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8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四十七章 双江起步(三)

李厂长听完黄书记的话,深为家乡有这样的好书记而感动。他问道:“现在已经播种的稻田大约有多少亩?”

刘长清抢着如实回答了。李元恩厂长听完,略微沉思了一下,还没有等二位开口,他就慷慨地说道:“黄书记,我们厂支持您们一整车13.5吨尿素,您看够不够?”

黄书记和刘长清都激动地站了起来,紧紧地握着李厂长的手,连连道谢说:“太感谢,太感谢您了。够了,够了,谢谢您对家乡的支持。”

李厂长转过身,立即用电话安排公室负责人员开好了票,找人立即装上车,马上把尿素肥送回家乡,黄书记和刘长清又搭着货车回家啦。李元恩厂长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家乡的情谊,没有任何一点多余的噱头话。

肥料拉到大队办公室,让各个生产队来分这上好的肥料。每亩按照45斤施肥,有了肥料作保证,加上良好的气候,育出的秧苗油嫩葱绿。区委党政立即组织各乡镇到九大队开现场会。在刘长清运用科学种植方法的指导下,九大队学大寨基地,声誉鹊起。

这一成功,令黄华顺书记由衷敬佩刘长清,但是,要保证最后的丰收,还需要进一步追肥,他又问道:“刘大哥,现在,你还需要什么?”

刘长清爽朗地答道:“下一步需要钱购买磷肥,一亩田至少需要追施磷肥六十斤。从李元恩厂购回的氮肥里含有钾,作物就有了氮磷钾,才能充分促进稻穗生长,壮籽,所以,还需要加上足够的磷肥。”

黄书记面有难色地说道:“现在,肥料这样紧缺,到哪里去买啊,你能买得到吗?”

刘长清自信地答道:“买得到啊,四川乐至县就有磷肥生产厂,也比较近,就是要钱。”

良种和化肥都顺利解决了,丰收是铁定的了。随着气温渐渐上升,村民遵照刘长清的要求,按时施肥。没过多久,只见稚嫩娇小的稻苗“噌噌噌”地往上长。放眼望去,田野一片翠绿,像铺上了绿油油的毛毯。

到了盛夏,在日照的光合作用下,稻禾天天粗壮起来。在肥壮的杆上,开始挂上细碎的小白花,嫩嫩的谷粒也冒了出来。逐渐由青绿变成一串串淡黄色的稻穗。到收割时,谷粒饱满硕大,满目金黄,产量成倍地增长,全村乡亲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丰收的喜悦。

刘长清这第三把火,又烧得如此火红。区委书记刘泽民和公社书记黄华顺对他做出的突出业绩,由衷地欣喜,赞不绝口,并把这个突出成果,立即在全公社全区推广。

这次,学习大寨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县委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组织全县干部,到九大队召开了现场学习取经会。刘长清再次扬名。

第二年春天,万物复苏之际,刘长清又被安排与黄华顺书记一道住四大队。这时,党中央的号召:把土地承包到户。过惯了集体生活的村民,已经养成了吃大锅饭,按部就班的懒散生活,如果包产到户,那就得自己真抓实干,干得好收获才好。

虽然刘长清管理林业,但黄书记为了顺利把田地分包到户,只有晚上到村里给村民开座谈会。他已经花了四五个晚上,集中宣传政策,商谈承包到户的事宜,都没有结果。

他就喊住刘长清说:“刘大哥,你三大队的事处理完了吗?处理完了,你就去四大队这边,处理一下土地承包的事情。我座谈了几个晚上,大家思想保守,特别是街道边的那个村的村民,闹得不可开交。”

干部轮流驻村,在住九大队取得了水稻丰收后,刘长清又安排到住三大队。这里,村民私自砍伐树木的现象比较严重。作为林业员,主业是林业工作,针对乱砍乱伐的现象,他花了三个多月,刚刚处理完三大队乱砍柏树16根的事件。

听到黄书记的要求,二话没说,便接了新的工作安排,刘长清立即夹着公文包,步行到四大队处理土地承包事宜。他心里清楚:自己对这个村不熟悉,不好贸然介入,必须先摸清情况,才能精准行动。

住下来后,他迅速了解到:有几个年轻干部,喜欢喝酒,只有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由他们去处理更为妥当。刘长清工资只有二十多元,没有钱宴请他们。他就从家里拿了十多斤,用甘蔗泡的当归酒和炒花生,请三位年轻干部,到他住的大队办公室,一起喝酒闲谈。

晚上,独自住在大队办公室里,周围一片漆黑,刘长清便拿出随身带的二胡,拉起来。优美的二胡声立即在初夏的夜空中回荡,打破了山村的寂静。几位干部十分敬佩地说道:“刘主任,二胡拉得真好。”

就这样,多次邀约他们喝酒,不谈工作,只拉二胡娱乐。时机成熟后,刘长清就对他们说:“以后,还要请各位支持一下我的工作。”

几位年轻干部也非常豪爽地问道:“您说,要我们怎么支持?”

大队村支部书记是转业军人,党员。虽然刘长清还不是党员,但是,必须成为党的得力助手,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协调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三位年轻干部说道:“有件事要为难你们,但是,这件事必须这么做。为了将来,为了子孙后代,国家新政策要求:把集体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分得越晚吃亏越多,分得越早,大家的积极性就越早调动起来,就早点致富奔小康。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更清楚。”

几个干部面有难色地答道:“我们也知道党的政策好,可是,这个土地怎么分啊?土地有好有差,分不好就会引起矛盾闹事。”

刘长清说道:“可以把好的和差的搭配分配,然后,用抓阄的办法,凭借各自的运气,这样最公平。先说断,后不乱,农民都比较相信这个,大家就会心服口服。”

几个干部非常欣喜地一致赞同说:“嗯,这个主意很好!那请您来给我们把关。”

“好。”

刘长清欣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然后,采取一个晚上,解决一个生产队的办法,按照人头,土地优劣搭配。果然,土地分配非常顺利,很快就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刘长清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创新工作方法,注重感情交流,以诚待人。在闲谈中,给村干部和老百姓讲明道理,结果,非常顺利地把土地分包了下去。

得到这个结果,黄华顺书记非常高兴,立即请他到家里做客,刘长清也为成了书记的得力助手而欣慰。他为了推动党群工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促使较难的农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刘长清创建了桉树苗园,并获得了较大成功;农业学大寨基地喜获丰收;有效地制止了乱砍乱伐的现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十分精彩漂亮。

他这种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精神,默默奉献的品格,较强的工作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正是我党需要的优秀人才。根据他突出的成绩,1980年“七一”建党节,经党组织长期考察审核批准:破格直接吸纳刘长清为中共正式党员。

在隆重的庆典上,在鲜红的党旗前,在双江古镇的上空,响起了《国歌》和《国际歌》的壮美旋律,高亢铿锵有力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满腔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刘长清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挺直胸膛,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事业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从此,刘长清加入到了新中国十多亿人口中,最先进的3800万党员之列,跨上了他豪迈人生的新征程,他的满腔热血真正开始沸腾起来。

刘长清破格成为正式党员后,更加认真学习和领悟党中央的发展思路和精神实质。在具体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断提升自己,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自律了。努力开动脑筋,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农业农村等方面的科技文化知识,广泛阅读农业经济发展的专业文章。他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基层干部。

1981年8月14日这天,正值盛夏,烈日炎炎,突然暴雨倾盆,涪江爆发了特大洪灾。滚滚翻涌的江水奔腾着,从上游穿越双江到达桂林,水位迅速猛涨,最高达到19.42米。双江东南面紧挨着的大佛寺里,几百尊佛像都被淹在了洪水中,最高一尊高18.43米,头长4.3米,耳长2.74米的坐式大佛,也被洪水漫过脚背直到肚脐。城中心的川剧团,也是一片齐胸的浑浊洪水。

新林桂林是重灾区,涪江沿岸的姬家坝、外梁子和大中坝,全部住房都被洪水淹到了屋檐,甚至房顶,大中坝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全得益于刘长清的先见之明和全力以赴助力。

在洪水来临的头一天,即13号晚上,刘长清正在双江河边区粮站粮库里转运粮食,碰巧遇到了县交通局局长刘子林。因为暴雨洪水最先要经过双江地段,双江、大佛寺和桂林段的江水,紧紧相连。

根据天气预报,交通局提前派来了抗洪救灾的机动船,停泊在倒浩里。他们已经熬了一个通宵,全体抗洪人员未食一粒米饭,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饥寒交迫,饥饿难忍。

刘局长也是大中坝人,他对刘长清的水性和综合能力都十分了解,便来向他求援,刘长清爽快地答应了。待手里的工作活忙完,他立即去商店买了一大背篼干面、花生、蔬菜和白酒等食品,送到救灾船上,并跟随他们的船到了桂林小舟坝(原新林六大队),也给其他抗洪救灾人员送去富足的食物,以解燃眉之急。

上午时分,天空依然乌云密布。看到这天气,经验丰富的刘长清知道,还有大暴雨会降临,大洪水也会接踵而来。因此,当刘长清买了足够的充饥食品,送到各个救灾现场时,饥肠辘辘的一线抗洪人员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完这些东西。然后,都抬起头来,充满感激地望着刘长清,脸上洋溢着饱餐后的满足感。

待大家吃饱喝足,刘长清冷静地对刘局长说:“我是在河边长大的娃,凭我的经验,明天将有更大的洪水。新桂林坝上的农民必须提前撤离,否则,大洪水到来,会损失很多财产,危及村民的生命安全哦。”

刘局长相信刘长清的判断,希望他一道去抗洪救灾。在征得双江公社副书记龙如友的同意后,便与罗万平的老婆一道,跟随交通局的船下行到上北禅后,刘长清纵身一跃,跳进江里,凭着他的一身好水性好胆量,迅速游过江。

上岸后,他从大中坝村开始,到一大六队,挨家挨户通知乡民,动员大家把猪和牛迁移到张均家,那里是一大队地位最高处。让乡亲们提前撤离,避免第二次洪水突然袭来的损失。

把全村村民安排好后,回到家里,刘长清把两架木床捆绑在一起,与妻子罗向芬一道,把大人小孩的衣物和粮食转运出去,以备不测。安顿好家人后,他又快速跑到河边,一个箭步跳到大队专营副业的船上,他自己熟练快速地掌舵撑船,挨家挨户去转移乡民。直到半下午,他从坝上到桂林场,往返七趟,营救出父老乡亲三百多人。

在这一天中,从双江到桂林,刘长清一直给乡亲们解说,虽然嗓子吼哑了,已经筋疲力尽,浑身软软地躺在船上,不能动弹了。但是,看到乡亲们已经到达了安全地点,他才松了一口气。

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四肢舒展地伸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心里感到非常舒坦和满足。刘长清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第二次洪峰即将到来,全部村民都不会有危险了。这一年,刘长清被评为了四川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区党政所有领导,个个都点头称赞,并一致认为:刘长清只当一个林业员,有点大材小用。然后,一起商量讨论对刘长清的重新任用问题。最后,双江区委和公社党政领导一致通过:把他从公社干部提拔成为区干部。

1982年春天,刚刚过完元宵节,刘长清又迈着轻快的步子,背着几件简单的衣物,径直往双江公社走去。刚走到冷清的寝室,办公室的秘书便来叫他:“刘专员,赶快去区委办公室,领导找你有事呢。”

放下东西,他便转身往区委办公室走去。刘泽民书记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刘长清熟悉刘书记,他中高个子,身材魁梧,方圆的脸黑黝黝的,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语调缓慢,但声音洪亮,看到刘长清进来,还没等他坐稳,便立即对他说道:

“长清同志,根据你这几年的工作成绩,我们党政领导班子都觉得,你做公社的林业员有些大材小用,我们一致通过,调你到区里当棉花技术员,这方面你有丰富的经验。可以用你的技术、经验和知识,规划全区棉花种植地,并作技术指导,以保证各个公社和大队都能实现棉花高产。”

刘长清没有想到领导们这么器重他,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又要调换工作。做棉花技术员确实是如刘书记所说,自己十三岁,就全程参与了桂林棉花高产试验地的一切工作,成了“棉农”。当大队长又创下了亩产皮棉的高产记录,调他担任区棉花技术员,负责全区棉花种植规划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这对他更是轻车熟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