父高大挺拔的个子,也微微有些佝偻,说话时,还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不停地咳嗽。他的头花已经花白,面色有些暗无光彩,往日精神抖擞的样子,已经荡然无存。

突然,刘长清意识到:这些年与养母分家过,自己又携妻带小,在社会动荡中,辗转奔波,到处流浪。房子被烧后,虽然又与父母住在一起,也几乎是各吃各的饭。大家都在忙自己手里的事,很少照面,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面对面地看过养父母,岁月不饶人,他们真的已经老了。

自己成家立业后,只顾奔波,也忙于迎接相继降临的孩子,加上儿时的成见,总与他们有些隔阂。如今看到父母已经衰老,过去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已经不是什么事了。

此时,刘长清内心里禁不住涌出,对养母浓浓的感激和眷恋之情:如果不是养母当年执意要抱养他,他也不可能来到大中坝,不可能来到这个“一坨泥巴一碗金”,这么富饶美丽的地方。

如果没有当年寒冬腊月睡在花生篮子里,就没有抵御严寒酷暑强健的身体。如果没有养母当年制定严厉苛刻的劳动,他也不能养成兢兢业业做事的习惯,获得乡邻们的痛爱。如果不是当年养母逼他,回家挣工分分口粮,而放弃了川剧团的艺术生涯,那么,在文革期间,他也可能与川剧团的演员一样,落荒逃离,四处躲藏。

如果他没有无端受到冤枉,被迫东躲西藏,他也没有感觉到乡音乡情的浓稠。如果没有经历生父的离世,他也不能感受到失去亲人的悲痛。

这么多年来,正因为刘长清经历了各种自己不可控的事情,甚至生与死的大事,他才有了对养父养母,发自肺腑的感激和热爱。尤其是,现在自己也为人父,他更加有了“养儿才知父母恩”的人生感悟。

望着已经苍老的二老,刘长清心里一阵疼痛,他满怀深情地对二老说道:“儿子真诚地谢谢爸妈,这二十年的养育之恩,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干,不再让您们担惊受怕了。”

刘长清的神情显得十分庄重、认真和神圣,言辞语气非常恳切。这是他发自心窝窝的话语,让养母也很感动。但是她还是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受不起,只要你能管好自己,管好妻子儿女,自家的一切不让人操心,就算你有本事。”

二十八岁的刘长清开始真正领悟了人生,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他开始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懂得了由衷地感恩。他非常虔诚地给养父养母深深地鞠了三躬,以最高的诚意和礼节感谢说: “我记住了,妈,谢谢您。”

自从上级召开了纠正“批清”错误后,刘长清“特务嫌疑”得以平反,乡亲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了。刘长清却一如既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地经营管理庄稼,以迎接即将到来的秋收。

在元宵节那天清晨,绵绵不断的春雨终于停了。空气十分清新,也显得十分清冷。阴沉的天空已经明亮起来,预示着大晴天的到来。春暖咋寒,还不能脱掉厚衣服。刘长清与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到厨房做饭,妻子在打理几个孩子的穿衣和洗漱。特别是大儿子出生后,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也给刘长清带来更多的责任。

现在,家里没有喂猪,就在院坝外面用竹子围了一个的大养禽圈,喂养鸡鸭鹅。这些家禽不仅可以拿到市场去卖钱,也可以改善全家人的生活营养。

刘长清起床后,先站在围栏边给家禽撒饲料,看着它们展翅扑腾过来抢食的样子,脸上露出了轻松愉悦的笑意。嘴里不停地“咯咯咯”地呼唤着它们。就在这时,一个村干部过来,大声对着他家喊道:“长清,长清,好消息,好消息。”

刘长清神情镇定,语气平和地问道:“啥子好消息哦?”

村干部有些激动地说:“刚才接到双江区委刘泽民书记的电话,要桂林公社党委书记胡文照落实:让您担任大队革委会第二副主任的决定。主任是奚惟突,另两个副主任是龚福学,罗万平,你为三把手。”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刘长清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表情十分严肃地望着通知他的村干部,很久没有说话。

这时,东边的朝阳已经露出天际,灿烂的霞光像一道红色的X光线,抛洒在大地万物上,大中坝沐浴在这美丽的霞光中。通知的干部见刘长清愣愣地站着没有动静,便用急切地催促道:“还愣着干嘛呀?快点,快点,马上去大队有要事商量。赶快,赶快,他们已经在等你了。”

刘长清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放下手里的活,立即跟随他来到大队。几个村干部围在一起,正在热烈地讨论当前的农耕问题。

看见刘长清到达,奚惟突转身迎过来,向刘长清伸出右手,紧紧地握住,神情庄重地说:“欢迎,欢迎,欢迎你壮大我们的队伍。现在,你是我们的三个委员支柱之一了哈。”

然后,请他坐在他的右边,在会场上,主任宣读了刘长清的任命书,确定了他具体负责抓生产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刘长清主要任务是当好主任的左右臂。接着开始讨论正题:这个大队总共有一千多亩土地,如何增产增收,如何发展副业壮大集体经济,让一千多户农民有钱花;如何把生产、文教、治安和民生等,进行统筹安排,这对刘长清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无巨细,鸡毛蒜皮,什么都得管。刘长清办事,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得出色,像模像样,不求出类拔萃,也要力争名列前茅。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长清一上任,针对会上提出的问题,他先到各个生产小队走访,并记下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全面审视,综合分析判断,再确定应该先解决哪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就决定从三个方面抓起,并召开村民大会,公开宣布了相关的制度。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监督,一有线索,先明察暗访,再亲自出面解决。

针对农村最常见的问题,他抓的三个大问题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对偷割青苗,偷盗农作物的人严惩不怠,六亲不认。可是,没过几天,巡夜的社员向他报告:有人偷割了花生苗喂猪,将了他一军。目的就是看你敢不敢管,敢不敢罚。刘长清对偷苗者先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他自愿做了检讨,认了罚款。

二是刹住打牌赌博风,此前,打长牌成风,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一次,发现两个生产队社员伙同打牌,刘长清派人报告公社治安干部,他们及时赶到现场,把他们一起带回公社教育,立即止住了赌博风。

三是有人向他举报,某人通奸,女方亲属十分愤恨又无可奈何。刘长清亲自出面,与女方家属一道,抓了现场,当事人无法辩解。经过推心置腹的谈话,以替他保密为承诺,换得了当事人金盆洗手的结果。

通过这三件事的恰如其分的处理,维护了干部团结,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此后,大队农副业发展,社员纠纷调解,无论分内分外的事,领导都乐于叫他谋划处理。因为,在他们眼里,刘长清不仅仅年轻朝气,而且脑子灵活,点子多,又肯干,胆大心细,凡是都能办好,没有什么事难得到他。凡是到他手上的事情,他都能办得妥妥帖帖。

刘长清从小看惯了大中坝天晴下雨,日出日落,他从来没有想到:上级政府会任命他当大队干部,自然,他也没有想过该怎么把全村的生产搞上去。不过,通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折腾,对这里已经存在的问题,他还是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大中坝,地势平坦,视野广阔,土质肥沃。从他八岁多到这里以来,一直就没有变个样,路还是那条路。庄稼都是随着四季的变化,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一层不变,非常有规律。

刚上任两个月,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公社在五大队梨树湾修建河堰,要为各个大队培训石匠。大队委派刘长清去,并发给他一根錾子,一个手锤,他毫不犹豫,卷起铺盖就去了。

到了梨树湾,刘长清却一天石匠的活都没干,干的全是文化宣传工作,基建队队长溪正怀(兼农机站站长),安排他在山坡上写大字标语。

每天出工,刘长清扛一把锄头,提一桶石灰水,到附近的山坡上。先用锄头把斜坡的杂草铲除掉,然后按图索骥,把宣传口号写在斜坡上。按照仿宋美术字体,勾勒笔画,再涂上兑好的石灰水。经过一两天阳光的照射,站在很远处就能清晰地看见:“下定决定,不怕牺牲,安全生产”等醒目的大字标语。

醒目的雪白大字正对着劳动现场,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在这里工作的每个石匠,只要一抬头,都能看到它,随时提醒大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本村一位姓黄的赤脚医生,是刘长清舞台艺术表演的粉丝。知道他来到了这里,多次找到村支书出面引荐:恳请刘长清帮他们组建一个宣传队,并编排一台节目献给工地的匠人们。

英雄又有了用武之地。这对于刘长清来说,轻车熟路。他大刀阔斧,从挑选演员到在工地上收集好人好事的资料。从创作本土演唱节目到排练一个个音乐小品、民族舞蹈、经典戏剧与说唱节目。整台节目的策划、组织、服装和道具等,面面俱到,他还亲自上台担任主演。

近两个月时间,一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刘长清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愉悦,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策划组织、创作创新和表演水平都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节目内容很接地气,演出形式活泼多样,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修筑工地远离城市中心,地势偏远,山高沟夹,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观看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更没有见过把身边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表演。这台文艺演出令当地百姓耳目一新,欣喜若狂。

看见这台节目收效这样好,为了丰富其他村社的文化生活,也给其他生产队鼓劲加油,又由刘长清带领宣传队,到周边四、五、十等大队工地,巡回演出。

虽然是临时凑合的一个村级宣传队,但是,全体人员演得像模像样,唱得有板有眼,非常专业精彩,让观众觉得有滋有味。

在短时间内,组建这个小小的山野草根宣传队伍,编排一整台内容丰富、接地气的文艺节目,使刘长清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编排的“全挂子”、“多面手”。这是他后来出任文化专干,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使他积累了基层文化艺术宣传的宝贵经验。

结束了石匠的学习生活,刘长清又回到了家乡,他开始认真思考:怎样为家乡人民办实事,怎样改变家乡的穷困生活。接着,他就一步一步地落实施行。

大中坝是泥沙冲击而成的平坝,不益栽种水稻,一直是以栽种经济作物为主,人均每月供应大米18斤。每年,只要过了二月,每家每户都没有米下锅了。家家户户只能用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产品,去有田地种稻子的亲戚家换取一些大米。

民以食为天,怎么才能解决村民每年青黄不接的状况?刘长清陷入了沉思,并开始阅读科技丛书,结合本地土质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大中坝的土地特征,可以种植玉米,但产量一直不高,而玉米是全国各地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经济作物。

玉米的适应性很强,一年可种春秋两季,在南方种植玉米的时间较长,最佳时间是春季4-5月,秋季7-8月份播种。可以从每年的2月下旬开始播种,持续到第二年的7月下旬。分期播种,让消费者从每年6到10月,都能在市场上买到新鲜的玉米。

看到这里,刘长清方才明白:大中坝乡民一直没有进行科学培育,使庄稼地白白浪费了。大多数村民家里都是蔬菜、水果、玉米和花生等间种,没有形成大批量的种植,所以,不成规模。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地域,玉米播种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南方播种时,最好将玉米种子在太阳下面晒一下,种子才能更快地吸收水分和营养,以便更好地发育。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在相关化学药剂中浸泡一下,让种子裹上一层药物,还能让玉米种子具有防御病毒的能力,在发芽期间,就能更好地预防各种病害虫,让它更好地生长。

八月,碧蓝的天空,悬浮着一层蚕丝般的薄云,太阳周围有一道宛若彩虹的光环,外紫内红出现了晕圈。天气很燥热,尤其是中午,高温烘烤着大地。大中坝庄稼地的小路上,寥寥无几的行人,都戴着草帽。

客船驶过,涪江水面留下鱼尾般的大浪,粼粼碧波荡漾着散去。又是一年玉米秋收秋播时节,刘长清决定带领大家,用自己学习的科学方法种植。乡民都知道:大部分地区都种植玉米,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和养殖饲料,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元素。但村民几乎都是按照传统的播种方法种植。

科学的种植要求:糯玉米和甜玉米不能混合种植在一起,因为不同品种种在一起,会造成花粉之间相互影响,使玉米的品质无法保障。即使要混种,必须间隔200米以上,并且在种植时间上,也要尽量错开。

玉米喜阳,不耐高温。在种植时,一定要确保它有适合生长的环境。特别是在花期和授粉期,对气温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保证它生长环境的温度。

在种植同类品种时,也要注意种植密度,每亩土种植4500株左右,为了保证玉米整体丰收,要减少空杆数量,出苗数量最好控制在栽植密度的2倍左右。

玉米喜肥,但要科学施肥,不能盲目乱施。在施肥时,适当增加氮肥、磷肥和钾肥,这对于玉米来说,氨肥的需求量最高,其次是钾肥和磷肥。同时,一定要施足基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分期追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