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8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五十一章 文化站长(二)

清晨的空气有些微微发凉,在天井里那颗高高的葡萄架上,横七竖八地缠着光秃秃的藤蔓,正待勃发。后院十分空旷,河边居民小院的墙壁边,在几株枝叶清脆欲滴的藤蔓中,黄色的迎春花正含笑怒放。

在杨闇公旧宅后院两侧,有两个高大,枝叶繁茂的黄桷树,从五月开始,新叶蓬勃而生。六月七份,那白色豆荚似的黄桷兰,从绿叶中露出笑脸,尽情盛开绽放。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黄桷兰花朵雪白如玉,象征着纯洁无瑕的爱情,诚挚深厚的友情。在佛教中,称之为“神圣的菩提树”,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它香味不仅沁人心脾,令人愉悦,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湿关节炎,支气管炎,抑制细菌,清洁空气,净化环境等作用。

这两颗黄桷树,根系发达,突出于地面,向四周延伸出去,像螃蟹的脚爪,又像凹凸不平的大圆櫈,可以供人们坐着休息、乘凉、放松或打盹。

枝杆飞扬婆娑,向天空伸展,青绿浓密的叶子,像一把结实的巨伞,为人们遮阳挡雨。黄桷兰花开的时候,整个河边就有阵阵幽香扑鼻。昨夜一场春雨后,繁茂的枝叶更加清洁碧翠,树下四周积了一大片雨水。远处,河水里的小青蛙还在发出稀疏的“呱呱”声。

刘长清微微仰着头,出神地欣赏着挂在绿叶尖上,那晶亮悬垂的雨珠,用鼻轻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雨后淡淡的清凉。心里惊叹杨氏祖先修建这座宽大宅院的良苦用心。在这个庭院里,一年四季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植被之美。

眼下,虽然各个大队都包产到户了,正直春耕春播时节,文化站工作暂时没有更多的新任务。但是,刘长清还得到各个村社农田察看,乡民们农事工作开展得如何?必要的时候,还得提醒乡亲们严格按照季节规律,适时播种,才能赢得好的收成。刘长清计划:等女儿醒来,带去食堂吃过早餐,送她上学后,自己就去下乡巡查。

尽管,自从实行责任制后,大多数村民都能够自觉地进行播种,但是,也不排除部分人依然有延迟的现象。刘长清都会根据各地略有不同的天气情况,及时提醒乡亲们:让他们抓住最佳时机,耕地翻土、播种和施肥。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刘长清也牢牢记住了刘书记那晚的谈话,给予他的希望。一方面,他要积极思考:怎么深入抓好文化工作的具体方案,另一方面也在暗自物色一些合格人选。既然领导们这么器重自己,就不能让他们失望。他答应了刘书记要多出好的点子,就必须勤于思考,不断提出一系列有用的方案,而不能提出一些不能操作,不切合实际,无法实现的建议。

从小到大,刘长清都是一个特别有主意,有思考,有措施的人。在没有思考成熟前,他都要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融合分析,把各种细节想好,让领导少走弯路,少操心。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办事风格,这次也不例外。他要把建立文化站的各个环节,都要细致入微地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去找书记汇报。想到这里,他轻松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身进屋,叫女儿起床,准备上学。

上午,阳光灿烂,驱散了灰蒙蒙的暗云。刘长清心情放松地走在田间小路上,翻过一坡又一坡丘陵地,走过一湾又一湾的田坎,路过一家又一家的门前。有的乡民已经在地里,用耕牛犁土,有的在挑着猪粪浇灌冬季播下,现在已经开始发芽的庄稼。一路上,乡亲们不时向他打着招呼:“刘专员早,刘主任好。”

刘长清非常礼貌,心情愉悦地应答着。看着挽着裤腿,在水田里扎秧田,准备播种谷种培育秧苗的村民们,站在有些寒冷的水田中,弓着身子,用双手抹着稀泥,做育苗厢。一年四季,乡民们就这样过着有规律的,简单枯燥的劳作生活,刘长清内心深处,强烈地萌发出:应该尽快把文化站建立起来,给老百姓增添劳动的快乐,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想着这些,刘长清加快了步子,脑子里却不停思索:各公社文化站如何建?首先就是要物色能挑起这个担子的合适人才,双江管辖了这么多个公社,文化建设工作要加快速度,才能完成领导交给他的任务。这时,突然间,他想到了文化馆的老朋友,老搭档徐绍勤。

在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后,村民空余时间多了,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以满足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站就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传播力度的重要载体,让老百姓在业余时间,能学习到各种文化知识,能享有富足多彩的业余生活。

想到这些,刘长清的思路慢慢清晰起来。他迈着轻快的步子,急匆匆地回到了寝室,立即拿出纸笔,坐在桌前,把一路上想到的一些具体细节,初步方案和工作计划都列出来,然后,一件一件地落实。

一天午后,太阳渐渐西斜,刘长清巡查完智慧公社的春播情况后,急忙回双江镇公所。他一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就看见一个穿着绿色军装带四个兜的军人,戴着威武端庄耀眼的军帽,那颗鲜红的五角星闪闪地发着亮光。

他身子笔挺地坐在接待座位上,浑身散发出浓厚的部队干部气质。他见到刘长清进门,立即起身,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然后,十分有礼貌地问道:“您就是刘长清,刘专员?”

“是啊,你有什么事吗?”

“有,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他们说您要回来吃晚饭,我就一直在这里没有离开。”

“什么是啊,这么急?”

刘长清有些好奇,部队的人怎么会这么着急地找自己呢?莫非有人违反军纪了?

看到刘长清一脸的疑惑,他轻松地笑了笑说:“我们先认识一下,我是刚刚来到双江河对面野战部队的徐排长,徐教官,我们部队训练比较枯燥,这次部队人员调整后,过去的文艺兵都走得差不多了,现在急需丰富官兵的业余生活。您知道吗?我们的新兵每天都要进行严格军事训练,我们想开办一个音乐培训班,累了,大家可以放松,放松,唱唱歌。”

听了徐教官的话,刘长清脸上露出了轻快的笑容,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他揪着的心一下子放松了。然后,热情地问道:“需要我做啥呢?”

徐教官英俊的脸上立刻堆满笑意,语气有些急切地说道:“我去找刘书记时,他推荐的您,介绍您多才多艺,想请您为我们官兵讲讲课,或者您给我们引荐一些专业人员也行。”

刘长清立即答道:“县文化馆有一位好朋友徐绍勤也是一个全才,我先问问他有没有时间,因为我现在要下乡,还有手头的其它工作,暂时抽不出时间。您留下联系电话,有消息了我立即给你回话。”

徐教官普通话标准,声音浑厚充满磁性,双手紧紧地握着刘长清的双手,由衷地感谢道:“好的,太感谢,太麻烦您了。”

通过这件事,刘长清更加意识到了,把双江文化站抓起来的重要性。当晚,他就给徐绍勤联系,说明了这一情况,希望他能给部队音乐班上课。徐绍勤也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刘长清就急忙给徐教官回了话,徐教官高兴极了,在电话里连连道谢,并在电话里确定了上课时间。然后,刘长清又通知了徐绍勤的上课时间和地点。

野战部队驻扎在双江段涪江沿岸,那里有一个宽敞的大操场,平时的集中训练就在这里,在操场里面有办公楼,音乐培训班开设在二楼右边的大会议室里。

部队连续拉练了几个月,正好要连续放假一周时间。在休整养精蓄锐的时候,部队决定开设音乐班,以丰富官兵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喜欢文艺的新兵有短训的机会。为此,部队自然是要邀请当地最出色的教员了。

他们早就打听到,双江有个刘长清在这方面非常厉害,但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所以,首长安排徐教官找区委领导,要找到刘长清,希望他能去讲课。

这天,阳光灿烂,个子高挑的徐绍勤,腋下挎着简易的公文包,从文化馆出发,行色匆匆地来到了双江。在刘长清的陪同下,一道去了部队。

他们从区公所后门出去,走过一座小拱桥,爬上一段斜梯,穿过兴隆街,再过一段长长的公路就到达了部队训练场。这里也是文革期间,游行队伍集体请愿:让首长出面谈判,寻求人身安全保护的地方。

每周六晚上,部队都要在这个宽大的操场上放露天电影,部队官兵都在这里整齐地坐着观看。后面站着或自带凳子的观众,全是当地的街道居民。

他们俩刚走到操场边,徐教官就大步流星,满脸笑意地迎了过来,语气激动地说道:“您们早点说,我们可以开车过来接您们啊,让您们徒步,失礼,失礼了,教室就在里面,请。”

徐教官过来与他们一一握手后,转身在前面带路,他们一起穿过这个大坝子,从右边上楼。在宽大敞亮的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官兵学员。他们一跨入教室,站在讲台上,徐教官把刘长清和徐绍勤介绍给了官兵。立即,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连续的晴天,阳光更加明媚,气温更加温暖,万物逐渐复苏,光秃秃的树干上开始生发嫩绿的新叶。操场四周,常绿乔木的桉树,茂盛的叶子青翠欲滴。这里栽的是刘长清培育的桉树苗子,现在已经长高了,在太阳光照下,更加郁郁葱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野战部队的教室里,传出整齐欢快的歌声,伴随着江水流向远方。

徐绍勤讲授唱歌表演和二胡演奏技巧,以及经典剧目的剖析等。刘长清给他们讲川剧和涪江边的船工号子,以及如何组织编排节目。为期一周的音乐培训结束后,徐教官和学员高书迪都成了他们的好朋友。

高书迪是部队文工团文艺兵,中高个子,身材匀称挺拔,轮廓分明的脸上总带着舒心的笑意。他特别喜欢唱歌,是一个典型的抒情男高音。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但是音色纯美,有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他曾经参加过县上的联欢晚会,独唱过广泛流传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从此,双江文化站也有了部队歌唱储备人才。

根据上级政府的要求,为了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国庆节后,要加快建立公社统一的乡村文化站。刘泽民书记自然又得亲自委托刘长清来完成此事。建立文化站,首先是人才,刘长清从小就在民间文艺界行走,对这方面的资源信息多。

刘长清抓紧时间,亲自下乡,分别到各公社物色合适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人才的信息,先从桂林入手。他初步了解到:刚刚高中毕业回新林乡,在村委任团支部书记的杨树红,喜欢写作,在村小教书,喜欢唱跳的肖勤华,还有桂林公社会乐器的奚志诚等。

当把这些人选物色齐备,刘长清又对前期系列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再梳理好下一步的工作脉络。然后,分别向双江公社党委书记黄华顺,区委书记刘泽民汇报,并把自己深思熟虑,如何建设文化站的方案全盘托了出来。

刘书记听完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凝视着刘长清,有些激动地说道:“都说你的点子多,确实是名副其实,乡村文化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因为经费紧张,岗位专业要求也比较高,能做好文化站工作的人并不多。你的这套思路,有可行性操作,所以,提出拟定人选,我们马上开党政人事工作会研究,尽快发文,通知他们尽快上岗开展工作。”

从刘书记的办公室出来,刘长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块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卸了下来,就等组织的决定了。他又按部就班去乡下巡查。因为领导们对他十分欣赏和信任,所以,给他安排了多项工作,每天忙了这头,就立刻去忙那一头。对完成了的工作就不会再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手上的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他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地处理,才能做好,做完美。

春天,清晨的阳光绚丽夺目,暖融融地普照着双江这座古老的小镇上。黄桷兰的花香在区公所内幽幽飘散,沁人心脾。刘长清依然起了个大早,本能地走到树下做四肢运动,他在心里拟定:今天去花岩公社打探。

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刘泽民书记走了过来,他一边晨练,一边对刘长清说:“今天县上安排川剧团的王纪六老师来双江,与你一道负责双江片区文化专干的考察工作。物色人选,用什么标准,你和他商量着办。”

“哦,好啊。”

刘长清没想到县里这样重视文化站建设工作。王纪六是县川剧团扮演武生的名角,他有文化,文艺理论水平高,既能唱又能跳,还会乐器,有了他的助力,便多了一份力量,刘长清再也不忧愁筹建文化站的事了。于是,他临时改变计划,吃过早餐,就到自己的办公室等王老师的到来。

上午时分,刘长清正埋头阅读资料,“咚咚咚”,一阵温和有礼貌的敲门声急切地响起。抬头一看,一个穿着中山服,身材挺拔,眉清目秀,方正的国字脸,风度翩翩的男士正站在门口。他笑盈盈地问道:“老刘,我可以进来吗?”

“哦,纪六老师,你到得好准时啊,我正在等你哦,快请进,请坐。”

刘长清热情地站起来迎接,转身给他倒上一杯热茶递过去。王纪六接过水杯,爽快地在他对面坐下,先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然后小酌了一口,放下杯子。他环视了一下办公室,望着刘长清说道:“小刘,一路风风火火,干得不错啊,这次文化站专干招聘,你有啥想法和点子?”

“招聘标准,请王老师您定,我照着执行便是。在川剧团的时候,就是您给我们讲课,您是专家,现在也一样,听您的。”

刘长清心里非常清楚,十三岁考进川剧团,吃住在那里时,每天除了学习剧本人物的角色演唱,就是听王纪六老师的文艺理论课。那时,王老师才二十多岁,年轻英俊,有才华,这次文化专干的招聘,是县文化局从管辖单位川剧团,直接抽调的精兵强将,对这次文化专干考核把关的专家。

在刘长清内心:王纪六老师过硬的学识和专业素养,令他佩服不已。虽然自己也是县文化馆全权委派的专业招聘负责人,但是,他相信老师比自己考察得更加全面细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